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溶洞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251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溶洞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洞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溶洞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南方喀斯特地貌等在地质条件复杂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经常会遇到溶洞。这些溶洞会影响位于其上部的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因此需要对溶洞进行填充,以使得适合在溶洞上方进行施工,而不会因地基不稳而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地下连续墙槽段顺利冲孔成槽的而不会坍塌的溶洞处理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溶洞处理结构,包括设于地表的导墙、位于地表下的岩层以及位于所述岩层下的溶洞;所述导墙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导墙单元,所述两组导墙单元之间形成连续槽,在所述连续槽内沿所述连续槽延伸的方向设有多个先导孔,所述先导孔贯穿所述岩层;所述先导孔内设有钢护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先导孔包括上部孔段和下部孔段;所述下部孔段位于所述岩层,所述上部孔段位于所述岩层与地表之间,所述下部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部孔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护筒位于所述上部孔段内。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先导孔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墙单元为C25现浇钢筋砼。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连续槽两侧沿连续槽延伸方向设有灌浆孔。

作为优选方案,灌浆孔内埋设袖阀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溶洞处理结构,通过所述处理结构的先导孔向溶洞内填充块石等填充物,可以加固洞内原充填欠固结的软弱土体,防止软弱土体在受附加应力及自重影响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使洞内充填物与洞壁间产生过大的空隙;并且一定程度提高洞内填充物承载力特征值;针对溶洞洞高大于10m的溶洞,增加灌浆孔,加固溶洞内原有充填物,确保地下连续墙顺利成槽及成槽质量,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道墙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先导孔施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先导孔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先导孔施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袖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注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注浆器在花管袖阀管内部注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注浆器在袖阀管内部抬高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地表;2、导墙;3、岩层;4、溶洞;5、导墙单元;6、竖直边部;7、水平边部;8、连续槽;13、先导孔;14、钢护筒;15、上部孔段;16、下部孔段;17灌浆孔、18、奇数位灌浆孔;19、偶数位灌浆孔;20、袖阀管;21、实管袖阀管;22、花管袖阀管;23、溢浆孔;24、橡胶套;31、注浆段;32、注浆管单元;33、橡胶塞;34、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地下连续墙的溶洞4处理结构包括设于地表1的导墙2、位于地表1下的岩层3以及位于所述岩层3下的溶洞4;所述溶洞4高度在6m到10m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导墙2为C25现浇钢筋砼,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导墙单元5。所述导墙单元5截面为倒“L型”,包括水平边部7和竖直边部6,所述水平边部7位于地表1上,所述竖直边部6位于地表1以下,所述两组导墙单元5的竖直边部6之间形成连续槽8。

在所述连续槽8内沿所述连续槽8延伸的方向设有多个先导孔13,如图2所示,所述先导孔13贯穿所述岩层3;所述先导孔13包括上部孔段15和下部孔段16;所述下部孔段16位于所述岩层3,所述上部孔段15位于所述岩层3与地表1之间,所述下部孔段16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部孔段15。如图3所示,所述上部孔段15内套设有钢护筒1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孔段15和所述钢护筒14的直径是1200mm,所述下部孔段16的直径是1000mm。

本实施例施工时,先用冲孔打桩机的直径为1200mm的冲锤对所述连续槽8冲击,冲至溶洞4顶板岩层3后向孔内套设直径为1200mm的钢护筒14,更换直径为1000mm的冲锤冲破溶洞4顶板,完成所述先导孔13的施工;每6m设置1个先导孔13。再通过所述先导孔13向所述溶洞4内充填黄泥、水泥混合物或者充填黄泥、块石、水泥混合物,如果反复漏浆无法堵漏充填素混凝土,利用冲孔锤将回填料反复击实,至所述溶洞4基本填满。其中,黄泥比块石为3:1,块石作为填缝材料,粒径大于200mm、并且不大于2/3孔径;粘性土松散堆积密度取值1300kg/m3,每m3回填料合50 ̄100kg水泥,如果漏浆严重、反复漏浆则加大水泥投入量。这样可以使地基变得牢固,而不会因为有溶洞4的出现而容易坍塌。所述钢护筒14可以在冲破溶洞4顶板泥浆流失后提供对孔壁的支护作用,防止漏浆引起的先导孔13孔壁坍塌。下部孔段16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部孔段15的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防止先导孔13孔壁坍塌,以方便后续施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地下连续墙的溶洞4处理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溶洞4的高度大于10m。并且在所述连续槽8上每6m设有两个先导孔13,所述两个先导孔13间隔设置。在所述连续槽8两侧沿连续槽8延伸方向设有灌浆孔17。所述灌浆孔17间隔2m设置。所述灌浆孔17内埋设有袖阀管20,袖阀管20埋设至溶洞底部。

