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9307发布日期:2021-01-12 10:2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后浇带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



背景技术:

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数量众多且规格高度不一,留置出来的后浇带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雨季淋雨易造成后浇带钢筋锈蚀,灰尘等杂物进入后浇带内污染钢筋难以清理,且雨水会从预留的后浇带进入地下室内,导致地下室积水,进而影响结构安全。同时,该部分区域防水无法施工,影响地下室回填土进度,无论是采用围井还是支设木模的方式都无法彻底解决,且极为耗费材料及人工。

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体式预制板挡墙,外墙后浇带高度超高,一体型挡板长宽比过于细长,易断裂,且重量过重,室外吊装,室外固定的,一次吊装、安装安全系数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挡墙一次吊装、安装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该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在室外吊装,室内固定,一次吊装、安装安全系数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包括多块安装于后浇带处的预制板,多块所述预制板从下至上依次首尾搭接连接,多块所述预制板的总高度大于等于墙体高度,所述预制板之间的缝隙处进行灌浆处理,所述预制板的外壁进行防水处理,每块所述预制板的板面上有预留钢筋,所述预制板在墙体外侧吊装,所述预制板与墙体外侧接触,所述预留钢筋穿过的墙体后浇带伸入墙体内,在墙体内侧,所述预留钢筋与墙体后浇带外侧水平筋拉结,且内侧钢筋通过焊接进行水平固定。

优选地,在墙体内侧,在拉结点处通过钢丝将所述预留钢筋同墙体后浇带外侧钢筋绑扎牢固。

优选地,所述预制板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预制板之间的接触面处具有企口。

优选地,多块所述预制板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预制板的厚度为150mm-200mm。

优选地,所述预制板的宽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每边各伸入墙体至少100mm。

优选地,所述预制板的长宽比为1:2-1:2.5。

本发明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包括多块预制板,安装于后浇带处,多块预制板从下至上依次进行吊装,多块预制板在竖直方向上首尾搭接连接。多块预制板的总高度大于等于墙体高度,对墙体的后浇带进行封挡。优选地,多块预制板的总高度大于墙体高度,比如大10mm,防止水从墙体的上端面进入。

施工工艺为:外墙后浇带预制板预制→挂线→吊装→加固→防水做法→回填。在预制板之间的缝隙处进行灌浆处理,在预制板的外壁进行防水处理,外墙竖向后浇带部位外侧的永久封闭防护,无需进行二次支模,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地下室及楼层内,同时缩短地下室回填时间。

每块预制板的板面上有预留钢筋,预制板在墙体外侧吊装,预制板与墙体外侧接触,预留钢筋穿过的墙体后浇带伸入墙体内,预留钢筋与墙体后浇带外侧水平筋拉结,拉结点处的预留钢筋用钢丝同墙体后浇带内、外侧钢筋绑扎牢固,具体的内侧钢筋通过焊接进行水平固定。预制板在墙体内侧通过预留钢筋与后浇带外墙内的钢筋进行固定,对于重量较重的预制板在墙体内侧固定,不会砸伤工人,确保施工安全,一次吊装、安装,安全系数较高。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外墙竖向后浇带的永久封闭,与砖砌围井、木模相比,不仅能解决室外雨水倒灌,防止雨季雨水进入地下室,节省了大量抽排水的费用,确保了结构安全;还能提前进行地下室侧壁的回填作业,不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节约工期;又能对后浇带外壁进行封闭加固,无需进行二次支模,一次施工到位;与一体式预制板挡墙相比,本拼装式挡墙可多次进行拼装,尤其适用于外墙后浇带超高情况;同时,回收利用废弃短钢筋、模板木方,节能环保;在地下室外侧吊装,地下室室内通过预制板预留的钢筋与后浇带外墙内的钢筋固定方式,确保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墙体、2-预制板、3-预留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该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在室外吊装,室内固定,一次吊装、安装安全系数较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的连接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包括多块安装于后浇带处的预制板2,多块预制板2从下至上依次首尾搭接连接,多块预制板2的总高度大于等于墙体1高度,预制板2之间的缝隙处进行灌浆处理,预制板2的外壁进行防水处理,每块预制板2的板面上有预留钢筋3,预制板2在墙体1外侧吊装,预制板2与墙体1外侧接触,预留钢筋3穿过的墙体1后浇带伸入墙体1内,在墙体1内侧,预留钢筋3与墙体1后浇带外侧水平筋拉结,且内侧钢筋通过焊接进行水平固定。

上述结构中,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包括多块预制板2,安装于后浇带处,多块预制板2从下至上依次进行吊装,多块预制板2在竖直方向上首尾搭接连接。多块预制板2的总高度大于等于墙体1高度,对墙体1的后浇带进行封挡。优选地,多块预制板2的总高度大于墙体1高度,比如大10mm,防止水从墙体1的上端面进入。

