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17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结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结桥主梁和桥墩(桥台)等2个构件的连结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连结桥主梁和桥墩(桥台)等2个构件的连结器具,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公知有如下连结器具在侧视下弯曲成大致U字形的弹性体中,沿弹性体的形状埋入有锁链,锁链的端部自弹性体露出。当将专利文献1的那种连结器具安装于2个构件时,将自弹性体露出的锁链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安装于各构件。此时,为了使连结器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与2个构件之间的距离一致,使用调整夹具进行结器具的两端之间距离的伸缩。该距离调整需要劳力和时间,在进行微调整(几mm 几cm)等微小的伸缩的情况下,要求简易的调整。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3^02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考虑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整安装距离的连结器具。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第1方案提供一种连结器具,其包括弹性体,其设置为弯曲形状,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及连结构件,其具有用于与连结对象物连结的连结部;其中,上述连结构件通过连结多个环状体而形成锁链状,并埋设于上述弹性体中,上述连结部通过分别自上述一端部和上述另一端部露出上述环状体的一部分而构成,用于构成上述连结部的至少1个上述环状体与上述弹性体处于非固定。在第1方案所述的连结器具中,用于连结于连结对象物的连结部通过环状体的一部分分别自弹性体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露出而构成。而且,用于构成该连结部的环状体之中至少1个与弹性体处于非固定。在这里,非固定是指在未涂布粘接剂的情况下将该连结部埋入橡胶体中的状态,环状体的表面和弹性体能够分离,包含环状体的表面与弹性体相接触的情况、及具有分离部分的情况。因而,能够容易地使用于构成连结部的环状体相对于弹性体移动,从而在将连结部连结于连结对象时,通过使连结部移动而改变连结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容易地调整安装距离。第2方案所述的连结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的用于构成上述连结部的上述环状体均与上述弹性体处于非固定。如此,通过在一端部、另一端部这两者使环状体与弹性体非固定,能够在安装到连结对象上时易于进行调整,并且能够增大调整宽度。第3方案所述的连结器具的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的整体与上述弹性体处于非固定。[0013]如此,通过使连结构件的整体与弹性体非固定,在连结构件和弹性体之间不会产生剥离,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缓冲性能。第4方案所述的连结器具的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的不构成上述连结部的上述环状体与上述弹性体处于固定。如此,通过使不构成连结部的环状体与弹性体固定,能够自振动作用力的初期开始,使弹性体发挥缓冲效果。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结器具,在将连结部连结于连结对象时,对弹性体和环状体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距离的调整。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的立体图;图2的(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的侧视图,(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连结桥主梁和桥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连结桥主梁和桥墩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的(A)是表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的另一端连结部以靠近一端连结部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B)表示使另一端连结部以自一端连结部离开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连结器具的侧视图,(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连结器具的俯视图;图7的㈧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连结器具的侧视图,(B) 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连结器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用作架桥落下防止器具,用于连结作为连结对象物的桥主梁和桥墩。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具有截面为圆形且在侧视下弯曲成大致U字形的作为弹性体的橡胶体12。另外,橡胶体1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橡胶体12包括U字形的中间部12A ;倾斜部12B,其自中间部12A的两端朝向彼此离开的方向延伸;以及一端部12C和另一端部12D,其以彼此平行的方式自倾斜部 12B弯曲而形成两端。在橡胶体12中埋设有连结构件14。连结构件14呈彼此交叉连结5个环状体13而成的锁链状,沿橡胶体12的U字形埋入橡胶体12中。