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70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绿化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边坡防护绿化工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具有一定坡度或者是坡度较陡(坡度为60-90度的边坡)的边坡防护绿化,常见做法是人工防护,在边坡上铺设泥土,再在土中种植植株,或者将生长的草连同泥土的草皮铺设在坡面,从而形成绿化。但这样的边坡绿化,不易使泥土保持,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掉,生长的植株也随之破坏。而且以往的灌溉结构较为系统、简单,仅能满足坡面植株水分即时需求,无人管理情况下不能做到持续释水补水;且发生内涝时,简单的灌溉系统不能及时排水,也不能对水资源加以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植株以及土壤位移,避免水流对植物以及土壤的冲击,防止过多的雨水在土层中流动,保持水土;而且能够解决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植株持续补水问题,同时解决内涝时不能及时排水或不能对水资源加以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包括由多条隔板组成的呈栅格状的植生格,植生格由多个分布均匀的菱形格组成,相邻两个菱形格的连接处设置有十字交叉结构,各十字交叉结构的尾端通过集水储水罐连接;

十字交叉结构中,固定轴上铰接有四片挡板,固定轴与各挡板组成十字交叉型形;

十字交叉结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导通相邻菱形格的导水孔;

集水储水罐由罐体和填充在罐体内的吸水材料层组成。

各十字交叉结构上的导水孔的高度由各菱形格的安装高度决定。

各十字交叉结构的尾端通过活塞式连接杆与集水储水罐连接。

活塞式连接杆由柱形橡胶塞与杆体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植生格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植株以及土壤位移,植生格十字交叉结构上设置的不同高程的导水孔不仅可以有效储存植物生长所需水量,而且还可以将多余水流进行分流,有效避免了水流对植物以及土壤的冲击,防止过多的雨水在土层中流动,保持水土;与十字交叉结构相连的集水储水罐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层,灌溉水或降雨过多时集水储水,植株需水时释水补水,有效解决了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不能做到持续对植株进行补水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内涝时不能及时排水或不能对水资源加以循环利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十字交叉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塞式连接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边坡固定集水灌溉一体化装置,包括由多条隔板组成的呈栅格状的植生格1,植生格1由多个分布均匀的菱形格1-1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菱形格1-1的连接处设置有十字交叉结构2,各十字交叉结构2的尾端通过集水储水罐3连接;

十字交叉结构2中,固定轴2-2上铰接有四片挡板2-1,固定轴2-2与各挡板2-1组成十字交叉型形;

十字交叉结构2中心处开设有用于导通相邻菱形格1-1的导水孔2-3;

集水储水罐3由罐体和填充在罐体内的吸水材料层组成,吸水材料为具吸水特性的脱脂棉球、海绵、泡沫等材料。

当灌溉水过量或降雨过量土壤水势绝对值较小时,多余的水分由于吸水材料的特性会通过十字交叉结构2的导水孔2-3被吸收流入入到集水储水罐3中,当干旱或降雨不足土壤水势绝对值较大时,集水储水罐3中的水分又会释放到菱形格1-1供给植物

各十字交叉结构2上的导水孔2-3的高度由各菱形格1-1的安装高度决定,随坡体从高到低,各导水孔高度也由高到低,当某一菱形格1-1中的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多余的水分通过导水孔2-3流入相邻菱形格1-1完成水分交流以及分流。

各十字交叉结构2的尾端通过活塞式连接杆4与集水储水罐3连接,当灌溉水过量或降雨过量时,多余的水分通过活塞式连接杆4流入罐体中储存,当干旱或降雨不足时,罐体中储存的水分又会通过活塞式连接杆4流入菱形格1-1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十字交叉结构2的导水孔2-3与活塞式连接杆4连通。

活塞式连接杆4由柱形橡胶塞4-1与杆体4-2组成,两者互相连通形成一个整体。

植生格为采用塑料板制成的植生格。

各菱形格1-1内用于种植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灌溉或者下雨天水分充足时,坡面上的各菱形格1-1对雨水进行阻截,一部分供给植物所需,多余的水分大部分通过导水孔2-3进行分流进入到相邻菱形格1-1中,直至充满整个坡面植生格1;另一部分则通过吸水作用进入到集水储水罐3中储存,此时为不缺水状态;半干旱有水补充但不充足时,集水储水罐3中水分开始释放补给植物。

本实用新型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