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可导向防撞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559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公路可导向防撞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防撞设施,尤其是一种新型的公路可导向防 撞垫。
背景技术
公路可导向防撞垫是放置于公路分流区护栏的端部、具有车辆正 碰时缓冲吸能和侧碰时顺利导向双重功能的防撞设施。国外开展防撞 垫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并已开发出多种经过实车实验验证的定型产 品。但目前我国针对防撞垫结构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中国实用新
型专利200620018992.1公开了一种可导向防撞垫,有一定的缓冲吸 能和侧碰时导向的能力,但仍有如下缺点其是依靠单元吸能桶和波 形支撑板的压縮弯曲变形来吸收能量的,钢材用量大,吸能的效率低。 该防撞垫只能采用钢材的变形来吸收能量,不能利用橡胶、气囊等其 他的吸能材料或结构,限制了吸能材料的选择范围,进而限制了防撞 垫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可导向防撞垫,该可导向防撞 垫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吸能材料及吸能装置,大大提高吸能效果,节约 钢材。
本实用新型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包括弧形前端板、侧面护栏板、前端框架、立柱、导轨、末端固定支撑及吸能装置。二导轨平行设置 在路面上,两列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在导轨内,前端框架底部设置在 导轨内。弧形前端板固定设置在前端框架上,护栏板分别设置在两列 立柱和前端框架的外侧,护栏板前端与弧形前端板连接。吸能装置设
置于两列立柱的中间;整个防撞垫固定于末端固定支撑上。
上述所述的吸能装置可以是排列设置在两列立柱之间的橡胶桶、 玻璃钢桶、塑料桶、气囊或它们其中几个吸能单元的组合。
上述所述吸能装置还可以是机械吸能装置,设置在两列立柱之 间,由吸能巻板、巻板器、支撑架和连接螺栓组成,吸能巻板和巻板 器通过支撑架支撑在距地面20cm-70cm之间的位置,巻板器的巻出 一端和前端框架相连接,吸能巻板插入巻板器的另一端,吸能巻板的 另一端和末端固定支撑相连接。
上述所述的护栏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托架,护栏板与前端框架之间 设置托架,护栏板、托架、立柱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护栏板、托 架、前端框架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上述所述的导轨可以设置在路面上,开口向内,并通过螺栓和路 面基础相连接;立柱和前端框架底部设置在导轨内,并通过螺栓和路 面基础连接。
上述所述的导轨还可以预埋在路面基础中,开口向上;前端框架 底部设置在导轨内,并通过螺栓与路面基础连接,立柱底部设置在导 轨内,并通过螺栓与导轨连接。
所述导轨的开口可以为向上、向内或向外,也可是向内、向外或向上的组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专门的吸能装置,进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 要、地域特点等外部情况,选择合适的吸能材料,适用范围更广,造 价更低廉。本实用新型的开发符合我国地域广阔、道路交通条件各不 相同的特点,对于提高我国公路整体防护能力和运营效益是非常有益 的。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在城市道路上。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 理、简捷,可以达到车辆正碰时缓冲吸能和侧碰时对车辆顺利导向的 目的,而且可实现工厂加工制作、现场安装,是一种防护效果显著、 施工方便的防撞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轨在端部框架位置的断面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轨在立柱位置的断面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导轨在端部框架位置的断面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导轨在立柱位置的断面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在如图l、 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撞垫主体结构由弧形前端板l、
前端框架2、导轨6、立柱3、托架4、护栏板5、末端固定支撑7、吸能装置9和连接螺栓8组成。所述整个防撞垫固定于末端固定支撑 7上,并以该固定支撑7作为整个防撞垫的固定装置。
如图l、图3所示,沿本防撞垫方向纵向设置两条平行的导轨6, 该导轨6为向内开口的导轨,为钢制或其它符合要求的材料制得,通 过锚固螺栓IO连接到路面基础11上。前端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倒"T" 字型的拐角滑块,拐角滑块置入导轨6内。该前端框架2的底部也通 过锚固螺栓10连接到路面基础11上,前端框架2的前部固定设置弧 形前端板l。如图4所示,立柱3也是两列,分别设置在导轨6上, 立柱3的底部也设置有倒"T"字型拐角滑块,拐角滑块置入导轨6 内,同时该立柱3的底部也通过锚固螺栓IO连接到路面基础11上, 图中所示为左侧导轨。
如图1、图2所示,立柱3的外侧和前端框架2的外侧设置有护 栏板5,护栏板5是通过托架4及连接螺栓8与立柱3的上部固定连 接的。这样上述结构就构成了本防撞垫的基本结构。
