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注浆锚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55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管注浆锚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管注浆锚杆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工程建设大规模实施。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超高层建筑、地下的大型停车场、地下空间逐渐涌现。基础埋置越来越深,各种大跨、超大跨地下工程以及高边坡加固工程也越来越多。由于该类地下结构物建筑基坑面积较大、基础埋藏较深,使得抗浮锚杆锚固设计较长边坡支护加固高度较高。从而长锚杆的施工在国内各种抗浮锚杆和支护锚杆工程中越来越常见。传统长锚杆存在注浆困难、砂浆不饱满和注浆管堵塞等问题,施工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管注浆锚杆结构,解决了注浆困难、砂浆不饱满和注浆管堵塞等问题,可加快长锚杆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对长锚杆工程数量大、要求及时发挥长锚杆支护作用的工程施工极为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管注浆锚杆结构,包括锚杆孔、锚杆组件和一对注浆管;所述锚杆组件的底端位于锚杆孔内,锚杆组件的顶端位于锚杆孔外,锚杆组件的对称轴与锚杆孔的对称轴重合;所述锚杆组件包括第一锚杆、第二锚杆以及第三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和第三锚杆相互平行地点焊连接;所述一对注浆管设于锚杆孔内,一对注浆管均与锚杆组件平行且分别位于锚杆组件的两侧。

采用双管注浆工法在上倾或竖直长锚杆的施工中,有效的实现锚杆的有压注浆和二次补浆,砂浆在压力作用下,通过一根注浆管由下而上填满锚杆与锚杆孔壁之间的空隙,同时渗透进围岩的节理裂隙中,加强了锚杆与围岩的摩擦力,同时,锚杆孔内的地下水和空气由第二根注浆管排出,至第二根注浆管排出的浆液浓度与灌入的浆液浓度相同,且不含气泡时为止,表明锚杆孔内已注浆饱满。24小时候后再通过第二根注浆管进行二次补浆,浆液为水泥净浆,进一步保证锚杆砂浆的保满度和密实度,确保锚杆固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杆孔的开口处设有密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杆组件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三个对中支架,三个对中支架均位于所述锚杆孔内,且三个对中支架在锚杆组件上均匀分布。通过对中支架将所述锚杆组件自动定位在锚杆孔的中心位置,使用非常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中支架包括三个套管和三个对中杆;三个套管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和第三锚杆上,三个对中杆分别垂直地固定于三个套管上,且三个对中杆在所述锚杆孔的截面上对称设置,每一对中杆的一端与锚杆孔的孔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浆管上依次设有4个双向压浆孔,相邻两双向压浆孔之间的间距为0.45m-0.55m,位于最下部的双向压浆孔与注浆管底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双向压浆孔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双管注浆施工,实现了有压注浆和二次补浆,有利于保证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工程地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长锚杆砂浆的保满度和密实度,确保锚杆锚固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工艺先进,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

(2)操作方便,所需施工人员少,工人劳动强度低,且人员技术熟练快,能进行高效率的锚安作业;

(3)通过对中支架将所述锚杆组件自动定位在锚杆孔的中心位置,使用非常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双管注浆锚杆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注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锚杆孔,20锚杆组件,21第一锚杆,22第二锚杆,23第三锚杆,30注浆管,31压浆孔,40密封板,50对中支架,51套管,52对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双管注浆锚杆结构,包括锚杆孔10、锚杆组件20和一对注浆管30;所述锚杆组件20的底端位于锚杆孔10内,锚杆组件20的顶端位于锚杆孔10外,锚杆组件20的对称轴与锚杆孔10的对称轴重合;所述锚杆组件20包括第一锚杆21、第二锚杆22以及第三锚杆23,所述第一锚杆21、第二锚杆22和第三锚杆23相互平行地点焊连接;所述一对注浆管30设于锚杆孔10内,一对注浆管30均与锚杆组件20平行且分别位于锚杆组件20的两侧。

采用双管注浆工法在上倾或竖直长锚杆的施工中,有效的实现锚杆的有压注浆和二次补浆,砂浆在压力作用下,通过一根注浆管由下而上填满锚杆与锚杆孔壁之间的空隙,同时渗透进围岩的节理裂隙中,加强了锚杆与围岩的摩擦力,同时,锚杆孔内的地下水和空气由第二根注浆管排出,至第二根注浆管排出的浆液浓度与灌入的浆液浓度相同,且不含气泡时为止,表明锚杆孔内已注浆饱满。24小时候后再通过第二根注浆管进行二次补浆,浆液为水泥净浆,进一步保证锚杆砂浆的保满度和密实度,确保锚杆固质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杆孔10的开口处设有密封板4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杆组件20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三个对中支架50,三个对中支架50均位于所述锚杆孔10内,且三个对中支架50在锚杆组件20上均匀分布。通过对中支架50将所述锚杆组件20自动定位在锚杆孔10的中心位置,使用非常方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中支架50包括三个套管51和三个对中杆52;三个套管51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锚杆21、第二锚杆22和第三锚杆23上,三个对中杆52分别垂直地固定于三个套管51上,且三个对中杆52在所述锚杆孔10的截面上对称设置,每一对中杆52的一端与锚杆孔10的孔壁接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浆管30上依次设有4个双向压浆孔31,相邻两双向压浆孔31之间的间距为0.5m,也可为0.45m或是0.55m,位于最下部的双向压浆孔与注浆管底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双向压浆孔之间的间距。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