带有对接安装装置的钢格构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849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带有对接安装装置的钢格构柱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格构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对接安装装置的钢格构柱。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地下部分施工时,经常需要将一定高度的钢格构柱插入灌注桩内,作为基坑水平支撑的立柱。在这类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往往会采用一些临时或永久的钢格构柱。这些钢格构柱需要在钻孔灌注桩成型时完成,即钻孔灌注桩成孔后,利用吊车可将钢格构柱放入指定孔中。目前往往采用大型定位架进行钢立柱的定位控制,既不方便,成本也很高。

公开号为CN288092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塔吊与深基坑内钢格构柱的连接结构。该实用新型包括塔吊和深基坑内钢格构柱。塔吊的四个支柱对准深基坑内钢格构柱的四个构柱。四个构柱顶部各插配一根锚脚。四根锚脚分别与塔吊的四支柱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虽然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用塔吊将钢格构柱放入定位孔的过程仍不方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将钢格构柱方便地放入预定孔的一种带有对接安装装置的钢格构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对接安装装置的钢格构柱,包括灌注桩,所述灌注桩设置有通孔,所述灌注桩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有贯穿固定杆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设置有两个贯穿第一滑动槽的滑动杆,两根所述滑动杆螺纹连接有同一根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限制丝杆轴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丝杆两端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一滑动槽限制滑动杆的转动,所述两根滑动杆的一端套接有同一根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活动杆沿滑动杆轴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固定杆连接有钢线绳,所述钢线绳连接有钢格构柱,当丝杆转动时,两个滑动杆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吊车将钢格构柱放置于灌注桩的上方,缓慢下放钢格构柱至固定杆处,随后转动丝杆带动两根滑动杆沿着丝杆的轴向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至挤压钢格构柱。接着技术人员通过驱动驱动件带动活动杆沿滑动杆的轴向移动,使得滑动杆挤压钢格构柱进而固定钉钢格构柱。随后吊车松开钢格构柱让钢格构柱下落至与灌注桩的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固定连接有一端处于固定槽内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螺纹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二把手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移动杆沿着自身的轴向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杆带动活动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轴承限制丝杆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第一把手带动丝杆转动。因此技术人员能够更有效率地转动丝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格构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定位杆,多根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设置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吊装在吊起钢格构柱的时候,吊车的挂钩处于固定轴的凹槽处。由于吊车的挂钩不与四根定位杆接触,钢格构柱悬挂于吊车的挂钩处进而让钢格构柱不会过分倾斜而是相对竖直地悬挂在吊车的挂钩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格构柱远离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钢格构柱平行的竖直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竖直杆预估钢格构柱与灌注桩的相对距离,避免钢格构柱与灌注桩的碰撞从而避免钢格构柱受到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下放过程中的钢格构柱进行定位进而让钢格构柱平稳地放入灌注桩的通孔内。

2、本实用新型可以让悬挂在吊车上的钢格构柱处于接近竖直的方向。

3、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竖直杆来判断钢格构柱与灌注桩的相对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放大图。

附图标记:1、通孔;2、灌注桩;3、竖直杆;4、固定杆;5、第一滑动槽;6、滑动杆;7、丝杆;8、活动杆;9、钢线绳;10、钢格构柱;11、固定槽;12、移动杆;13、转动杆;14、第二把手;15、第一把手;16、轴承;17、定位杆;18、固定轴;19、限位块;20、固定板;21、第二滑动槽;22、凸条;23、紧固螺栓;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带有对接安装装置的钢格构柱10,包括灌注桩2。灌注桩2设置有垂直于地面方向贯穿灌注桩2的通孔1。灌注桩2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支架固定连接有平行于灌注桩2端面的两个固定板20。每个固定板20与固定杆4的轴向方向平行。每个固定板20穿设有紧固螺栓23。每个固定板20通过紧固螺栓23与灌注桩2固定连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固定杆4的侧面设置有沿着垂直于固定杆4轴向的方向贯穿固定杆4的第一滑动槽5。第一滑动槽5穿设有垂直于固定杆4的两根滑动杆6。两根滑动杆6贯穿第一滑动槽5。每根滑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限制滑动杆6离开第一滑动槽5。两根滑动杆6均穿设有同一根垂直于滑动杆6的丝杆7。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丝杆7的一端到丝杆7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一螺纹。丝杆7的另一端到丝杆7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分别螺纹连接有滑动杆6。当丝杆7转动时,两根滑动杆6沿着丝杆7的轴向朝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丝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5。丝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限制丝杆7轴向移动的轴承。轴承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两根滑动杆6远离固定杆4的一端套接有垂直于滑动杆6的活动杆8。活动杆8设置有贯穿活动杆8的第二滑动槽21。第二滑动槽21的贯穿方向垂直于活动杆8。两根滑动杆6贯穿第二滑动槽21。滑动杆6远离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滑动杆6离开第二滑动槽21的限位块19。滑动杆6背离固定杆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1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固定槽11连接有垂直于活动杆8的移动杆12。移动杆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条22。两个凸条22恰好与固定槽11契合。移动杆12远离活动杆8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远离移动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4。转动杆13贯穿活动杆8。转动杆13远离第二把手14的一端连接有与固定杆4固定连接的轴承16。固定杆4连接有钢线绳9。钢线绳9远离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格构柱10。钢格构柱10朝向固定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行于钢格构柱10长度方向的竖直杆3。钢格构柱10远离竖直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四根定位杆17。四根定位杆17远离钢格构柱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8。固定轴18设置有凹槽24。

工作过程:

技术人员利用吊车的挂钩钩住固定轴18。因此钢格构柱10悬挂在挂钩处。此时钢格构柱10受到重力的作用力而处于接近或竖直方向。利用吊车将钢格构柱10移动至灌注桩2的上方,此时吊车上的技术人员无法精准地将钢格构柱10放入通孔1内。接着技术人员缓慢地将钢格构柱10下降至竖直杆3与灌注桩2接触。由于竖直杆3的试探作用避免了钢格构柱10与灌注桩2的碰撞进而避免了钢格构柱10的损伤。随后技术人员将支架放置于灌注桩2上,利用紧固螺栓23将固定板20固定连接于灌注桩2上。接着技术人员转动第一把手15带动丝杆7的转动进而带动两根滑动杆6沿着丝杆7的轴向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由于移动杆12与固定槽11固定连接,固定槽11处于活动杆8上,活动杆8穿设有两根滑动杆6,滑动杆6和活动杆8相互限制进而让活动杆8无法转动进而让移动杆12无法转动。然后转动第二把手14带动转动杆13转动进而让移动杆12沿着自身的轴向方向移动。移动杆12的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杆8沿着移动杆12的轴向方向移动至与钢格构柱10抵接。因此两根滑动杆6、一根活动杆8和一根固定杆4构成钢格构柱10移动的轨道进而让吊车释放钢格构柱10时,钢格构柱10能够恰好落入灌注桩2的通孔1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