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434发布日期:2019-10-19 04:1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建成最终产品的活动。其中排水系统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其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水体的收集、输送和处理。现有的排水系统中会有以下问题:整体的管道治理混乱,无法将水流合理引导至水位较低部分,同时在进行排水时,会有很多的堵塞物对排水系统进行堵塞,不利于水流汇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管道治理混乱和水流易被堵塞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包括基坑、预埋在地底的主管道和建立在地底的井道,所述井道的底部外壁通过管道和主管道相贯通,且主管道和井道的连接处均对夹设置有压力阀,所述基坑的顶部外壁边缘处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卡接有过滤板,所述基坑的内壁轴心处设置有虹吸结构,且虹吸结构的底端套接有四通管道结构,所述四通管道结构的两端分别套接有检测支管和井道水位漫水管,且四通管道结构远离虹吸结构的一端套接有大小变径接头,大小变径接头的底端熔接在主管道的外壁上,所述检测支管的一侧外壁熔接有启动支管,且启动支管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对夹设置在虹吸结构的底端外壁上,所述井道水位漫水管和主管道之间对夹连接有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结构包括浮动球、磁架、支撑轴、虹吸扇叶和基座,且磁架固定在基座的内壁上,浮动球卡接在磁架的内壁上,支撑轴和浮动球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支撑轴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弹动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和虹吸扇叶的两端均连接有挤压弯簧,且基座的四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为套管结构,且支撑轴分为挤压杆和挤压螺套,挤压杆和挤压螺套的内壁之间形成啮合传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四通管道结构靠近虹吸结构的一端两侧均通过铰链固定有第一联动板,且四通管道结构靠近大小变径接头的一端两侧均通过铰链固定有第二联动板,第一联动板和第二联动板均为栅格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支管的顶端套接有检测斗,且检测斗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支管的外壁对夹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检测支管和检测斗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槽,液位传感器位于进水槽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PLC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本工程施工用的排水系统是基于施工井道和主管道之间的分布联系,在多井道中心处设置支管和井道水位漫水管,将井道和主管道、地表积水之间进行互通,将多余积水和超出水位的部分进行迁移,保证井道和主管道、地表三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

2、本工程施工用的排水系统,通过检测斗对雨量进行检测,保证井道结构上的虹吸结构启动,加快地表积水排入井道和主管道内,其中虹吸结构中的浮动球弹动顶起,顺着虹吸扇叶将积水呈涡旋结构快速排入主管道,不会使管道内部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的虹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的检测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的四通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道、2大小变径接头、3四通管道结构、4检测斗、5启动支管、6过滤板、7虹吸结构、8井道、9井道水位漫水管、10浮动球、11磁架、12支撑架、13虹吸扇叶、14弹动盖板、15进水槽、16液位传感器、17第一联动板、18第二联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排水系统,包括基坑、预埋在地底的主管道1和建立在地底的井道8,井道8的底部外壁通过管道和主管道1相贯通,且主管道1和井道8的连接处均对夹设置有压力阀,基坑的顶部外壁边缘处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卡接有过滤板6,基坑的内壁轴心处设置有虹吸结构7,且虹吸结构7的底端套接有四通管道结构3,四通管道结构3的两端分别套接有检测支管和井道水位漫水管9,且四通管道结构3远离虹吸结构7的一端套接有大小变径接头2,大小变径接头2的底端熔接在主管道1的外壁上,检测支管的一侧外壁熔接有启动支管5,且启动支管5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对夹设置在虹吸结构7的底端外壁上,井道水位漫水管9和主管道1之间对夹连接有第二电磁阀,虹吸结构7包括浮动球10、磁架11、支撑轴、虹吸扇叶13和基座,且磁架11固定在基座的内壁上,浮动球10卡接在磁架11的内壁上,支撑轴和浮动球10的顶端相连接,支撑轴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弹动盖板14,支撑轴和虹吸扇叶13的两端均连接有挤压弯簧,且基座的四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架12,支撑轴为套管结构,且支撑轴分为挤压杆和挤压螺套,挤压杆和挤压螺套的内壁之间形成啮合传动配合,四通管道结构3靠近虹吸结构7的一端两侧均通过铰链固定有第一联动板17,且四通管道结构3靠近大小变径接头2的一端两侧均通过铰链固定有第二联动板18,第一联动板17和第二联动板18均为栅格结构,检测支管的顶端套接有检测斗4,且检测斗4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液位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16的信号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PLC控制器,液位传感器16的型号为CY520,PLC控制器的型号为s7-200,启动支管5的外壁对夹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检测支管和检测斗4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槽15,液位传感器16位于进水槽15的正上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PLC控制器相连接。

工作原理:本工程施工用的排水系统在使用时,会使井道8和主管道1、地表积水之间进行互通,将多余积水和超出水位的部分进行迁移,通过检测斗4对雨量进行检测,同时多井道中心处设置支管和井道水位漫水管9,将浮动球10带动弹动盖板14顶起,使虹吸结构7启动,顺着虹吸扇叶13将积水呈涡旋结构快速排入,加快地表积水排入井道8和主管道1内,不会使管道内部造成堵塞,保证井道8、主管道1和地表积水三者的动态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