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177发布日期:2018-12-05 20:1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是一种用于集中布置管道的通道。在城市的地下通常都设置有管廊,通常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都一同布置在管廊中,以便于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现有的管廊多是现场预制,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且完工的管廊漏水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能够有效的提升管廊施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

包括机架、顶模以及在横向上连接在顶模两侧的侧模;

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平台、行走系统、支撑系统;

所述顶模包括调节块以及可拆卸连接在调节块两侧的翼模,所述侧模铰接在对应翼模上;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在横向上设在支撑平台底端两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对应支架固定相连,所述伸缩机构的固定端与行走系统固定相连;

所述顶模横向滑动连接在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以用于驱动顶模滑动,所述顶模与侧模铰接,所述侧模上设有第二驱动机构以用于驱动侧模转动,所述侧模的内侧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沿竖向间隔设在侧模内侧的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

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位于第二支撑装置上方,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上设有一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对应侧模铰接,另一端与对应支架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上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对应侧模铰接,另一端与对应支架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若干沿纵向间隔设在支撑平台底部的支撑柱,所述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位于端部的支撑柱固定相连,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的中部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部设有补强板,每一支撑柱的任一端部与任一相邻的补强板通过加强杆相连,所述侧模与对应支架上每一支撑柱的内侧活动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铰接在对应支撑柱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两块与支架相对的基板,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对应基板上,所述基板在纵向上的两端底部分别设有轮架,所述轮架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至少一个轮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对应行走轮传动相连,所述伸缩机构的固定端与对应轮架固定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架底部还转动连接有平衡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底部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螺纹杆、升降臂、顶座、转动杆,所述顶座固定连接在基板底部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升降臂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另一端,所述顶座固定连接在升降臂的另一端,所述螺纹杆上设有能够插入转动杆的转动孔以驱动螺纹杆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转动槽内,所述转动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螺纹杆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穿过第一固定孔后插入第二固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螺纹套筒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轴,其中一个第一螺纹轴与对应支架铰接,另一个第一螺纹轴与对应侧模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螺纹套筒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轴,其中一个第二螺纹轴与对应支架铰接,另一个第二螺纹轴与对应侧模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对应侧模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工字钢,所述第一工字钢底端设有能够铰接第一螺纹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顶端设有加强筋板,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对应侧模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工字钢,所述第二工字钢底端与顶端分别设有能够铰接第二螺纹轴的第二连接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翼模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部设有滑块,所述支撑平台顶部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纵向间隔设在支撑平台上的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固定端与其中一个支撑块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支撑块固定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若干沿纵向间隔设在侧模内侧且与支撑机构对应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对应侧模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固定端与对应支架铰接,所述第二油缸与对应侧模的铰接点位于对应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连线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平台、行走系统、支撑系统组成机架,顶模滑动连接在支撑平台上,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调节顶模的位置,其中顶模与侧模铰接,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来驱动侧模转动,从而改变顶模与侧模之间的形状,使得顶模与侧模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管廊施工,提升可用性,同时在侧模上设置的支撑机构在浇筑混凝土时对侧模起到支撑作用,其支撑机构由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组成,第一支撑装置仅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载荷较小的上部,第二支撑装置设置两个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载荷较大的下部,有效的防止侧模与顶模之间的连接结构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支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

包括机架、顶模11以及在横向上连接在顶模11两侧的侧模12;

机架包括支撑平台21、行走系统、支撑系统;

顶模11包括调节块以及可拆卸连接在调节块两侧的翼模,所述侧模铰接在对应翼模上,调节块包括若干在横向上依次套设的冂形件,每相邻的两个冂形板滑动相连,使得调节块在横向上具有可伸缩的功能,便于工作人员调节顶模11在横向上的宽度,以适用于不同的管廊需求;

支撑系统包括在横向上设在支撑平台21底端两侧的支架22,支架22在纵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伸缩机构23,伸缩机构23为油缸,伸缩机构23的伸缩端与对应支架固定相连,伸缩机构23的固定端与行走系统固定相连;

顶模11横向滑动连接在支撑平台21上,支撑平台21上设有第一驱动机构211以用于驱动顶模11滑动,顶模11与侧模12铰接,侧模12上设有第二驱动机构24以用于驱动侧模12转动,侧模12的内侧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沿竖向间隔设在侧模12内侧的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

第一支撑装置位于第二支撑装置上方,第一支撑装置上设有一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对应侧模铰接,另一端与对应支架铰接,第二支撑装置上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一端与对应侧模铰接,另一端与对应支架铰接。