如图5所示,所述袖阀管20由若干根袖阀管单元依次连接而成,具体地,所述袖阀管单元为长4m、直径48mm的内壁光滑的硬质塑料管。所述袖阀管单元包括实管袖阀管21和花管袖阀管22。所述实管袖阀管21的管壁上部设有溢浆孔23;所述花管袖阀管22的管壁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溢浆孔23,具体地,所述溢浆孔23的直径为8mm。所述溢浆孔23外套设有橡胶套24,所述橡胶套24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保证了浆液只能从花管袖阀管22内部注入溶洞,阻止了溶洞内的浆液通过溢浆孔23回流至花管袖阀管22内部。所述袖阀管20在溶洞4的高度范围内设置为花管袖阀管22,其余部位设置为实管袖阀管21。袖阀管20伸入灌浆孔17后采用粘土封堵袖阀管20和灌浆孔17孔壁间的空隙,以防止浆液由袖阀管20外或灌浆孔17内从上部砂卵石层中流失。

如图6所示为在花管袖阀管22内部注浆的注浆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注浆器包括注浆段31和注浆管单元32,注浆段31上设置有注浆孔34,所述注浆段31两端设置有橡胶塞33,所述橡胶塞33最外圈的直径与花管袖阀管22的内径相同;所述注浆管单元32由多节注浆管拼接而成。如图7所示为注浆器在花管袖阀管22内部注浆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注浆段31两端的橡胶塞33紧贴花管袖阀管22的内壁,从而将浆液限定在注浆区域的任一段范围内进行灌注,达到分段注浆的目的。由于花管袖阀管22的内壁光滑,橡胶塞33可随注浆器在花管袖阀管22的内部上下移动。

当注浆深度超过一节注浆管的长度时,停止注浆,将注浆器抬高一节注浆管长度的距离,并拆除注浆器的一节注浆管,然后继续在剩余袖阀管20上继续注浆。如图8为注浆器在袖阀管20内部抬高时的结构示意图。

针对溶洞4原有充填物,从先导孔13优先充填素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进行灌浆处理。先对奇数位灌浆孔18内灌注水泥与水玻璃的混合液,水:水泥:水玻璃=(0.8~1.0):1:(0.08~0.2),灌浆压力为0.1~0.4MPa;然后对偶数位灌浆孔19内灌注纯水泥浆,浆液水灰比为0.5:1~1:1,灌浆压力为0.1~0.4MPa。使浆液在溶洞内充填物扩散,对溶洞内充填料板结成整体,达到溶洞加固效果。由于溶洞4高度增加,溶洞4的体积可能增大,因此多增加一个先导孔13更好的对溶洞4进行填充,同时可以加快工程进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袖阀管20注浆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上下若干个橡胶套24,能将浆液限定在注浆区域的任一段范围内进行灌注,达到分段注浆的目的,每段注浆高度约500mm。

(2)橡胶套24可在光滑的袖阀管20外自由移动,可根据需要在注浆区域内某一段反复注浆。

(3)根据地层特点,可在一根注浆管内采用不同的注浆材料,选用不同的注浆参数进行注浆施工。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溶洞4处理结构,按照溶洞4高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系统进行处理,充填洞体内空隙,防止洞壁和基础崩塌;堵塞溶洞4与外界的直接漏水通道,防止泥浆流失。同时加固了洞内原充填欠固结的软弱土体,防止软弱土体在受附加应力及自重影响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使洞内充填物与洞壁间产生过大的空隙;并且一定程度提高洞内填充物承载力特征值。针对溶洞4溶洞洞高大于10m的地连墙槽段,增加灌浆处理,加固溶洞4内充填物20,确保顺利成槽。所述钢护筒14可以在冲破溶洞4顶板泥浆流失后提供对孔壁的支护作用,防止漏浆引起的孔壁坍塌。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结构能够确保地下连续墙顺利成槽及成槽质量,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