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0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把农用水渠中流动的垃圾清除掉的装置。
以前,清除水渠中的垃圾时,是在水渠中与流水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捕集垃圾用的金属过滤网等,阻止垃圾流到水渠的下游去。因此,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不但容易堵塞,而且堵塞时不容易清除垃圾,又不能捕集、清除水渠中的细小垃圾。所以,以前清除垃圾的方法有这样一些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前方法的这样一些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提供的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装置既不用担心垃圾用的过滤网被堵塞,又能确实地捕集、消除水渠中的粗大垃圾和细小垃圾。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装置的特点是在农用水渠的上游设置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在水渠的下游设置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上述的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具有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和排出垃圾的装置,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是由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与流水同一方向设置,而且每根型材相距适当的间隔地排列而成,排出垃圾的装置设置在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的下游侧,它能够从水中向水面移动,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设有圆筒形的桶体和在该桶体内与桶体同心地设置的圆筒形的过滤器,在桶体的上部设有漂浮垃圾的排出口,在桶体的底部设有沉淀垃圾的排出口,圆筒形的过滤器是用多孔筒包复过滤筒的外壁构成的,同时在与上述圆筒形过滤器位置对应的桶体上以切线方向连接进水管,在上述过滤器的下部开口处连接通往桶体外的出水管。
下面参照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第1图是本发明的实施情况示意图,图中A是水坝,B是水渠。在该水渠B的上游设置清除较粗大垃圾用的粗大垃圾清除装置C,经过农用水池D,在水渠B的下游设置清除较细小垃圾用的细小垃圾清除装置E。
第2图至第4图是表示本发明的粗大垃圾清除装置C的第1个实施例。
粗大垃圾清除装置C基本上是由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和排出垃圾的装置3构成的。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是由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1与水流同一方向地而且每根型材相距适当的间隔地并排排列成的。排出垃圾的装置3设置在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处,它能够从水中往水面移动。
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是用来捕捉、收集在水渠B内流动的较粗大垃圾的设备,它是由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1,使其V字面朝上而且每根型材相距适当的间隔地相互平行地排列在水渠B的全部宽度上而形成的。把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与水流同一方向地设置在水渠B的水中,同时通过支脚4使其下游侧2a比上游侧2b高地设置成倾斜状态。而且使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上游侧2b连接一块一个端边接在水渠B底部B′处的整流板5。在下游侧2a设置排出垃圾的装置3。
排出垃圾的装置3是用来把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捕捉、收集到的垃圾向水渠B外部排出的装置。该装置是由设置在水渠B上的支承框架6,与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相接地设置的导向道轨7,把垃圾从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处引导到导向道轨7并使其向水渠B外部排出的排出板8以及使该排出板8从水中往水上移动的循环链9构成的。
支承框架6横跨在水渠B上、支承框架6不但支承导向道轨7的上端部7a,而且通过链轮10a,10b支承循环链9。驱动无接头链条9的电动机11设置在框架6的上部。
导向道轨7与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相同,是由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使其V字面朝上、并且每根型材相距适当间隔地相互平行地排列而成的。导向道轨的下端部7b与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连接,导向道轨7的上端部7a支承在水渠B上的支承框架6上,并从水中伸出水面外倾斜地设置导向道轨7。可以使导向道轨7的上端部7a濒临水渠B的外侧,并且可以垃圾收集笼12设置在临近导向道轨7上端部7a的支承框架6上。
排出板8是在长度与导向道轨7的横向宽度大致相同的平板上形成许多通水孔13而构成的,使排出板8的一个端边与循环链9连接,同时使排出板8的另一端边8a滑动地连接在导向道轨7的每根型材1上面,使其能把垃圾从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处引导到导向道轨7的上端部7a处。排出板8的另一个端边8a如第4图所示地做成凹凸不平的,用以与导向道轨7的每根型材1的上表面相吻合地滑动连接。