本实施例通过支撑平台21、行走系统、支撑系统组成机架,顶模11滑动连接在支撑平台21上,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调节顶模的位置,其中顶模11与侧模12铰接,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4来驱动侧模12转动,从而改变顶模11与侧模12之间的形状,使得顶模11与侧模12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管廊施工,提升可用性,同时在侧模12上设置的支撑机构在浇筑混凝土时对侧模12起到支撑作用,其支撑机构由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组成,第一支撑装置仅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杆用于支撑载荷较小的上部,第二支撑装置设置两个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载荷较大的下部,有效的防止侧模12与顶模11之间的连接结构被损坏。

进一步优选的,支架22包括若干沿纵向间隔设在支撑平台21底部的支撑柱221,伸缩机构23的伸缩端与位于端部的支撑柱固定相连,每相邻的两个支撑柱的中部之间设有连接杆222,连接杆222中部设有补强板223,每一支撑柱的任一端部与任一相邻的补强板223通过加强杆224相连,侧模12与对应支架上每一支撑柱的内侧活动相连,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铰接在对应支撑柱上。支架22由若干支撑柱221组成,通过在相邻的支撑柱之间设置连接杆222,并在相邻的支撑柱与连接杆222之间设置加强杆224,从而提升支架22的承载能力,最终提升支架22的使用寿命;侧模12与对应支撑架上每一支撑柱的内侧活动相连则能有效的保持侧模12在移动到对应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管廊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行走系统包括两块与支架22相对的基板31,支撑柱221固定连接在对应基板上,基板31在纵向上的两端底部分别设有轮架32,轮架32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33,至少一个轮架上设有电机34,电机34与对应行走轮传动相连,伸缩机构23的固定端与对应轮架固定相连。通过两块基板31支撑支架22,有效的避免了基板31在承重过大而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同时也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在每一个基板的两端设置有主动轮与从动轮,使得行走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带动支架22移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轮架32底部还转动连接有平衡轮35,平衡轮35能够在行走系统行走时进一步保持行走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的,基板31底部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支撑结构36,支撑结构36包括底座361、螺纹杆362、升降臂363、顶座364、并未图示的转动杆,顶座364固定连接在基板31底部上,螺纹杆36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361上,升降臂36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螺纹杆362的另一端,顶座364固定连接在升降臂363的另一端,螺纹杆362上设有能够插入转动杆的转动孔以驱动螺纹杆362转动。支撑结构36还包括固定杆365,底座361上设有转动槽3611,螺纹杆362转动连接在转动槽3611内,转动槽36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螺纹杆362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固定杆365穿过第一固定孔后插入第二固定孔。

基板31通过支撑结构36支撑在地面上,以防止基板31因承重过大而弯曲损坏,其中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进而带动螺纹杆362转动,由于升降臂36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基板31底部,使得升降臂363在周向上保持固定,而螺纹杆362与升降臂363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升降臂363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螺纹套筒251,第一螺纹套筒251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轴252,其中一个第一螺纹轴与对应支架铰接,另一个第一螺纹轴与对应侧模铰接,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螺纹套筒261,第二螺纹套筒261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轴262,其中一个第二螺纹轴与对应支架铰接,另一个第二螺纹轴与对应侧模铰接。实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伸缩功能,使得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能够支撑各种位置的侧模12。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253,第一连接板253的一端与对应侧模固定相连,第一连接板25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工字钢254,第一工字钢254与第一连接板253一体成型,第一工字钢254底端设有能够铰接第一螺纹轴252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工字钢254的顶端设有加强筋板255,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板263,第二连接板263的一端与对应侧模固定相连,第二连接板26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工字钢264,第二工字钢264与第二连接板263一体成型,第二工字钢264底端与顶端分别设有能够铰接第二螺纹轴262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优选的,两个翼模底部分别设有支撑块111,支撑块111底部设有滑块112,支撑平台21顶部设有与滑块112对应的滑槽,第一驱动机构211包括沿纵向间隔设在支撑平台21上的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固定端与其中一个支撑块固定相连,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支撑块固定相连。通过支撑块111与滑块112来减少顶模11与支撑平台21的接触面,进而减小摩擦阻力。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24包括若干沿纵向间隔设在侧模12内侧且与支撑机构对应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与对应侧模铰接,第二油缸的固定端与对应支架铰接,第二油缸与对应侧模的铰接点位于对应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连线的中部。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