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6486发布日期:2021-01-23 10:5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污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污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者是后续处理的排放方式。中后期的雨水因为含杂质和污染物较少,可以直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
[0003]
现有的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井,雨水井的顶端与地面连通,雨水井内连通有进水管,雨水井内连通有污水管和雨水管,雨水井内位于雨水管前设置有溢流挡板,溢流挡板将雨水井分隔成两部分腔室,进水管和污水管位于溢流挡板的同一侧。在未下雨时,从进水管进入到雨水井内的水通过排污管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当雨水井内的雨水量达到中后期雨水量时,即溢流挡板的水平高度时,雨水漫过溢流挡板从雨水管排向中后期雨水处理地,进而实现雨污分流。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污水管与雨水井一直处于连通状态,以使得中后期的雨水在漫过溢流挡板从雨水管排走的同时,也会有部分从污水管处排向污水处理厂,流向污水处理厂的中后期雨水增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担,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污水处理厂工作负担的雨污分流系统。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井,雨水井连通有进水管,雨水井内连通有污水管与雨水管,污水管与污水处理厂连通,雨水管与雨水处理系统连通,所述雨水管与雨水井连通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污水管与雨水井连通的水平高度,所述雨水井的内侧壁滑动连接通断污水管与雨水井连通处的截断板,所述雨水井内设有驱动所述截断板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雨水井内设有限制所述截断板与所述雨水井脱离的限制件。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开始下雨时,流到雨水井内的初期雨水中混合了地面的污染物,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进行排放。将初期雨水通过污水管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再排放。在雨水井内的水量达到中后期雨水水量时,驱动组件驱动截断板封堵污水管与雨水井的连通处,以使得雨水井内的雨水从雨水管流向雨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中后期的雨水不易从污水管排向污水处理厂,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担。在后期,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截断板复位,以使得污水管的管口重新与雨水井连通,以便雨水井的污水从污水管排出。通过将截断板与雨水井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以减小截断板在滑动时水的浮力对截断板运动造成的影响。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雨水井
内壁固定的转动轮以及绕接于所述转动轮的连接绳,所述转动轮位于所述截断板靠近雨水井开口的一侧,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所述截断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球,所述驱动球悬空放置,所述驱动球的重力大于截断板的重量,所述驱动球的重量小于水对驱动球的浮力,所述截断板的重力大于水对截断板的浮力。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井内的水位低于雨水管的在井内的水平高度时,因驱动球的重量大于阶段板的重量,驱动球通过连接绳拉动、驱动轮换向,以对截断板施加远离污水管方向的拉力,以将截断板拉离污水管的管口处,雨水井的水从污水管排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雨量变大,以达到中后期雨水量时,雨水井内的水浸泡到驱动球,因驱动球的重量小于水对驱动球的浮力,浮球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浮,浮球解除对截断板的约束,因截断板的重力大于水对截断板的浮力,以使得截断板克服水的浮力下降以封堵在污水管的管口处,以使得中后期的雨水不易从污水管排出,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担。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雨水井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一端与所述雨水井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与驱动球连接的一端穿过导向环并与导向环滑动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环以对连接绳进行限位定向的作用,以使得驱动球在随水位变化的过程中,不易与雨水井内的其他物件缠绕在一起,以使得驱动球实现较佳的驱动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截断板靠近雨水井顶部的一端固定有圆环,所述连接绳穿过所述圆环的内圈并与所述圆环固定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截断板上设置圆环,使连接绳与圆环连接,连接绳与圆环之间的连接为线连接,以使得连接绳在拉动截断板运动的过程中,连接绳与圆环的连接处不易被拉断。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制件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雨水井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中部与所述雨水井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截断板伸入的间隙,所述截断板位于所述滑轨与所述雨水井内侧壁之间,所述截断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滑轨的两端分别与雨水井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使得截断板不易与滑轨脱离,截断板位于滑轨和雨水井内侧壁之间,以使得截断板在垂直截断板板面的方向不易与雨水井的内侧壁分离,进而使得截断板在驱动球的驱动下对污水井实现较佳的通断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截断板靠近所述雨水井内壁的一侧绕截断板的侧边固定有首尾闭合的凸圈,所述凸圈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污水管的管径,所述凸圈与所述雨水井的内壁滑移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截断板上设置凸圈并使凸圈与雨水井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以减少截断板在运动的过程中与雨水井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便截断板移动进而对污水管实现较佳的通断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截断板靠近雨水井内壁的一侧固定有若干加强筋,若干加强筋与雨水井内壁之间留有间距。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以增加截断板的强度,以使得截断板在
