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426753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围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浅水湖泊的围堰结构的建造上主要采用土质或者钢板桩修筑围堰的方式,以太湖为例,水深约I?2m,经常使用的围堰结构的类型有钢板桩围堰结构和袋装土围堰结构等围堰结构类型。围堰结构的填筑方式都是在湖区打入钢板桩或者填筑袋装土的方式修筑围堰结构,待施工区域的工程结束后,需重新清除围堰结构,围堰结构的修筑过程中,需要外运土方及填筑材料,围堰结构的修建及拆除均需转运大量的建筑材料,围堰结构的建设及拆除不仅极大地耗费工程量,而且建设及拆除过程中也会对水体造成干扰,造成水质污染。
[0003]如何设计一种清洁,可重复利用,且建设及清除过程中不会对水体造成干扰的围堰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堰结构,可根据需要拼接、移动和拆除,用于解决现有的技术中围堰结构的修建及拆除均需转运大量的建筑材料,工程量大,对水体造成干扰,造成水质污染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围堰结构,包括:若干个凸出单体结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包括底座和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凸出框架,所述凸出框架设有内腔,所述凸出框架的两个凸侧面上设有凸出的企口 ;若干个凹陷单体结构,所述凹陷单体结构包括底座和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凹陷框架,所述凹陷框架设有内腔,所述凹陷框架的两个凹侧面上设有凹入的槽口;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上均设有相对设置于所述两个凸侧面或者凹侧面之间的内侧墙面和外侧墙面,所述两个凸侧面或者凹侧面与所述内侧墙面和所述外侧墙面围成所述内腔;所述凸出单体结构与所述凹陷单体结构依次交替排列,每个所述凸出框架的两个企口分别与相邻两侧的凹陷框架的槽口相嵌连接,围成一个圆形的围堰结构;所述围堰结构由各所述内侧墙面一起围成施工区域,所述内侧墙面和所述外侧墙面均设置有将所述内腔与外部连通的侧进出水口,所述侧进出水口上设有侧阀门;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的顶部均设有顶部进出水口,所述顶部进出水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顶部进出水口中设置有顶部连通管道,所述顶部连通管道上设有与泵站连接的顶部阀门。
[0006]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的外侧墙面通过卡扣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均包括垂向截面为梯形的底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底框架上且垂向截面为矩形的延伸框架。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侧进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延伸框架的侧面,所述顶部进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延伸框架的顶部。
[0009]优选地,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的外部均缠绕有止水橡皮。
[0010]优选地,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底座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凸出单体结构为15-20个。
[001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围堰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I)将若干个凸出单体结构和若干个凹陷单体结构拖至需要建设围堰结构的水域,打开所述侧阀门,所述水域中的水通过所述侧进出水口流入对应的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的内腔中,整个围堰结构逐渐下沉,直至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内外的水面高度相同后,关闭所述侧阀门;
[0015]2)将每个凸出单体结构两侧的两个企口分别与相邻两侧的所述凹陷单体结构的槽口相嵌连接,且围成一个圆形的围堰结构,相邻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通过卡扣连接;
[0016]3)打开所述顶部阀门,开启所述泵站,所述水域中的水通过所述顶部进出水口灌入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的内腔,所述围堰结构进一步下沉,直至每个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水域的底面接触后,关闭所述顶部阀门和所述泵站,所述围堰结构所包围的施工区域内的水和施工区域外的水隔离;
[0017]4)抽干所述围堰结构所包围的施工区域内的水,在所述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操作;
[0018]5)施工结束后,打开所述侧阀门,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内的水通过所述侧进出水口排出到所述水域中,所述围堰结构逐渐浮起,直至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内的水面高度与对应的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外的水面高度相同后,关闭所述侧阀门;
[0019]6)打开所述顶部阀门,开启所述泵站,所述凸出框架和所述凹陷框架的内腔的水通过顶部进出水口排出到所述水域中,所述围堰结构进一步浮起,直至每个所述底座的底面浮在所述水域上后,关闭所述顶部阀门和所述泵站;
[0020]7)解开相邻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的外侧墙面的卡扣,将相嵌连接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拉开,将分开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移走。
[0021]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围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发明通过控制凸出框架和凹陷框架内的水量,使围堰结构下沉或者浮起,可以方便地实现围堰的建设及拆除。本发明相邻凸出单体结构和凹陷单体结构通过相嵌连接和卡扣连接,形成稳固的隔水结构。本发明不会引入外来的污染物,不会对水体造成不良影响。本发明能够实现围堰结构的拼接、移动和拆除,使围堰结构能够重复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符合低碳的建设要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凸出单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凹陷单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图1和图2沿A-A线的纵向剖视图。
[0026]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凸出单体结构和凹陷单体结构相嵌连接的示意图。
[0027]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围堰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图5沿B-B线的纵向剖视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I 凸出单体结构
[0031]11 凸侧面
[0032]12 企口
[0033]13 凸出框架
[0034]2 凹陷单体结构
[0035]21 凹侧面
[0036]22 槽口
[0037]23 凹陷框架
[0038]3 内侧墙面
[0039]4 外侧墙面
[0040]5 侧进出水口
[0041]51 侧阀门
[0042]6 顶部进出水口
[0043]61 顶部阀门
[0044]62 泵站
[0045]63 顶部连通管道
[0046]7 卡扣
[0047]8 底座
[0048]91 底框架
[0049]92 延伸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1]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5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围堰结构是在水域中搭建的临时围堰,包括:若干个凸出单体结构1,包括底座8和固定于所述底座8上的凸出框架13,所述凸出框架13设有内腔,所述凸出框架13的两个凸侧面11上设有凸出的企口 12 ;若干个凹陷单体结构2,包括底座8和固定于所述底座8上的凹陷框架23,所述凹陷框架23设有内腔,所述凹陷框架23的两个凹侧面21上设有凹入的槽口 22 ;所述凸出框架13和所述凹陷框架23上均设有相对设置于所述两个凸侧面11或者凹侧面21之间的内侧墙面3和外侧墙面4,所述两个凸侧面11或者凹侧面21与所述内侧墙面3和所述外侧墙面4围成所述内腔;所述凸出单体结构I与所述凹陷单体结构2依次交替排列,每个凸出框架13的两个企口 12分别与相邻两侧的凹陷框架23的槽口 22相嵌连接,以0-0为中轴线,围成一个圆形的围堰结构;所述围堰结构由各所述内侧墙面3 —起围成施工区域,所述内侧墙面3和所述外侧墙面4均设置有将所述内腔与外部连通的侧进出水口 5,所述侧进出水口 5上设有侧阀门51 ;所述凸出框架13和所述凹陷框架23的顶部均设有顶部进出水口 6,所述顶部进出水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顶部进出水口 6中设置有顶部连通管道63,所述顶部连通管道63上设有与泵站62连接的顶部阀门61。
[0053]相邻的所述凸出单体结构I和所述凹陷单体结构2的外侧墙面4通过卡扣7连接。
[0054]所述凸出框架13和所述凹陷框架23均包括垂向截面为梯形的底框架91和设置于所述底框架91上且垂向截面为矩形的延伸框架92。
[0055]所述侧进出水口 5设置于所述延伸框架92的侧面,所述顶部进出水口 6设置于所述延伸框架92的顶部。
[0056]所述凸出框架13和所述凹陷框架23的外部均缠绕有止水橡皮。
[0057]所述凸出框架13和所述凹陷框架23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0058]凸出单体结构I和凹陷单体结构2的数量相同,凸出单体结构I为15-20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