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118发布日期:2019-06-11 22:2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淡水制备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



背景技术:

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68.7%源于固体冰川。而人类所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日益稀缺。对于海岛和沿海淡水匮乏地区而言,解决淡水供应问题的传统方法包括交通运输和海水淡化两种途径。但以上两种方式,都未能解完全决缺水这一瓶颈问题。而富含水蒸气的空气则无处不在,为空气取水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基础条件。海水淡化供应方面,我国除了在沿海地区有海水淡化设施外,在很多海岛上也有海水淡化设施,其中就包括我国三沙市的较大海岛,海水淡化成为这些海岛饮用水的主要来源。虽然我国海水淡化研究和产业化发展迅速,但实际上,我国至今的海水淡化主要是工业用水,同时长期饮用淡化海水对于身体的影响还有待继续观察,此因素也进而限制了海水淡化饮用的市场规模。海水淡化每吨成本5~8元[27],以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的新产品“中盐海露”海水淡化纯净水为例,其一般售价为每瓶3元(350毫升)。海水淡化作为饮用水来讲,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拥有极高竞争力。再者,船舶运输淡水及海岛自打井供应方面,我国南沙群岛中无天然淡水供应的较小海岛主要是通过雨水收集,更多是船舶运输方式补给淡水资源,其成本非常高,并且很不稳定。

另外,由于一些沿海城市,虽然靠近海洋,但是由于海洋中元素过于复杂,无法直接利用,需要将其提纯为淡水后才可使用,其他干旱地区的问题更为明显,导致我国出现了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如“南水北调”、“海水净化厂”等措施解决淡水不足问题,但是居民无法自主得到淡水,尤其是贫穷地区与海岛地区,针对这一现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可以供居民自主使用的淡水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储能装置、进气装置、冷凝装置和集水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扇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口;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制冷片、制冷板和制热板,所述制冷片包括相背的制冷面和制热面,所述制冷面与所述制冷板固定连接构成制冷区,所述热冷区内设置有制冷区铜管,所述制热面与所述制热板固定连接构成制热区,所述制热区内设置有制热区铜管;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

所述进气扇与空气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空气管的出口与制热区铜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制热区铜管的出口与所述制冷区铜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制冷区铜管的出口与集水管的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制热板的一端与制冷片的制热面固定连接,所述制冷板的另一端与散热扇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扇还安装在壳体的散热扇安装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扇相匹配的散热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蓄电池上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还安装在壳体的温控器安装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集水管内设置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制冷板有多个,且多个制冷板均与所述制冷片垂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制热区铜管为蛇形管。

本使用新型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冷凝结露现象的原理,通过制冷片的制冷功能与制热功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使其达到露点后液化,可以有效的缓解沙漠水资源紧张现象,并且解决了出海渔民难以携带充足淡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集水,且不使用任何水资源,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节能环保,并且所需成本少,可以大范围推广;本实用新型可以与户外运动品牌合作,为骑车或徒步旅行的爱好者设计出可快速集水的便携装置;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很多场合,比如:沙漠地区时常会出现缺水的情况,应用此产品可以有效缓解此情况;适合出海渔民携带,解决了远洋劳作时缺少饮用淡水的问题。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二。

图中,1为进气扇,2为制冷片,3为制冷区铜管,4为集水管,5为制热板,6为散热扇,7为温控器,8为蓄电池,9为制冷板,10为制热区铜管,11为空气管,12为壳体,13为进气口,14为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一种便携式冷凝集水器,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内设置有储能装置、进气装置、冷凝装置和集水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8,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扇1和设置在壳体12上的进气口13;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制冷片2、制冷板9和制热板5,所述制冷片2包括相背的制冷面和制热面,所述制冷面与所述制冷板9固定连接构成制冷区,所述热冷区内设置有制冷区铜管3,所述制热面与所述制热板5固定连接构成制热区,所述制热区内设置有制热区铜管10;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4。该装置的核心是制冷片2,当制冷片2通上电时,制冷面吸热,制热面散热,起到导热的作用。进气扇1由蓄电池8供能转动,进气口13起缓冲气流的作用,空气由进气装置吸入冷凝装置中,利用制冷片2的制冷功能与制热功能在一定区域内产生较大温差,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露点液化,并储存于集取水装置中以备使用,需要用水时通过取水装置获得干净的水资源。该产品在淡水缺乏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所述进气扇1与空气管11的进口连通,所述空气管11的出口与制热区铜管10的进口连通,所述制热区铜管10的出口与所述制冷区铜管3的进口连通,所述制冷区铜管3的出口与集水管4的进口连通。

所述制热板5的一端与制冷片的制热面固定连接,所述制冷板9的另一端与散热扇6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扇6还安装在壳体12的散热扇安装口上。所述壳体12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扇6相匹配的散热口14。

所述蓄电池8上连接有温控器7,所述温控器7还安装在壳体12的温控器安装口上。温控器7用于测试制冷区的温度,并可通过温控器7对制冷片的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集水管4内设置有过滤器,冷凝后的水经过过滤后可达到人们的使用标准。

所述制冷板9有多个,且多个制冷板9均与所述制冷片2垂直固定。

所述制热区铜管10为蛇形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开通电源,蓄电池8放电驱动制冷片2,进气扇1,散热扇6。空气通过进气口13被进气扇1吸入铜管内。制冷片2通电后与散热板接触面发热,与制冷板9接触面制冷,进入铜管的空气在散热区铜管内被加热,进入制冷区铜管3内被快速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结露,冷凝的水通过集水管4内的过滤器净化即可使用。散热扇6及散热口14用来对散热板进行降温。温控器7可以调节制冷片2的制冷温度。

便携式冷凝集水器主要应用于无法自主得到淡水的地区,尤其是贫穷地区与海岛地区。它集水器结合了冷冻结露法和机械压缩法,利用扇叶促进空气流通、海洋压强差、水蒸汽冷凝等基本物理原理进行设计,空气由进气装置吸入冷凝装置中;冷凝装置分为制冷区和制热区,利用制冷片2的制冷效果形成制冷区域,制冷温度由温控装置来控制,再利用制冷片2的散热效果形成制热区域,空气在气管中经过制热区加热后进入制冷区迅速降温冷凝液化为液态水。遇冷液化的液态水储存在制冷区下的水箱中,需要时可以取水。

本实用新型不同于其它的产品: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体积小,简单便携;能够自主生产安全饮用水;达到零排放效果,有效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此款集水器生产成本低,集水效率高,能够大范围普及使用。采用冷凝结露的原理,通过制冷片2的制冷功能与制热功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使其达到露点后液化。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