水压下不易被压断,以使得截断板对污水管实现较佳的通断效果,也延长了截断板的使用寿命。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球与所述雨水管位于所述雨水井不同侧。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球与雨水管不同侧,以使得在水从雨水管排出的过程中,驱动球不易堵在雨水管的管口处,以使得雨水管的排水效果较佳。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1.驱动组件驱动截断板封堵污水管与雨水井的连通处,以使得雨水井内的雨水从雨水管流向雨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中后期的雨水不易从污水管排向污水处理厂,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担;
[0025]
2.因滑轨的两端分别与雨水井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使得截断板不易与滑轨脱离,截断板位于滑轨和雨水井内侧壁之间,以使得截断板在垂直截断板板面的方向不易与雨水井的内侧壁分离,进而使得截断板在驱动球的驱动下对污水井实现较佳的通断效果;
[0026]
3.通过在截断板上设置凸圈并使凸圈与雨水井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以减少截断板在运动的过程中与雨水井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便截断板移动进而对污水管实现较佳的通断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施例雨水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实施例截断板封堵污水管管口时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1、雨水井;2、截断板;3、驱动组件;31、驱动球;32、连接绳;33、转动轮;34、固定座;4、进水管;5、污水管;6、雨水管;7、滑轨;8、圆环;9、导向环;91、固定杆;92、固定环;10、凸圈;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雨污分流系统,包括雨水井1,雨水井1上连通有进水管4,雨水井1上还连通有污水管5和雨水管6,污水管5与污水处理厂(图中未示出)连通,雨水管6与雨水处理系统(图中未示出)连通,污水管5与雨水井1连通的水平高度低于雨水管6与雨水井1连通的水平高度。
[0033]
为了方便雨水井1内的污水排出,污水管5与雨水井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
[0034]
雨水井1的横截面为矩形,污水管5与雨水井1的连通处设有通闭污水管5的截断板2,截断板2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0035]
雨水井1内侧壁上设有限制截断板2与雨水井1内侧壁分离的限制件。
[0036]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限制件为位于污水管5管口两侧的两根滑轨7,滑轨7从雨水井1的一端到另一端延伸设置,滑轨7的两端均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滑轨7的中部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截断板2侧向伸进的空隙,截断板2的两侧分别伸进截断板2两侧的滑轨7与雨水井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处,截断板2与滑轨7滑动连接。
[0037]
滑轨7远离截断板2的一侧朝向雨水井1内侧壁方向弯折并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38]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制件还可以是钢丝绳、异型的凸块等。
[0039]
雨水井1的内侧壁上设有驱动截断板2运动的驱动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包括与雨水井1内壁固定的固定座34,固定座34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轮33,转动轮33的转动轴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平行,转动轮33的圆周面上绕接有连接绳32,连接绳32的一端与截断板2固定连接,连接绳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球31,驱动球31的重量大于截断板2的重量,驱动球31的重量小于水对驱动球31的浮力,驱动球31悬吊在雨水井1内,驱动球31的悬吊高度等于雨水管6水平直径与雨水井1内底壁的高度。当驱动球31处于自然悬吊的状态时,截断板2位于污水管5靠近与雨水井1井口的一侧。
[0040]
截断板2的重力大于水对截断板2的浮力。
[0041]
雨水井1的内侧壁上水平朝向驱动球31方向固定连接有导向环9,连接绳32与驱动球31连接的一端穿过导向环9并与导向环9滑动连接。
[0042]
导向环9包括固定杆91以及与固定杆91固定连接的固定环92,固定杆91的一端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91靠近连接绳32的侧边预留有缺口,以便固定杆91避开与连接绳32的接触,减少摩擦,固定杆91的另一端与固定环92固定连接,连接绳32从固定环92的内圈穿过。
[0043]
截断板2靠近固定座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环8,连接绳32远离与驱动球31固定的一端从圆环8的内圈穿过并与圆环8固定连接。
[0044]
为了使水在从雨水管6流出时,驱动球31不易随着水流堵在雨水管6的管口处,雨水管6和驱动球31分别位于雨水井1相对的两个内侧面。
[0045]
参见图3,截断板2的侧边绕截断板2的四条侧边边沿固定连接有首尾闭合的凸圈10,凸圈10位于截断板2靠近雨水井1内侧壁的侧面,凸圈10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抵接并滑移连接。
[0046]
截断板2设有凸圈10的侧面固定有若干加强筋11,若干加强筋11间隔分布,加强筋11与雨水井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距。
[0047]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实施原理为:
[0048]
在未下雨时,因驱动球31的重量大于截断板2的重量,驱动球31在连接绳32以及转动轮33转向的作用下,对截断板2施加沿连接绳32的延伸方向的拉力,以将截断板2往雨水井1口方向拉动并位于污水管5口的上方,以使得污水管5的管口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得进入到雨水井1内的污水可以从污水管5处排到污水处理厂处进行处理。
[0049]
在大雨天气时,流进雨水井1内的水上升至驱动球31的高度,因驱动球31的重量小于水对驱动球31的浮力,以使得驱动球31随着水位的升高而往雨水井1井口的方向运动,此时连接绳32处于放松状态,因截断板2的重力大于水对截断板2的浮力,以使得截断板2在自身的重力下往靠近污水管5管口的方向运动,直到截断板2与滑槽端部抵接,截断板2封堵在污水管5口处,以使得中后期的雨水不易从排污管处排到污水处理厂,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担。驱动球31随着雨水井1内的水位逐渐下降而往雨水井1底部方向位移,驱动球31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绳32重新将截断板2拉起,以便污水从污水管5排走。
[0050]
通过导向环9的导向作用,以使得在驱动球31运动的过程中,连接绳32不易跑偏,
连接绳32对截断板2实现较佳的牵拉效果。
[0051]
通过在截断板2上固定加强筋11,以增加截断板2的强度,以使得截断板2在水压较大的情况下,不易被折断,以使得实现较佳的通闭污水管5管口的效果。
[0052]
通过设置凸圈10,以减小截断板2在滑动时与雨水井1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以便截断板2在驱动球31的作用下沿着雨水井1的内侧壁滑动。
[005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