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垃圾拾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89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垃圾拾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卫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型垃圾拾捡机。
背景技术
在城市环卫工作中,目前对较宽阔的街道和广场的垃圾清理工作主要由大型环卫 车进行,然而对于路边和人行道及其他相对狭小的场所的清洁工作却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 清扫的方式进行,并且人工清扫对这些场所很难进行,尤其是草坪内的碎纸片等。人工清扫 有以下弊端1)清扫垃圾时清洁工人需要进行低头弯腰等动作而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 患;2)扬尘现象不可避免,给行人带来影响;3)费时费力导致效率不高。现有清扫设备中的 吸尘装置均采用单通道结构,虽然结构比较简单,操作相对方便,但在吸附时会引起垃圾难 以分离和反吸的问题,使吸管容易发生堵塞,必须将内部垃圾清理后才能重新工作,使得设 备的工作效率大大地降低,同时对产生吸力的装置的功率参数的要求比较大,导致整体设 备庞大,增加了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垃圾拾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拾垃圾时会 引起难以分离和反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垃圾拾捡机,包括垃圾吸头,垃圾吸头 通过导管与垃圾进口连通,所述垃圾进口设置在竖直通道的上端,竖直通道的下端与垃圾 储存室连通,竖直通道的中部高度位置开有窗口 ,该窗口安装有网状隔板并连通有一水平 通道,水平通道的另一端与吸气源连通; 沿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的对称面设置有一分隔板,将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的内部 通道一分为二,使得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的两侧通道分别保持连通,构成双通道结构;在竖 直通道内的上、下端位置和水平通道中垂直于分隔板各安装有一组挡板轴,每个挡板轴上 同轴固定有挡板A和挡板B,每个挡板轴上的挡板A的平面与挡板B的平面垂直并且分别设 置在分隔板的两侧,该三组挡板轴的带轮上固定绕有一个传送皮带,通过该传送皮带保持 三组挡板轴的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垃圾拾捡机,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吸气源选用吸吹风机。 所述的最上端的挡板轴上安装有转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通道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附拾圾时会引 起难以分离和反吸的问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较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扬尘及废气排放, 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清扫如街道、公园、商场 等多种场合,特别是花园、草地、空心砖路面等表面不平整的区域。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a为工作状态时一侧通道三个挡板A的位置示意图,b为同一工作状态时另一侧通道三个挡板B的位置示意图。[0012] 图中,l.吸气源,2.垃圾储存室,3.水平通道,4.竖直通道,5.转动把手,6.挡板轴,7.传送皮带,8.网状隔板,9.导管,IO.垃圾进口,ll.挡板A,12.挡板B,13.垃圾吸头,14.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垃圾拾捡机包括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竖直通道4的中部高度位置开有窗口 ,该窗口安装网状隔板8并连通有一水平通道3,水平通道3的另一端与吸气源1连通,沿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的对称面设置有一分隔板14,将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的内部通道一分为二,使得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的两侧通道均单独保持连通,成为双通道结构;在竖直通道4内的上下端位置和水平通道3中垂直于分隔板14各安装有一组挡板轴6,每个挡板轴6上同轴固定有挡板All和挡板B12,挡板A11的平面与挡板B12的平面垂直并且分别设置在分隔板14的两侧,该三组挡板轴6的带轮上固定绕有一个传送皮带7,通过该传送皮带7保持三组挡板轴6的同步转动,在最上端的一个挡板轴6上安装有转动把手5,便于手动操纵三组挡板轴6的转动;竖直通道4的下端与垃圾储存室2连接,竖直通道4的上端设置有垃圾进口 IO,垃圾进口 10通过导管9与垃圾吸头13连通;将上述装置安装在小推车上,即可进行移动清扫工作。 如图2,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双通道结构中设置有挡板切换装置,主要由双通道中的三对同轴且相互垂直的挡板A11、挡板B12、三个带轮和传送皮带7构成。通过切换装置实现双通道一通一闭的连续工作状态,如图2a所示,即其中一侧通道的上端挡板All和中间挡板A11处于开通状态时吸入垃圾,下端挡板A11在吸入垃圾时处于关闭状态,垃圾落在下端挡板Al 1上;与此同时,如图2b所示,另一侧通道的上端挡板B12和中间挡板B12处于关闭状态,下端挡板B12处于开通状态,先前落在下端挡板All上的垃圾掉入垃圾储存室2中,实现垃圾分离的作用。通过相互切换,使两个通道交替工作,一边从垃圾进口 IO进垃圾,另一边从下端挡板All上往垃圾储存室2中掉垃圾,不停扳动转动把手5,依次循环,解决了垃圾堵塞和反吸的问题,而且保证了装置工作的连续性。 通过传送皮带7将三组挡板轴6的带轮相互连接,并分别通过一颗螺钉将传送皮带7固定在每组挡板轴6的带轮上,使得传送皮带7与三个带轮不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切换的同步性。与链传动相比,带传动噪音小,不需润滑,耐冲击抗振性较好。同时带传动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均较为简便、经济。 通过扳动转动把手5进行左右通道的手动切换,虽然不能够使装置在工作时完成