各环状体13呈在中央构成有长孔的、截面为圆形的环状。5个环状体 13之中配置于中央的中央环状体13A埋入橡胶体12的中央部12A中,在中央环状体13A上以角度θ连结(link)有侧环状体13B,该侧环状体1 埋入橡胶体12的倾斜部12B中。[0029]如图2的(A)所示,在中央环状体13A和各侧环状体1 之间的交叉部处设置有间隙a,在侧环状体13B的端部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b。另外,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了间隙这种表达,但在这些间隙中填充有橡胶,而与橡胶体12成为一体。在这里,在间隙的橡胶体中埋入加强层(例如,纤维层)、或者使间隙的橡胶体的弹性模量与其他橡胶体的弹性模量不同等而改变材质,从而能够使缓冲功能增减。在连结构件14的一端侧的侧环状体1 上连结(link)有一端环状体13C,在另一端侧的侧环状体13B上连结(link)有另一端环状体13D。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 13D自一端部12C、另一端部12D以彼此平行的方式立起,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一半露出,分别构成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将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分别连结于成为连结对象物的桥主梁16的支架22。在连结构件14中,对外表面整体施加有用于防锈的镀层。作为用于防锈的镀层, 可以使用锌、锌和铝的合金、锌、铝及镁的合金等。在这里,在连结构件14上,未涂布有用于使连结构件14固定于橡胶体12的粘接齐U。因此,连结构件14以与橡胶体12之间非固定的方式埋入橡胶体12中。由此,在一部分自橡胶体12露出的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被施加相对于橡胶体12移动的力时,不会产生来自橡胶体12的拉力,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能够自橡胶体 12离开。因而,与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处于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使连结构件 14相对于橡胶体12移动。图3中示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连结了桥主梁16和桥墩17的状态。另夕卜,也有时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连结桥主梁16的彼此之间。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为利用销M连结于支架22的结构,该支架 22安装于桥主梁16和桥墩17的侧面。支架22分别包括平行配置2张三角形的板而成的安装部22A、及供立起设置安装部22k的基座部22B。支架22的基座部22B固定于桥主梁 16、桥墩17。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插入于安装部22A的板之间,使销M贯穿销孔22H和一端连结部13E的安装孔13H、以及使销24贯穿销孔22H和另一端连结部13F 的安装孔13H,从而固定连结器具10。(连结器具的制造方法)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的制造方法。首先,制造连结5个环状体13而成的连结构件14,在镀层工序中,对连结构件14 的整体施加锌、锌和铝的合金、锌、铝及镁的合金中的任意一种用于防锈的镀层。接着,在埋设工序中,在镀层处理后的连结构件14的外侧形成橡胶体12。在埋设工序中,使用沿橡胶体12的长度方向形成分型线的、形状与橡胶体12对应的上下模具。首先,在下模具中设定与橡胶体12的一半的量相当的未硫化橡胶,在此基础上将连结构件14 以弯曲状态、并且以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自橡胶体12露出到外侧的方式设定于下模具中。另外,在连结构件14上未涂布有用于与橡胶体12粘接的粘接剂。接着,在连结构件14上,设定与橡胶体12的剩余一半的量相当的未硫化橡胶,并且设定上模具,一边加压一边硫化橡胶。由此,在不会使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之间固定的情况下,在连结构件14的外侧形成橡胶体12。(作用及效果)[0041]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的作用。当利用连结器具10连结桥主梁16和桥墩17时,作业者使用销M将一端连结部 13E固定于桥主梁16的支架22上,使用销M将另一端连结部13F固定于桥墩17的支架22 上。此时,当桥墩17和桥主梁16的支架22的销孔22H之间的距离与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的安装孔13H之间的距离不一致时,对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 施加力,使其相对于橡胶体12移动,调整安装距离。如图5的(A)所示,若对另一端连结部 13F(另一端环状体13D)施加使其靠近一端连结部13E的力F1,则由于在连结构件14上未涂布有用于与橡胶体12固定的粘接剂,因此不会产生来自橡胶体的拉力,与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处于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使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之间的位置偏移 (以使另一端连结部13F朝向一端连结部13E倾斜的方式转动),从而能够缩短另一端连结部13F和一端连结部13E之间的距离。同样,对一端连结部13E也施加力而使其移动,能够缩短另一端连结部13F和一端连结部13E之间的距离。此外,如图5的(B)所示,若对另一端连结部13F(另一端环状体13D)施加使其自一端连结部13E离开的力F2,则由于在连结构件14上未涂布有用于使橡胶体12固定的粘接剂,因此不会产生来自橡胶体的拉力,与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处于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使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之间的位置偏移(以使另一端连结部13F向自一端连结部13E离开的方向倾斜的方式转动), 从而能够增加另一端连结部13F和一端连结部13E之间的距离。