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草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9044发布日期:2021-04-30 09:3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草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草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井盖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井盖一般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等等。

在现有绿化带、园林或人行道中,为了延长井盖的使用寿命,井盖大都为水泥板,不仅坚固耐用,同时防腐蚀能力强。然而,水泥板的井盖在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中显得很突兀,与周围环境显得格外不协调,会影响整个绿化带或园林的绿化效果,给绿化地或园林的美观性大打折扣。且现有的植草井盖存在牢固性差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在连续的雨水的天气中,由于大量的雨水在植草井盖上积累,导致植草井盖向下塌陷、脱底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植草井盖,用于解决在现有绿化带、园林或人行道中,为了延长井盖的使用寿命,井盖大都为水泥板,不仅坚固耐用,同时防腐蚀能力强。但是水泥板的井盖在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中显得尤为突兀,与周围环境显得格外不协调,会影响整个绿化带或园林的绿化效果,给绿化地或园林的美观性大打折扣。且现有的植草井盖存在牢固性差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在连续的雨水的天气中,由于大量的雨水在植草井盖上积累,导致植草井盖向下塌陷、脱底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植草井盖,包括底座以及盖体;

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体上设有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沿所述底座延伸,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底座相接触,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相适配;

所述盖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植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加强部件的截面形状呈倒l型,所述底座的截面形状呈l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植草井盖还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交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筋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盖体的上端面上设有两个以上固定孔,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孔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盖体上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植草井盖还包括花纹,所述花纹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上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盖体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底座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盖体由金属材质制成。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植草井盖包括底座以及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具体的,先在井座上挖好与底座相适配的坑孔,然后将底座放置于挖好的坑孔上面,接着将盖体放置于底座上,底座用于托住盖体,对盖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盖体向下塌陷或脱底,提高植草井盖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相适配,提高稳定性;通过设有加强部件,且加强部件与底座相接触,从而防止盖体向下塌陷或脱底,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植草井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盖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盖体的俯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植草井盖,

2、底座,

3、盖体,

31、盖体的下端面,

32、盖体的上端面,

33、凹槽,

4、加强部件,

5、第一加强筋,

6、第二加强筋,

7、通孔,

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植草井盖1,本实施例的植草井盖1主要应用于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等中。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植草井盖1包括底座2以及盖体3;所述盖体3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具体的,先在井座上挖好与底座2相适配的坑孔,然后将底座2放置于挖好的坑孔上面,接着将盖体3放置于底座2上,底座2用于托住盖体3,对盖体3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盖体3向下塌陷或脱底,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所述盖体3上设有加强部件4,所述加强部件4沿所述底座2延伸,所述加强部件4与所述底座2相接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部件的截面形状呈倒l型,所述底座的截面形状呈l型。所述盖体3与所述底座2相适配,提高稳定性;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盖体为一体成型;通过设有加强部件4,且加强部件4与底座2相接触,从而防止盖体3向下塌陷或脱底,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井座下面可以是排污,也是可以是用于布置电线等等,后期需要维护井座下面的设施,只需要把植草井盖1拿起来就可以进行下井操作了。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盖体3上设有凹槽33,所述凹槽33用于植草,可以在盖体3的凹槽33内种植不同的植被,进一步提升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的绿化效果,提升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的美观性,解决在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中光秃秃的水泥井盖显得尤为突兀,与周围环境显得格外不协调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植草井盖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5以及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二加强筋6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31上,所述第一加强筋5与所述第二加强筋6相互交叉,且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分别沿盖体的下端面31向上凸出,从而提高盖体3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防止盖体3向下塌陷或脱底,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加强筋5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加强筋5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31上。所述第二加强筋6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加强筋6分别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31上。如图4所示,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呈“井”字形相互交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第一加强筋5以及第二加强筋6的数量。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盖体的下端面3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7,若干个所述通孔7分别均匀分布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31上,若干个通孔7用于排水、透气,从而防止盖体3向下塌陷或脱底,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通孔7的数量。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盖体的上端面32上设有两个以上固定孔8,两个以上所述固定孔8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盖体3上端面上,具体的,通过螺栓与固定孔8配合,从而将植草井盖1固定在井座上,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植草井盖1还包括花纹,所述花纹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上端面32上;具体的,可以在盖体的上端面32设有不同的花纹,从而提高植草井盖1的美观性,从而提高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的美观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盖体3的形状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盖体3的形状选择没有特殊要求,参照本领域常规选择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3的形状还可以为方形。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盖体3由金属材质制成。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和盖体3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选用不锈钢在于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2和盖体3还可以选用铸铁构件制成。

具体的,先在井座上挖好与底座2相适配的坑孔,然后将底座2放置于挖好的坑孔上面,接着将盖体3放置于底座2上,底座2用于托住盖体3,对盖体3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盖体3向下塌陷或脱底,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所述盖体3与所述底座2相适配,提高稳定性,通过设有加强部件4,且加强部件4与底座2相接触,从而防止盖体3向下塌陷或脱底,进一步提高植草井盖1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在盖体3上设有凹槽33,凹槽33用于植草,可以在盖体3的凹槽33内种植不同的植被,进一步提升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的绿化效果,提升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的美观性,解决在绿化带、人行道以及园林中光秃秃的水泥井盖显得尤为突兀,与周围环境显得格外不协调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