施工工艺为:外墙后浇带预制板2预制→挂线→吊装→加固→防水做法→回填。在预制板2之间的缝隙处进行灌浆处理,在预制板2的外壁进行防水处理,外墙竖向后浇带部位外侧的永久封闭防护,无需进行二次支模,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地下室及楼层内,同时缩短地下室回填时间。

每块预制板2的板面上有预留钢筋3,预制板2在墙体1外侧吊装,预制板2与墙体1外侧接触,预留钢筋3穿过的墙体1后浇带伸入墙体1内,预留钢筋3与墙体1后浇带外侧水平筋拉结,拉结点处的预留钢筋3用钢丝同墙体1后浇带内、外侧钢筋绑扎牢固,具体的内侧钢筋通过焊接进行水平固定。预制板2在墙体1内侧通过预留钢筋3与后浇带外墙内的钢筋进行固定,对于重量较重的预制板2在墙体1内侧固定,不会砸伤工人,确保施工安全,一次吊装、安装,安全系数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预制板2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比如c35混凝土,通过现场废弃的短钢筋、模板、木方制作而成,制作工序简单,成本较低。

举例进行说明,预制板2具体尺寸确定好后便开始用废旧模板木方定制模具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的废钢筋、模板、木方进行利用,采用的均为切割剩下的废弃10、12或22厘hrb400e、150mm以上宽1000m长的模板、长度500mm以上的木方。

浇筑前涂刷脱模剂,可反复进行加工预制板2,然后配置钢筋。短钢筋收集放置成同一型号不少于φ12双层双向@150,中间用短钢筋加工成马凳筋,拉钩成梅花形布置,预埋2个φ22钢筋吊环用于安装。

混凝土预制板2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利用混凝土预制板2上预留的#10钢筋与墙体1水平筋@500mm拉结,拉结点处的预留钢筋3与外墙后浇带内侧钢筋通过单面焊接10d进行水平固定,焊接工作在地下室室内完成,安全系数高,其主要是支承在地面竖向受力,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密闭。

预制板2制作流程:确定预制板2尺寸→制作模具框→配筋→安装吊环和拉结筋→涂刷脱模剂→浇筑预制板2→振捣→养护24h→利用拉环拆模→循环利用模具生产→养护7天后使用

安装预制板2流程:清理后浇带下部基层→挂线确保垂直→吊装第一块预制板2挂线→定位调整→预制板2通过拉结焊接固定→→吊装第二块预制板2→加固→填缝灌浆→防水做法→地下室侧壁回填。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外墙竖向后浇带的永久封闭,与砖砌围井、木模相比,不仅能解决室外雨水倒灌,防止雨季雨水进入地下室,节省了大量抽排水的费用,确保了结构安全;还能提前进行地下室侧壁的回填作业,不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节约工期;又能对后浇带外壁进行封闭加固,无需进行二次支模,一次施工到位;与一体式预制板2挡墙相比,本拼装式挡墙可多次进行拼装,尤其适用于外墙后浇带超高情况;同时,回收利用废弃短钢筋、模板木方,节能环保;在地下室外侧吊装,地下室室内通过预制板2预留的钢筋与后浇带外墙内的钢筋固定方式,确保施工安全。

上述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墙体1内侧,在拉结点处通过钢丝将预留钢筋3同墙体1后浇带外侧钢筋绑扎牢固,连接方便,固定较为牢固。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进行若干改变,预制板2之间的接触面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平面,易于制作,预制板2之间连接方便、快速。预制板2之间的接触面也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曲面,比如为波浪形,上下连接的预制板2之间能够相互限位,限制预制板2左右移动。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若干改变,预制板2之间的接触面处具有企口,预制板2之间相互定位较好,不易错位。优选地,上面的预制板2的外侧高,内侧低,相反的下面的预制板2的外侧低,内侧高,防水效果较好。

另一种较为可靠的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多块预制板2的高度相等,采用等高分段原理,通过等分后浇带高度控制预制板2在同一规格,故可以循环加工预制板2,预制板2制作模具可循环使用,非常的节能环保。以2栋地下室外墙高度为6800mm为例,后浇带挡墙采用三块等高的预制板2组成,每块预制板2高度为总高度的三分之一,预制板2总高度h以现场后浇带实测实量尺寸为准,不得出现过高或过低情况,确保吻合无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不应被限制于此种情形,预制板2的厚度为150mm-200mm之间任意值,包括端点值,比如预制板2厚度为150mm,既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又能够减轻重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在其它部件不改变的情况下,预制板2的宽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每边各伸入墙体1至少100mm,比如预制板2的宽度为后浇带宽度+400mm,每边各伸入外墙200mm,两边对后浇带封挡较为严密,后浇带的侧边不会暴露、漏水。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预制板2的长宽比为1:2-1:2.5,挠度不大,强度较高,不易开裂。为吊装安全考虑,分段设置,每段预制板2高度为2~3m为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外墙竖向后浇带预制板拼装式挡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