如图1、图7所示,本防撞垫为了提高吸能效果,在两列立柱3 的内侧设置了吸能装置9。本实施例的吸能装置9为机械吸能装置, 如图7所示,其是由吸能巻板12、竖向托架14和巻板器13组成, 其中吸能巻板12和巻板器13通过竖向托架14支撑设置在距地面 20cm-70cm之间的位置。吸能巻板12的一端固定于末端固定支撑7 上,另一端插入巻板器13的进口,而巻板器13的巻出一端则固定连 接到前端框架2上。吸能巻板12的厚度、截面形状、长度等参数根 据防撞垫需要的防撞能力具体确定。本实施例的防撞垫在受到失控车辆正面撞击时,首先防撞垫的弧
形前端板1缓冲冲击力,接着端部框架2会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剪断端 部框架2和路面基础11的锚固螺栓10,然后沿着导轨6向防撞垫的 后部滑动,逐步压縮吸能装置9,通过吸能装置9的吸能巻板12从 巻板器中巻出变形而缓解车辆冲击力。在整个防撞垫压縮变形的过程 中,立柱3与基础11或者导轨6之间的锚固螺栓10会被剪断,并随 着端部框架2 —同沿导轨6向防撞垫后部滑动,防撞垫两侧的护栏板 5会向外展开或弯曲。车辆能够"缓慢"地停下来,也就是说,在车 辆由高速到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车体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当本实用 新型的可导向防撞垫受到失控车辆侧面撞击时,防撞垫两侧的护栏板 可以对失控车辆起到与普通护栏相同的导向作用,使失控车辆以一个 较小的驶出角度驶出,回到车辆正常行驶的方向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导轨6的设置 方式为路面预埋式。
如图5所示,是导轨6与前端框架2的设置方式,导轨6预埋在 路面基础ll内,导轨开口向上并内收,因而不再需要使用锚固螺栓, 而前端框架2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呈倒"T"字型的拐角滑块,该 滑块设置于导轨6内,前端框架2的中部则通过锚固螺栓10与路面 基础11连接。
如图6所示,是导轨6与立柱3的设置方式,导轨6预埋在路面 基础ll内,导轨开口向上并内收,因而不再需要使用锚固螺栓,而立柱3的底部的设置呈倒"T"字型的拐角滑块,该滑块设置于导轨 6内,立柱3的底部则再通过锚固螺栓10与导轨6连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是使用的机械吸能装置巻 板器结构,当然还可以使用其它吸能结构,如采用橡胶桶,通过橡胶 桶的压縮变形来吸收能量;采用充沙的玻璃钢桶、或充水的塑料桶、 气囊,则通过材料的解体来吸收能量。采用这些吸能结构时可以直接 将排列的橡胶桶、充砂玻璃桶、充水塑料桶、气囊等直接堆砌在两列 立柱3之间,当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吸能材料的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前端板、侧面护栏板、前端框架、立柱、导轨、末端固定支撑及吸能装置;二导轨平行设置在路面上,两列立柱的底部分别设置在导轨内,前端框架底部设置在导轨内;弧形前端板固定设置在前端框架上,护栏板分别设置在两列立柱和前端框架的外侧,护栏板前端与弧形前端板连接;吸能装置设置于两列立柱的中间;整个防撞垫固定于末端固定支撑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吸能装置为排列设置在两列立柱之间的橡胶桶、玻璃钢桶、塑料桶、 气囊或其中几个吸能单元的组合之一 。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 吸能装置设置在两列立柱之间,由吸能巻板、巻板器、支撑架和连接螺栓组成,吸能巻板和巻板器通过支撑架支撑在距地面20cm-70cm 之间的位置,巻板器的巻出一端和前端框架相连接,吸能巻板插入巻 板器的另一端,吸能巻板的另一端和末端固定支撑相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栏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托架,护栏板与前端框架之间设置托架, 护栏板、托架、立柱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护栏板、托架、前端框 架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置在路面上,开口向内,并通过螺栓和路面基础相连接; 立柱和前端框架底部设置在导轨内,并通过螺栓和路面基础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预埋在路面基础中,开口向上;前端框架底部设置在导轨内, 并通过螺栓与路面基础连接,立柱底部设置在导轨内,并通过螺栓与 导轨连接。
7、 如权利要求l、 2、 3所述的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开口为向上、向内或向外的其中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可导向防撞垫,具有车辆正碰时缓冲吸能和侧碰时导向的双重功能。防撞垫由弧形前端板、前端框架、导轨、立柱、托架、护栏板、末端固定支撑、吸能装置和连接螺栓组成,整个防撞垫固定于末端固定支撑上;立柱和前端框架的底部置于导轨中;吸能装置置于两列立柱的中间;护栏板位于两列立柱的外侧,并通过托架和连接螺栓和立柱及端部框架相连;护栏板一端与弧形端板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简捷,可以提高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整体防护能力。
文档编号E01F15/00GK201236326SQ20082000072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1日
发明者斌 栾 申请人:斌 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