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PE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489发布日期:2018-06-30 04:1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透水PE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透水PE管。



背景技术:

在土木、农业等工程中,往往需进行土体或结构体内部的排水,如降低地下水位,截排地下水,挡墙背及桥台排水等等。在这些排水工程中,通常要用到透水管。现有市面的透水管大多数都是金属制造,且没有滤网,在透水过程中因没有过滤网,可能会出现阻塞透水孔的显现,由于是金属制造,会出现金属腐蚀的现象,使得实用寿命较短,较浪费。透水管一般包括支撑体和包裹在支撑体外周的透水层。其中,市面上部分支撑体螺旋弹簧结构,折弯性能好,能较好的适应工程的需要,但金属弹簧长期在水中浸泡容易生锈和断裂,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透水管结构形式的弊端,研发一种新型透水PE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透水管结构单一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透水PE管。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透水PE管,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管体、支撑架、透水滤布和卡箍,所述管体采用PE塑料制成,管体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管孔;管体外壁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环形径向管和栅栏状轴向管纵横交错连接而成的结构,透水滤布铺设在支撑架的外侧壁上,透水滤布设置为内层滤布和外层滤布组成的两层结构,内、外层滤布的中间夹设有套筒,套筒的内外两侧壁上相互对应设置有凸起,相邻的凸起之间开设有通孔;外层滤布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卡箍。

进一步的,所述管孔的孔径设置为自内向外呈渐缩式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环形径向管的密度小于栅栏状轴向管的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滤布的网孔大于外层滤布的网孔。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筒壁厚度大于凸起的厚度,通孔的孔深大于凸起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设置为半球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设置为与外侧滤布的外壁相切排布的环形圈。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圈是由两根钢筋平行缠绕而成的结构,钢筋的外侧壁设置有螺旋形凸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带管孔的管体可以有效的控制抽取地下水域,防止对基坑其他区域的建筑的破坏,PE塑料防止了透水管被侵蚀,支撑架起到支撑紧固的作用,柔韧性高,且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做相应的弯曲,使用范围广;外层滤布和内层滤布进行两次过滤,提高了水流的过滤效果,降低堵塞现象,便于维修和清理;环形圈起到了固定和限位的作用,避免滤布层发生错位的现象,提高紧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水滤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体;2、环形径向管;3、栅栏状轴向管;4、内层滤布;5、套筒;6、外层滤布;7、卡箍;8、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水PE管,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管体1、支撑架、透水滤布和卡箍7,所述管体1采用PE塑料制成,管体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管孔;管孔的孔径设置为自内向外呈渐缩式锥形结构。管孔的开设有利于管外的液体通过管孔进入透水PE管,锥形结构的孔径降低发生堵塞的频率,延长使用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抽取地下水域,防止对基坑其他区域的建筑的破坏,PE塑料防止了透水管被侵蚀,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管体1外壁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环形径向管2和栅栏状轴向管3纵横交错连接而成的结构,支撑架的环形径向管2的密度小于栅栏状轴向管3的密度。支撑架形成网状结构,服了现有技术螺旋弹簧结构容易生锈侵蚀的缺点,对内部的管体1起到支撑紧固的作用,间接提高管体1的抗压力和抗冲击力,使用寿命长,柔韧性高,且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做相应的弯曲,使用范围广,提高了适用范围。

透水滤布铺设在支撑架的外侧壁上,透水滤布设置为内层滤布4和外层滤布6组成的两层结构,内、外层滤布6的中间夹设有套筒5,套筒5的内外两侧壁上相互对应设置有凸起8,凸起8设置为半球形凸起8,相邻的凸起8之间开设有通孔;内层滤布4的网孔大于外层滤布6的网孔,套筒5的筒壁厚度大于凸起8的厚度,通孔的孔深大于凸起8的厚度。当液体向管内渗入时,先经过外层滤布6和内层滤布4进行两次过滤,避免过大的杂质进入到管体1内,中部的套筒5为水流的渗入提供了通道,水流通过通孔快速进入到管体1内,提高了水流的过滤效果,降低堵塞现象,便于维修和清理。

外层滤布6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卡箍7,卡箍7设置为与外侧滤布的外壁相切排布的环形圈。环形圈是由两根钢筋平行缠绕而成的结构,钢筋的外侧壁设置有螺旋形凸纹。环形圈起到了固定和限位的作用,避免滤布层发生错位的现象,同时螺旋形凸纹可增大与滤布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紧固效果。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