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拦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270阅读:38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道路拦水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水带,特别涉及公路交通行业的一种道路拦水带。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拦水带有多种,一般设置于路肩两侧,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 拦水带设施呈现出多种多样性,但是在低等级公路中,尤其是砂石路面道路,路面易产生车辙,路面汇水对路面破坏较为严重,由于低等级道路投资较低,往往需要有较为简洁有效的拦水带设施,有效排除路面汇水,保证行车安全,减少路面水毁。另外,在低等级道路中,适合有效、造价低廉、维护方便的减速带产品一直较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拦水带,它能在节省成本,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起到拦截路面水流,使路面雨水能够排至边沟,减少路面雨水流量和水流对行车的不利影响,减少路面水毁,提高安全行车的作用。另外,还可以起到行车减速带的作用, 使得道路安全行驶性能大为提高,取得较高的使用性价比。适用于低等级公路,尤为适用于投资受限的通村路,或交通量较小的厂矿道路,其构成材料与路面材料一致(多为浙青混合料或沙石类材料),便于施工,造价低廉,实际使用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道路拦水带,其特征是拦水带包括拦水带的上半部分和拦水带的下半部分,所述的拦水带的上半部分横向设置在路面上,其横截面为梯形,在梯形的顶部带有一个弧形凸起,梯形的底边宽是0. 3m,其顶部距路面的距离为 0. 06 0. 12m ;所述拦水带的下半部分横向设置在路面下,其横截面为宽0. 3m、深0. Im的长方形;拦水带的长度与路面的宽度相同。所述的拦水带沿路中心线呈“人”字,或“一”字型,与路线中心线夹角在30 60 度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拦水带的截面呈“矮、平”状,在拦水带顶部为小的弧形凸起,使得车辆通过时避免超成大颠簸。在线形较为直顺的路段,可以设置为沿路中心线呈“人”字型设置,在陡坡、弯道(单向横坡)路段可设置为“一”字型,与路线中心线夹角在一般在30 60度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但具有较为显著的行车减速作用, 而且拦水减速带可以将路面汇水及时排入边沟,可以减少雨水对路面的冲刷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呈“人”字型设置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呈“一”字型设置的示意图。[0011]图中1、拦水带的上半部分;2、路面;3、拦水带的下半部分;4、路中心线;5、拦水
市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道路拦水带,其特征是拦水带5包括拦水带的上半部分1和拦水带的下半部分3,所述的拦水带的上半部分1横向设置在路面2上,其横截面为梯形,在梯形的顶部带有一个弧形凸起,梯形的底边宽是0. 3m,其顶部距路面2的距离为0. 06 0. 12m ;所述拦水带的下半部分3横向设置在路面2下,其横截面为宽0. 3m、深0. Im的长方形;拦水带5的长度与路面2的宽度相同。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为水流方向),在线形较为直顺的路段,拦水带5可以设置为沿路中心线4呈“人”字型设置,如图3所示(其中箭头为水流方向),在陡坡、弯道(单向横坡)路段拦水带5可设置为“一”字型,与路线中心线4夹角在一般在30 60度之间。拦水带5设置路段设于坡度较陡(坡度大于7%的下坡前IOm左右的位置),持续陡坡较长的路段,每隔300米左右设置一道。浙青路面拦水带5顶部可以采用黄色警戒色喷涂,同时可以起到行车减速带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道路拦水带,其特征是拦水带(5)包括拦水带的上半部分(1)和拦水带的下半部分(3),所述的拦水带的上半部分(1)横向设置在路面(2)上,其横截面为梯形,在梯形的顶部带有一个弧形凸起,梯形的底边宽是0. 3m,其顶部距路面(2)的距离为0. 1 0. 15m ; 所述拦水带的下半部分(3)横向设置在路面(2)下,其横截面为宽0. 3m、深0. Im的长方形; 拦水带(5)的长度与路面(2)的宽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拦水带,其特征是所述的拦水带( 沿路中心线 (4)呈“人”字型,或“一”字型,与路线中心线(4)夹角在30 60度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交通行业的一种道路拦水带,其特征是拦水带包括拦水带的上半部分和拦水带的下半部分,所述的拦水带的上半部分横向设置在路面上,其横截面为梯形,在梯形的顶部带有一个弧形凸起,梯形的底边宽是0.3m,其顶部距路面的距离为0.06~0.12m;所述拦水带的下半部分横向设置在路面下,其横截面为宽0.3m、深0.1m的长方形;拦水带的长度与路面的宽度相同。它能在节省成本,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起到拦截路面水流,使路面雨水能够排至边沟,减少路面雨水流量和水流对行车的不利影响,减少路面水毁,提高安全行车的作用,另外,还可以起到行车减速带的作用。
文档编号E01C11/24GK202000240SQ20112009026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孔高峰, 梁孝忠, 马筱军, 高海明 申请人: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