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7736发布日期:2018-07-27 20:40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为了保证填土或挖方位置稳定而修筑的永久或临时性的墙或类似于墙的一类人工构造物。广泛运用与公路、铁路边坡、水利工程岸堤防护、建筑物四周、矿山坑道等工程中。

现检索到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982936U,公告日为2016年1月20日,该方案公开了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环保延伸地基和生态挡墙,生态挡墙呈阶梯分布,且相邻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延伸地基的内部为内部填料,相邻生态挡墙之间填充有用于绿化的倾斜土层。

上述文件中的生态挡墙,通过土层上的绿化,在一定程度上治理了环境;相对于直接在墙面上铺设土层来说,设置在相邻生态挡墙之间的土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生态挡墙呈阶梯分布,上层的水向下层流动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其使用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挡土墙,具有防止生态挡墙上铺设的土层随着水流而流失的情况发生,提高其使用的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地基和与地基固定连接的多个生态挡墙,生态挡墙呈阶梯式分布,且相邻之间间隔设置,相邻生态挡墙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生态挡墙垂直固定;每一个所述生态挡墙面向下层生态挡墙的侧面均设有凸台,凸台端面与下层生态挡墙的端面持平;所述生态挡墙顶端设有引流槽,引流槽沿生态挡墙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引流槽插接有栽种盆,栽种盆远离引流槽的端部与上层生态挡墙的凸台端面抵触,栽种盆沿引流槽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板,可使相邻的生态挡墙支撑固定;利用栽种盆,在生态挡墙绿化的过程中,可防止生态挡墙上铺设的土层随着水流而流失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其使用的稳定性;利用凸台,便于放置栽种盆;利用引流槽,可限制栽种盆朝下层生态挡墙滑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顶端与栽种盆底面抵触,支撑板下端悬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栽种盆时,支撑板顶端可对栽种盆进行支撑;支撑板下端悬空,可使相邻生态挡墙之间形成可供水流流通的通道,避免水流堆积在生态挡墙之间而增加挡墙的负载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不大于生态挡墙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小于生态挡墙厚度的三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相邻生态挡墙之间有足够支撑力的情况下,可减轻生态挡墙的负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挡墙贯穿设有引流孔,引流孔沿生态挡墙厚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距离地基端面的竖直距离为20cm至3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引流孔,可防止相邻生态挡墙之间积水较多而难以及时排出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栽种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块,插块与引流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块与引流槽插接,便于栽种盆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栽种盆贯穿侧壁贯穿设有溢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溢水孔,可及时将栽种盆内的积水排出,有助于植被生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设有凹槽,凹槽沿插块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凹槽与引流槽围合形成可供水流流通的通道;所述溢水孔穿过插块后与凹槽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水孔的水可排入到引流槽内,利用凹槽,便于将积水排出生态挡墙,避免积水流向下一层的栽种盆内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栽种盆的对称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可与相邻栽种盆的第二卡板卡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卡板与相邻栽种盆的第二卡板卡合,可限制相邻的栽种盆相对滑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支撑板,可使相邻的生态挡墙支撑固定;利用栽种盆,可防止生态挡墙上铺设的土层随着水流而流失的情况发生;利用引流槽,可限制栽种盆朝下层生态挡墙滑移的情况发生;利用溢水孔,可及时将栽种盆内的积水排出;利用第一卡板与相邻栽种盆的第二卡板卡合,可限制相邻的栽种盆相对滑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栽种盆与生态挡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剖开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生态挡墙;11、凸台;12、支撑板;13、引流槽;2、地基;3、栽种盆;31、插块;32、凹槽;33、第一卡板;34、第二卡板;35、溢水孔;4、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生态挡土墙,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地基2和与地基2垂直固定的四个生态挡墙1,四个生态挡墙1呈阶梯式分布,且相邻之间间隔设置;相邻生态挡墙1之间设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生态挡墙1垂直固定,支撑板12沿生态挡墙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的地基2、生态挡墙1和支撑板12均由混凝土制成;每一个生态挡墙1面向下层生态挡墙1的侧面均设有凸台11,凸台11端面与下层生态挡墙1的端面持平;生态挡墙1顶端开设有U型的引流槽13,引流槽13沿生态挡墙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引流槽13插接有栽种盆3,栽种盆3远离引流槽13的端部与上层生态挡墙1的凸台11端面抵触,栽种盆3沿引流槽1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利用支撑板12,可使相邻的生态挡墙1支撑固定;利用栽种盆3,在生态挡墙1绿化的过程中,可防止生态挡墙1上铺设的土层随着水流而流失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其使用的稳定性;利用凸台11,便于放置栽种盆3;利用引流槽13,可限制栽种盆3朝下层生态挡墙1滑移的情况发生。

支撑板12顶端与栽种盆3底面抵触,支撑板12下端悬空设置;在安装栽种盆3时,支撑板12顶端可对栽种盆3进行支撑;支撑板12下端悬空,可使相邻生态挡墙1之间形成可供水流流通的通道,避免水流堆积在生态挡墙1之间而增加挡墙的负载的情况发生。

支撑板12的厚度不大于生态挡墙1厚度的二分之一,且不小于生态挡墙1厚度的三分之一,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的厚度采用生态挡墙1厚度的二分之一;在确保相邻生态挡墙1之间有足够支撑力的情况下,可减轻生态挡墙1的负载。

生态挡墙1贯穿设有引流孔4,引流孔4沿生态挡墙1厚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距离地基2端面的竖直距离为20cm至30cm,本实施例中采用20cm;引流孔4沿生态挡墙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的生态挡墙1采用位于相邻支撑板12之间设有一个引流孔4;利用引流孔4,可防止相邻生态挡墙1之间积水较多而难以及时排出的情况发生。

如图2与图3所示,栽种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块31,插块31与引流槽13插接;利用插块31与引流槽13插接,便于栽种盆3的安装与拆卸。

栽种盆3贯穿侧壁贯穿设有两个溢水孔35,利用溢水孔35,可及时将栽种盆3内的积水排出,有助于植被生长。

插块31开设有凹槽32,凹槽32沿插块3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插块31与引流槽13处于插接状态时,凹槽32与引流槽13围合形成可供水流流通的通道;溢水孔35穿过插块31后与凹槽32连通设置;溢水孔35的水可排入到引流槽13内,利用凹槽32,便于将积水排出生态挡墙1,避免积水流向下一层的栽种盆3内的情况发生。

栽种盆3的对称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33和第二卡板34,第一卡板33可与相邻栽种盆3的第二卡板34卡合,第一卡板33与第二卡板34均为L型板,可限制相邻的栽种盆3相对滑移。

工作原理:利用支撑板12,可使相邻的生态挡墙1支撑固定;利用栽种盆3,在生态挡墙1绿化的过程中,可防止生态挡墙1上铺设的土层随着水流而流失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其使用的稳定性;利用凸台11,便于放置栽种盆3;利用引流槽13,可限制栽种盆3朝下层生态挡墙1滑移的情况发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