自动切换,但是能够使装置结构大大的简化,同时降低了装置制作成本。 吸气源1选用吸吹风机,能很好地实现类似吸尘器的功能,即一方面吸气流能使
外界的垃圾进入通道,大的垃圾被网格面板挡住而最终进入储存器内;另一方面灰尘也可
能被吸入而进入吹风口被收集,不会造成二次扬尘,从而既经济又很好的实现了功能。风机用电动机的功率不超过lkW,风机由电动机直接带动,所需的吸吹风机的功率约为400 800W。 垃圾储存室2由一个抽屉式的盒子构成,便于取出,垃圾积满时能够较方便地倒
出,将它置于双通道竖直方向的底部,既节省了空间又使总体结构相对紧凑。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时,切换装置所处的位置使得两个通道一通一闭("一通"指
其中一个通道竖直方向底部的切换板处于水平方向,这就使该通道在该处被阻断,而该通
道另外两切换板所处状态使通道在各自的位置畅通,"一闭"指另一通道各切换板所处的状
态与畅通的管道完全相反),从而在动力源产生吸力将外界的垃圾吸入畅通的通道后因进
入水平通道的途径被网格阻断,因此只能靠自重落到畅通管道的底端切换板上暂时储存,
同时灰尘则可能通过网格进入水平通道而最终储存在风机吹风口的吸尘袋内。如果畅通的
管道堵塞或垃圾大量积累而影响吸取效果时,可利用切换装置使两通道工作状态互换,此
时该通道内的垃圾因只受重力而进入垃圾储存室2中,从而使堵塞或垃圾大量积累的管道
恢复畅通。此时的另一通道开始吸拾垃圾,从而实现了垃圾的连续拾捡和分离,提高了装置
的工作效率。当垃圾储存室2中垃圾积满后,只需把垃圾储存室2抽出将垃圾倒掉后放回即可。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特点在于 1)双通道结构与单通道相比较,可实现垃圾的吸拾与及时分离。通过切换挡板,避免了反吸的现象。同时切换装置保证了其工作的连续性,点动方式和连动方式均可吸拾垃圾。 2)采用皮带传动比较准确灵活,并且带轮所连的转轴只需正反转90度即可实现切换,可比较轻松工作。而带与带轮之间始终存在接触的面,可用螺钉将皮带固定在带轮上,使得皮带与带轮不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切换的同步性。[0024] 3)适用多种不同场合的清洁工作,如街道、公园、商场等,特别是花园、草地、空心砖路面等表面不平整的区域,且无二次扬尘及废气排放。 4)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灵活,工作效率高,清洁人员能够很容易地使用它进行清洁工作,实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很广。
权利要求一种小型垃圾拾捡机,包括垃圾吸头(13),垃圾吸头(13)通过导管(9)与垃圾进口(1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进口(10)设置在竖直通道(4)的上端,竖直通道(4)的下端与垃圾储存室(2)连通,竖直通道(4)的中部高度位置开有窗口,该窗口安装有网状隔板(8)并连通有一水平通道(3),水平通道(3)的另一端与吸气源(1)连通;沿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的对称面设置有一分隔板(14),将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的内部通道一分为二,使得竖直通道(4)和水平通道(3)的两侧通道分别保持连通,构成双通道结构;在竖直通道(4)内的上、下端位置和水平通道(3)中垂直于分隔板(14)各安装有一组挡板轴(6),每个挡板轴(6)上同轴固定有挡板A(11)和挡板B(12),每个挡板轴(6)上的挡板A(11)的平面与挡板B(12)的平面垂直并且分别设置在分隔板(14)的两侧,该三组挡板轴(6)的带轮上固定绕有一个传送皮带(7),通过该传送皮带(7)保持三组挡板轴(6)的同步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垃圾拾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源(1)选用吸吹 风机。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小型垃圾拾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上端的挡板轴(6) 上安装有转动把手(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垃圾拾捡机,包括垃圾吸头,垃圾吸头通过导管与垃圾进口连通,垃圾进口设置在竖直通道的上端,竖直通道的下端与垃圾储存室连接,竖直通道的中部高度位置开有窗口,该窗口安装有网状隔板并连通有一水平通道,水平通道的另一端与吸气源连通;沿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的对称面设置有一分隔板,使得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的两侧通道分别保持连通,在竖直通道和水平通道中垂直于分隔板安装有三组挡板轴,每个挡板轴上固定的挡板A和挡板B平面互相垂直并且分别设置在分隔板的两侧,该三组挡板轴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装置吸拾垃圾时不会引起难以分离和反吸的问题,适用于花园、草地、空心砖路面等区域清扫。
文档编号E01H1/08GK201473918SQ2009203079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宋俐, 石坤, 魏锋涛 申请人:西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