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864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地铁及各种大型地下设施日益增多,其基础埋置深度大,再加上周围环境和施工场地的限制,将地下连续墙同时作为基坑的围护墙及地下构筑物结构墙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深基坑围护中。由于地下连续墙本身作为基坑的围护墙,使得无法对其进行迎水面的防水施工,目前针对地下连续墙的防水施工通常为在其背水面施工防水层,并在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之间预留排水通道,便于排出地下连续墙的渗水。然而,随着基坑开挖面积的挖深的增加,地下连续墙外侧孔隙水压也随之增大,尤其当基坑深挖大于50米时,地下连续墙的渗漏现象会愈发严重,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渗水,渗水将会逐渐漫延到内衬墙,从而严重影响地下工程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之间设置防渗漏结构,以将地下连续墙中的渗水引流至排水通道中,以及时排出,避免渗水漫延至内衬墙而导致其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的问题。然而现有的防渗漏结构不仅结构复杂、施工繁琐、成本高,且容易发生泥浆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未能切实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施工繁琐、成本高、以及容易发生泥浆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地下连续墙体、内衬墙、边梁、排水通道和扶壁柱,还包括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和内衬墙之间的边梁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两侧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若干滴水线槽。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滴水线槽沿水平方向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滴水线槽的中轴线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和内衬墙之间的边梁或扶壁柱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滴水线槽间隙排列,相邻两个滴水线槽之间的距离为15-25mm。

进一步的,所述滴水线槽由水泥砂浆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滴水线槽的纵截面呈倒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倒梯形结构的上底边长为50-70mm,下底边长为15-25mm,高为15-25mm。

进一步的,所述倒梯形结构的底端设有一个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长为15-20mm,高度为5-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地下连续墙体、内衬墙、边梁、排水通道和扶壁柱,还包括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和内衬墙之间的边梁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两侧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若干滴水线槽。通过在地下连续墙体和内衬墙之间的边梁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两侧设置包括若干滴水线槽的防水结构,在内衬墙和地下连续墙体之间起到了很好的隔水效果,同时可将地下连续墙体中的渗水快速引流至下方的排水通道,避免渗水漫延至内衬墙而导致其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的问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效果稳定可靠,且不会发生泥浆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切实满足了实际施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滴水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地下连续墙体;2、内衬墙;3、边梁;4、排水通道;5、扶壁柱;6、滴水线槽;61、矩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地下连续墙体1、内衬墙2、边梁3、排水通道4和扶壁柱5,还包括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5两侧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若干滴水线槽6。具体的,边梁3的一端与地下连续墙体1固接,另一端向内衬墙2方向水平延伸,排水通道4设于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下方,防水结构设于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5两侧,即位于排水通道4上方的边梁3下表面且与扶壁柱5的两侧紧贴,在内衬墙2和地下连续墙体1之间起到了很好的隔水效果,同时可将地下连续墙体1中的渗水快速引流至下方的排水通道4,避免渗水漫延至内衬墙2而导致其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的问题,该防水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效果稳定可靠,且不会发生泥浆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

优选的,若干所述滴水线槽6沿水平方向同轴设置,即滴水线槽6沿同一中轴线依次排列;优选的,所述滴水线槽6的中轴线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或扶壁柱5的中轴线重合,即滴水线槽6位于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的中间,进一步提高了隔水效果和引流稳定性。

优选的,若干所述滴水线槽6间隙排列,相邻两个滴水线槽6之间的距离为15-25mm,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便于对滴水线槽6的施工。

优选的,所述滴水线槽6由水泥砂浆构成,具体的,由1:3的水泥砂浆凝固而成,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请重点参照图3,所述滴水线槽6的纵截面呈倒梯形结构;所述倒梯形结构的上底边长为50-70mm,下底边长为15-25mm,高为15-25mm;所述倒梯形结构的底端设有一个矩形凹槽61,所述矩形凹槽61的长为15-20mm,高度为5-10mm,需要说明的是,矩形凹槽61的长度小于倒梯形结构的下底边长。该滴水线槽6的形成过程为:在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以及扶壁柱5的中轴线处进行“毛化处理”,“毛化处理”的宽度为50-70mm,即用錾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再用1:3水泥砂浆抹出高15-25mm,上底边长为50-70mm,下底边长为15-25mm的梯形,并在水泥砂浆硬化之前用宽15-20mm的方木向上按压该梯形的底端,以成型出一个宽15-20mm,高5-10mm的矩形凹槽61,以便将地下连续墙体1中的渗水快速地引至下方的排水通道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地下连续墙体1、内衬墙2、边梁3、排水通道4和扶壁柱5,还包括设于所述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5两侧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若干滴水线槽6。通过在地下连续墙体1和内衬墙2之间的边梁3下表面以及所述扶壁柱5两侧设置包括若干滴水线槽6的防水结构,在内衬墙2和地下连续墙体1之间起到了很好的隔水效果,同时可将地下连续墙体1中的渗水快速引流至下方的排水通道4,避免渗水漫延至内衬墙2而导致其墙体潮湿、渗漏和发霉的问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效果稳定可靠,且不会发生泥浆淤积甚至堵塞的问题,切实满足了实际施工的需要。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