循环链9架设在支承框架6上的链轮10a,10b上,而且链条9临近导向轨7的一边与导向道轨7大致平行。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C,在水渠B内流动的粗大垃圾是利用与水流同一方向地设置的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来捕集的,随后用电动机11驱动循环链9,使排出板8从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处往导向道轨7的上端部7a处移动,并使垃圾从导向道轨7的上端部7a处往水渠B外排出。这时,附着在垃圾上的水,由排出板8引导到导向道轨7上时,通过排出板8的通水孔13和构成导向道轨7的每根型材1的间隙14时被滤掉。然后,排出板8和循环链9一起继续移动,再返回到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下游侧2a处,把垃圾引导到导向道轨7上,通过这样反复操作,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把捕捉、收集的垃圾连续地往水渠B外排出。
下面,根据第5图和第6图说明与本发明的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C的第2个实施例。
图中,和第2图到第4图上表示的第1个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结构件。
在第2个实施例中,是通过滑轮16和钢丝绳17把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悬吊状地支承于安装在水渠B两侧前后位置上的4根支柱15上,构成可根据水渠B的状况进行倾斜调整和上下移动调整的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在第2个实施例中,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结构和排出垃圾的装置3的结构都与第1个实施例不同。
这里的排出垃圾的装置3是提升设备,它的垃圾收集斗18能回转自如地架设在循环链9上,该垃圾收集斗18是把冲孔金属板大致按箱形组装成的。使垃圾收集斗18临近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2a处,在往垃圾收集斗18内积存垃圾时,由电动机11驱动循环链9,使圾圾收集斗18从水中提升到水面上。此时,垃圾收集斗18由锁挡19外边的后支承棒20支承。在导向框架21上端垃圾收集斗18如虚线所示地进行反转倒立,使其内部的垃圾倒入垃圾收集笼12内。其后,使电动机11反转,通过循环链9,使垃圾收集斗还原,回到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2a处。
下面,参照第7图和第8图说明本发明的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E的一个实施例。
这里的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E基本上是由桶体23,过滤器25,入水管26以及出水管27构成的。桶体23设有漂浮水上的垃圾排出口21和沉淀垃圾排出口22。过滤器25是用多孔筒24b包复过滤筒24a的外壁而构成的。入水管26是用来把含有细小垃圾的水导入桶体23内。出水管27是用来把已除去细小垃圾的水往桶体23外排出。
桶体23为圆筒形的桶状结构。在其上部开设漂浮水上垃圾排出口21;同时在桶体23的上部内侧位置上形成上部分离板28;在桶体23的底部开设沉淀垃圾排出口22。
上部分离板28设置来捕捉回转上升的漂浮垃圾,并使其导入漂浮水上垃圾排出口21。分离板28位于漂浮水上垃圾排出口21的正下方环绕着桶体23内侧而形成,同时使该板中央形成输入口29,并使输入口29的口子边缘28a往上倾斜。上部分离板28在桶体23的上部形成桶体上部的垃圾收集室34。
过滤器25是用来使垃圾和水分离的。它是由圆筒形的过滤筒24a和多孔筒24b构成的,用上盖板25a闭塞过滤器25的上部,其下部开放,并使过滤器25天致与桶体23同心地设置在桶体23内的中央位置,在过滤器25的下部开口30处,与出水管27连通。多孔筒24b是用来促进垃圾与水分离的。它是采用具有许多小孔24C的金属丝网和冲孔金属板等材料按长度比过滤筒24a稍长而且直径稍大的圆筒形形状构成的,并与过滤筒24a的外表面相距适宜的间隔包复在过滤筒24a的外圆周位置上。
为了使多孔筒24b足以承受流入桶体23内的水的压力,在多孔筒24b和过滤筒24a之间等间隔地设置承受外部压力的加强件31,这样构成之后,过滤器25增强了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同时由于扩大了过滤器25的外径,所以也能提高过滤器25的过滤能力。
入水管26是用来把含细小垃圾的水导入桶体23内的,它是和桶体23相切地连接到与过滤器25的外圆周面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与桶体23内部连通。在入水管26的整个长度上也可使用同一直径的管子,但是,若按第8图所示,把入水管26入口部位26a的直径做成比其出口部位26b的直径大,这样可使水顺着排往桶体23内的力量迅速地排出而成为旋转的水流。
出水管27是用来把过滤器25过滤细小垃圾后的水排向桶体23外的。它与过滤器25的下部开口30相连通,并使出水管27的排出口27a以桶体23的底部往桶体23的外部导出。在出水管27和过滤器25之间,设置了下部逆流防止板32,在桶体23的底部侧构成下部垃圾收集室33。下部逆流防止板32是用来防止沉淀在下部垃圾收集室33内的垃圾受桶体23内的旋转水流的影响,再次往过滤器25的方向上升的,把下部逆流防止板32做成圆板状,并与桶体23同心地设置在桶体23内,同时把该板的周边32a做成向下倾斜的形状。
