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水系统恒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064发布日期:2019-06-11 22:2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水系统恒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时配套使用的水系统,具体为一种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水系统恒压装置。



背景技术:

合金工频熔铸炉承担着铜及铜合金铸锭的生产工作,合金工频熔铸炉在铸锭时配套有水压蓄能箱以提供冷却水流。现有旧的水压蓄能箱由于设计不合理(进水口偏居一侧,直径80mm,水包直径与长度之比为1:10,体积0.031立方米,如图2),导致进往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结晶器各个水路的水压不均匀,不稳定,制约着铸锭质量的稳定及提升。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出水水压均匀程度的合金工频熔铸炉配套用水压系统,以促进铸锭质量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合金工频熔铸炉配套的水压蓄能箱存在出水不均匀导致铸锭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水系统恒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水系统恒压装置,包括轴线呈水平设置的水包,水包的底部中心外壁上开有进水口并连接有进水管;水包的顶部外壁上开有多个出水口;多个出水口顺次排列成与水包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按照经过进水口的竖直线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左边的多个出水口间隔相同距离排列,右边的多个出水口间隔相同距离排列且该距离与左边的间隔距离相同;每个出水口均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上都串接有水压显示表;水包外壁上还固定有探头伸入水包内的测温表;进水口与所有出水口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进水口和各出水口均配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水在水压蓄能箱内均匀流动充满后从各个出水管(出水口)均匀流出通往结晶器(合金工频熔铸炉配套);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结构以及位置关系(出水口对称设置且水包顶部侧壁正对进水口的位置不设出水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出水稳定且各个出水口出水水压均匀;各个出水口上配设的水压表能够实时监测各管口的水压,并通过阀门进行调节以保证各个出水口的水压基本保值一致。

进一步的,水包的直径与长度之比为1:4,体积为0.340立方米。这样的结构相比于旧的水包结构,能够更加有利于水压的稳定。具体说明如下:给其供水的总的蓄水池在水量变小时有时会自动切换其它泵抽水,在转换的这个时间里水会突然变得很小,而改进后的水包由于总的体积增大了,蓄水量变得更大了,就算供水突然小了,但蓄能箱内的水完全可以供应上结晶器内水的需要。以前的蓄能箱小就经常出现转泵时供水不足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为合金工频熔铸炉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水压蓄能箱(图1),加大了水压蓄能箱的体积,改进了进水总管和各出水支管的位置,而且给各出水支管安装了水压表及水温检测表,使得水压、水流更加均匀而且可随意、精细化调控,有利于数据的采集,为铸锭质量的稳定及提高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改造前的合金工频熔铸炉水系统(水压蓄能箱)结构示意图。

1-水包,2-进水口,3-出水口,4-水压显示表,5-测温表,6-进水管,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合金工频熔铸炉铸造水系统恒压装置,包括轴线呈水平设置的水包1,水包1的底部中心外壁上开有进水口2并连接有进水管6;水包1的顶部外壁上开有多个出水口3;多个出水口3顺次排列成与水包1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按照经过进水口2的竖直线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左边的多个出水口3间隔相同距离排列,右边的多个出水口3间隔相同距离排列且该距离与左边的间隔距离相同;每个出水口3均连接有出水管7且出水管7上都串接有水压显示表4;水包1外壁上还固定有探头伸入水包1内的测温表5;进水口2与所有出水口3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进水口2和各出水口3均配有阀门。

水包1的直径与长度之比为1:4。

水包的体积为0.340立方米。

从附图1可以看出,水从2(进水口)进入1(水包)内,水在水压蓄能箱内均匀流动充满后从各个出水管7均匀流出通往结晶器,总进水管水压和各支管水压可随意调控和监测,而且通过5(测温表)可时时监测水压蓄能箱内水的温度,水压蓄能箱体积加大后更加有利于水压的稳定。所有的这些都使得合金工频炉铸造时水压更加稳定、可控。进水口的阀门设在进水管上;出水口的阀门设在各出水管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