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77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随着基坑深度和开挖体量的增大,支护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方式主要有钢板桩、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板桩等方式。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3334439A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其中,基坑边护壁挡土结构是支护排桩,也可以是钢板桩,在进行基坑边护挡土结构施工同时进行钢构支撑柱的施工,通过钻孔桩的方式将钢构支撑柱伸进土里,钢构支撑柱底部用混凝土灌注锚固,待底部锚固混凝土强度足够的时候,用土方回填、压实。

上述由支护排桩或钢板桩构成的基坑边护壁挡土结构位于基坑的侧壁处,对基坑侧壁的挡护作用是一定的,而由于基坑的深度比较深,基坑侧面上方的土层出现塌方现象的概率比较高,上述这种护壁挡土结构对塌方起到的挡护作用是薄弱的,因此,亟需提高施工时对基坑侧壁的挡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增强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整体对基坑侧壁的挡护作用,使基坑侧壁得到牢固的挡护,不易产生塌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挡土墙结构、与混凝土挡土墙结构连接的内支撑立体支护结构,所述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包括背对基坑内侧壁的混凝土底基座,所述混凝土底基座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混凝土底基座具有与基坑底面贴合的底平面、与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浇筑成型的侧平面,所述混凝土挡土墙结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基坑底面、混凝土挡土墙结构上端部抵触的支撑斜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的侧壁上浇筑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对基坑侧壁起到挡护的作用,然后在混凝土挡土墙结构的基础上再浇筑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混凝土底基座,通过混凝土底基座增加混凝土挡土墙结构中下部的挡护强度,并同时,增加支撑斜桩,以增加混凝土挡土墙上部的挡护强度,从而增强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整体对基坑侧壁的挡护作用,使基坑侧壁得到牢固的挡护,不易产生塌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斜桩的侧面与混凝土底基座的倾斜面浇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斜桩与倾斜面固定,从而增强支撑斜桩与混凝土底基座之间的牢固性,使支撑斜桩不易产生损坏或偏位,支撑斜桩更加稳固、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撑立体支护结构包括端部与混凝土底基座倾斜面固定连接的横梁、与横梁固定连接的纵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和纵梁的设置,起到对基坑内部支护的作用,并且横梁与倾斜面固定,使横梁在横向上对基坑起到较好的支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混凝土底基座倾斜面固定的第一斜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斜支撑增加了横梁与倾斜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横梁与混凝土底基座的连接更加的牢固、稳定,整体性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支撑端部包括沿第一斜支撑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宽部,所述加宽部与所述倾斜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宽部增加了第一斜支撑端部与倾斜面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强第一斜支撑与混凝土底基座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设置有周向环绕纵梁底部的圆台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底座置于基坑底部内,可使纵梁置于基坑内的面积增大,从而使纵梁置于基坑上更加的牢固、稳定,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横梁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斜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斜支撑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在纵向上对横梁的支撑面积,从而横梁受到的支撑效果更佳,使横梁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支撑的中部浇筑有纵梁中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斜支撑、纵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梁增强第二斜支撑与本实用新型连接的强度,使第二斜支撑连接更加的牢固、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混凝土底基座增加混凝土挡土墙结构中下部的挡护强度,并同时,增加支撑斜桩,以增加混凝土挡土墙上部的挡护强度,从而增强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整体对基坑侧壁的挡护作用,使基坑侧壁得到牢固的挡护,不易产生塌方;

2、第二斜支撑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在纵向上对横梁的支撑面积,从而横梁受到的支撑效果更佳,使横梁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工于基坑内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底平面、侧平面以及倾斜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横梁、纵梁以及圆台底座。

图中:2、混凝土挡土墙结构;3、混凝土底基座;301、侧平面;302、底平面;303、倾斜面;4、支撑斜桩;5、内支撑立体支护结构;501、纵梁;502、横梁;6、第一斜支撑;7、加宽部;8、第二斜支撑;9、圆台底座;10、固定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内支撑立体支护结构5,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浇筑于基坑的内侧壁上,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包括背对基坑内侧壁的混凝土底基座3,混凝土底基座3由混凝土浇筑于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的内侧面形成,混凝土底基座3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其具有与基坑底面贴合的底平面302、与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浇筑成型固定的侧平面301以及倾斜的倾斜面303;

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还包括支撑斜桩4,支撑斜桩4位于倾斜面303上,且支撑斜桩4的倾斜方向与倾斜面303的倾斜方向相一致,支撑斜桩4的下端与基坑的内底面抵触,上端与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的上端部侧面抵触,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斜桩4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支撑斜桩4与混凝土底基座3的倾斜面303固定成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内支撑立体支护结构5包括在基坑内横向延伸的横梁502以及在基坑内纵向延伸的纵梁501,纵梁501的中部与横梁502固定连接,横梁502的两端与混凝土底基座3的倾斜面303浇筑固定,横梁502的两端端部均位于倾斜面303的中部;横梁5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支撑6,第一斜支撑6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第一斜支撑6的一侧侧面与倾斜面303固定连接,第一斜支撑6增加横梁502与倾斜面303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第一斜支撑6的两端端部包括沿第一斜支撑6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宽部7,加宽部7拓宽第一斜支撑6在端部的宽度,并且,加宽部7与倾斜面303浇筑固定,可增加第一斜支撑6与倾斜面303的连接面积。

如图3所示,纵梁501的下端设置有周向环绕纵梁501底部一周的圆台底座9,圆台底座9与纵梁501底部固定连接,圆台底座9置于基坑内,增加纵梁501底部与基坑的接触面积;圆台底座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斜支撑8,第二斜支撑8的下端与圆台底座9固定连接,上端与横梁502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斜支撑8的中部浇筑固定有固定梁10,固定梁10与横梁502相平行,且其远离第二斜支撑8的一端与纵梁501的中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的基础上,增加混凝土底基座3和支撑斜桩4,使混凝土挡土墙结构2对基坑侧壁的挡护强度增强,从而使基坑的侧面得到更牢固的防护,不易产生塌方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