因而,使用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E,当含细小垃圾的水(原水)一旦从入水管26和桶体23相切地流入桶体23内时,原水便成为旋转的水流,并向桶体23的底部方向流去。此时,漂浮在旋转水流上部的浮游垃圾,通过上部分离板28的输入口29,进入上部垃圾收集室34内而聚集,并从漂浮水上的垃圾排出口21排到桶体23的外部去。比较重的垃圾,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一边旋转,一边往桶体23的内壁附近聚集,沿着桶体23的内壁往下部垃圾收集室33内沉降而聚集,并从沉淀垃圾排出口22把沉淀垃圾排到桶体23的外部去。比较轻的垃圾,一边围绕过滤器25的周围旋转,一边由于过滤器25的过滤作用而与水分离,并在过滤器25的外表面上结成集合块,通过下部逆流防止板32的表面,往下部垃圾收集室33内沉降,与比较重的垃圾一起从沉淀垃圾排出口22排向桶体23的外部去。而经过过滤器25清除了垃圾的净水则从出水管27排到桶体23的外部去,流向水渠B。在由过滤器25分离垃圾和水时,成为旋转水流的原水不仅通过多孔筒24b的外表面,而且通过多孔筒24b的小孔24c再达到过滤筒24a的外表面上。流入过滤筒24a和多孔筒24b之间的水,被过滤筒24a的外表面反射,当被反射的水再次通过多孔筒24b的小孔24c时,便连续地剥落附着在多孔筒24b外表面上的垃圾,因而多孔筒24b的小孔24c不会堵塞。
由于本发明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位置是按上述这种方式构成的,所以能确实连续地清除水渠中浮游的粗大垃圾和细小垃圾。
并且,在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中,因为有用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与水流同一方向、而且每根型材相距适当的间隔地并排排列而成的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所以流过型材上表面的水在V形面上成为反转上升水流,使缠绕在型材表面上的垃圾一边漂浮于水面,一边被冲往下游侧,通过这种自净化作用,使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不会持续地被堵塞。
再进一步说,在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中,因圆形过滤器是用多孔筒包复过滤筒的外壁构成的,且与桶体同心地设置在桶体内,由于入水管流来的原水是切线方向流入桶体内,所以原水在桶体内成为旋转的水流,而且围绕过滤器的周围回转。此时,流入过滤筒和多孔筒之间的水在过滤筒的外表面上被反射,当水再次透过多孔筒的小孔时,便连续地剥落附着在多孔筒外表面上的垃圾。因此,通过这种自净化作用,过滤器不会出现持续地堵塞,而且能连续使用,发挥过滤器稳定的过滤能力。
所以,该装置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1图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概要的模式图。第2图到第4图是表示本发明的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第2图是侧面图,第3图是平面图,第4图是沿第3图的(4)-(4)线放大的截面图。第5图及第6图是表示本发明的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的第2个实施例,第5图是侧面图,第6图是平面图。第7图和第8图是表示本发明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第7图是截面模式图,第8图是沿第7图的(8)-(8)线的截面模式图。
图中,B是水渠,C是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E是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1是型材,2是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a是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2的下游侧,3是排出垃圾的装置,21是漂浮水上的垃圾排出口,22是沉淀垃圾排出口,23是桶体,24a是过滤筒,24b是多孔筒,24c是小孔,25是过滤器,26是入水管,27是出水管。
权利要求
1.一种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装置,其特点是在农用水渠的上游设置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在水渠的下游设置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上述的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具有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和排出垃圾的装置,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是由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与水流同一方向设置,而且每根型材相距适当间隔地排列而成,排出垃圾的装置设置在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下游侧,它能够从水中向水面移动,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设有圆筒形的桶体和在该桶体内桶体同心地设置的圆筒形的过滤器,在圆筒形的桶体上部设有漂浮水上垃圾排出口、在桶体的底部设有沉淀垃圾的排出口,圆筒形的过滤器是用多孔筒包复过滤筒外壁构成的,同时在与上述过滤器位置对应的桶体上,以切线方向连接进水管,而且在上述过滤器的下部开口处连接通往桶体外的出水管。
专利摘要
一种清除农用水渠中垃圾的装置,其特点是在农用水渠的上游设置清除粗大垃圾的装置。捕集垃圾用的过滤网是由许多截面大致为V形的型材,与水流同一方向设置,并能够从水中向水面移动。在水渠的下游设置清除细小垃圾的装置。其特点是圆筒形的过滤器是用多孔筒包复过滤筒外壁构成的,在与过滤器位置对应的桶体上,以切线方向连接进水管,在过滤器的下部开口处连接通往桶体外的出水管。
文档编号E02B15/00GK86100385SQ86100385
公开日1987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86年2月20日
发明者山口吉孝 申请人:札幌产机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