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的桥及造桥新方法

文档序号:2287816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结构的桥及造桥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新结构的桥及造桥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建造桥梁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两种即上拉和下托。上拉用悬索或斜索;下托用桥墩或桥拱,其目的只有一个架设起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桥梁并在上面铺设桥面。
尽管用这两种方法建造桥梁已经十分成熟,并可相互配合设计出许多具有综合形式的桥梁。但它们的不足之处是1、施工复杂,建造工期长;2、桥的自重较大,耗材多、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桥和造桥的新方法,其构思是1、用直接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作为桥梁、桥面、桥栏或它们的预应力拉筋。
2、根据桥长度和承载强度的不同,这种拉紧的绳索可以是单层或用连接支撑构件连为一体的多层结构。
3、当桥较长时,可在桥中间设置支撑物,将绳索连接并支撑起来。
4、可使用钢丝绳或者质量轻、强度高的玻璃纤维、碳纤维或有机纤维绳索(如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
5、以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作为预应力拉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用混凝土(或树脂)浇筑出板状、筒状、箱盒状等具有整体预应力的桥梁、桥面、桥栏结构。
6、用远离岸边埋设的方法,使地锚获得足够的牢固性。
7、由于地锚受力方向主要为水平方向,可用埋设水平长地锚的方法,使地锚获得足够的牢固性。
8、可将水平长地锚固定在地桩上,以增强其牢固度。
9、当拉紧的绳索为多层时,可用充有高压气体的薄壁高压气管作为层与层之间的支撑连接构件,以减轻桥自重,提高桥的承载能力。
10、桥的护栏也同样用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建造,并且可以同桥面板浇筑为一体,可起到桥梁的作用。
11、以最上几层绳索为预应力拉筋,用混凝土浇筑整体预应力桥面。桥面及其承载物的重量由连为一体的各层绳索共同承担。
这种新结构的桥,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耗材少、建造快、成本低等优点。尤其适合架设在沟深水急的地方。
用这种方法造桥,只要有数量足够、合理布置、适当拉紧的绳索和足够牢固的地锚,便能建造起跨度和承载能力巨大的桥梁。


附图1是这种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它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2是各层绳索之间的支撑连接构件,它可以是杆、板或图中所示的充有高压气体的薄壁高压气管。3是埋设在两岸地表下的水平长地锚,它与数根地桩相连。4是地桩。
附图2至附图5描述的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几种不同横截面形式的这种桥。图中1是桥栏;2是桥面;3是拉紧并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绳索;4是桥梁;5是下桥面;6是各层绳索之间的支撑连接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混凝土浇筑时,可采用滑模施工。
两岸间架设的第一根绳索可用火箭牵引。
绳索的拉紧和固定方法以及工具设备和构件,可参考和采用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工具设备和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用直接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作为桥梁、桥面、桥栏或它们的预应力拉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绳索具有用连接支撑构件连为一体的多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桥中间设有支撑物,将绳索连接并支撑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以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作为预应力拉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用混凝土(或树脂)浇筑出板状、筒状、箱盒状等具有整体预应力的桥梁、桥面、桥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将地锚远离岸边埋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地锚为带有地桩的水平长地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绳索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或有机纤维绳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当拉紧的绳索为多层时,用充有高压气体的薄壁高压气管作为层与层之间的支撑连接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桥的护栏也同样用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建造,并且同桥面板浇筑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的桥和造桥新方法,其特征是以最上几层绳索为预应力拉筋,用混凝土浇筑整体预应力桥面,桥面及其承载物的重量由连为一体的各层绳索共同承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桥和造桥的新方法,其构思是用拉紧在两岸地锚上的绳索直接作为桥梁、桥面、桥栏或它们的预应力拉筋。这种新结构的桥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耗材少、建造快、成本低等优点。尤其适合架设在沟深水急的地方。用这种方法造桥,只要有足够数量、合理布置、适当拉紧的绳索和足够牢固的地锚,便能建造起跨度和承载能力巨大的桥梁。
文档编号E01D18/00GK101046086SQ20071010078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9日
发明者徐林波 申请人:徐林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