同样,对一端连结部13E 也施加力而使其移动,能够增加另一端连结部13F和一端连结部13E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中,由于橡胶体12和连结构件14之间没有处于固定,因此作业者通过对一端连结部13E、另一端连结部13F施加力,容易地使其相对于橡胶体12移动,能够调整安装距离。在如上述那样安装的连结器具10中,若在地震等时,桥墩17摇晃而图2的箭头A 方向的力作用于连结器具10,则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被向彼此离开的方向施加力。因此,橡胶体12的角度θ变小而产生弯曲阻力,由橡胶体12的弹性力和形状特性产生使桥主梁16和桥墩17互相拽拉的缓冲功能。此外,此时,间隙a的橡胶被压缩,因此由填充于端环状体13之间的橡胶也发挥缓冲功能。另一方面,若与箭头A相反方向的力靠近主梁16作用于连结器具10,则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彼此要靠近。因此,橡胶体12的角度θ变大而产生弯曲阻力, 由橡胶体12的弹性力和形状特性产生使桥主梁16和桥墩17分离的缓冲功能。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构件14的埋入于橡胶体12中的部分未与橡胶体12 粘接。因此,不会产生在用图2的箭头A方向表示的移动下作用于连结器具10的一次负载导致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之间的粘接剥离这种情况,能够得到稳定的缓冲性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器具10的制造工序的镀层工序中,对连结构件14 的整体实施用于防锈的镀层处理,因此无需进行对露出部分即一端连结部13Ε、另一端连结部13F实施防腐蚀用涂装这种烦杂的作业,就能够简易地防止露出部分生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器具10中,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未处于固定,因此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之间的分离变得容易,容易进行回收再利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连结构件14的整体实施用于防锈的镀层处理,但也可以只对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的至少一者实施用于防锈的镀层处理,使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的至少一者与橡胶体12非固定,而使另一个环状体13 与橡胶体12固定。如此,通过使另一个环状体13与橡胶体12固定,即使在振动作用力的初期,也能够发挥橡胶体12的缓冲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非固定,对连结构件14实施了镀层处理,但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使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非固定。例如,也可以在对橡胶体12进行硫化时使用脱模剂,使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非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由5个环状体13构成的连结构件14而成的连结器具10,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连结构件。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由7个环状体 13构成的连结构件M埋入橡胶体12中,构成能够应对较大的位移量的连结器具20。此外, 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由3个环状体13构成的连结构件34埋入弯曲度较小的块状的橡胶体12中而构成连结器具30。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连结器具不限于用于连结桥主梁16和桥主梁16、连结桥主梁 16和桥墩17的架桥落下防止器具,也可以适用于用来连结其他连结对象物的连结器具。
权利要求1.一种连结器具,包括弹性体,其设置为弯曲形状,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以及连结构件,其具有用于与连结对象物连结的连结部;其中,上述连结构件通过连结多个环状体而形成锁链状,并埋设于上述弹性体中, 上述连结部通过分别自上述一端部和上述另一端部露出上述环状体的一部分而构成, 用于构成上述连结部的至少1个上述环状体与上述弹性体处于非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的用于构成上述连结部的上述环状体均与上述弹性体处于非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结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构件的整体与上述弹性体处于非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构件的不构成上述连结部的上述环状体与上述弹性体处于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结器具,其能够容易地调整安装距离。在连结构件(14)上未涂布有用于使连结构件(14)与橡胶体(12)固定的粘接剂。因此,连结构件(14)以与橡胶体(12)非固定的方式埋入橡胶体(12)中。因而,在对一部分自橡胶体(12)露出的一端环状体(13C)和另一端环状体(13D)施加使其相对于橡胶体(12)移动的力时,不会产生来自橡胶体(12)的拉力,与连结构件(14)和橡胶体(12)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使连结构件(14)与橡胶体(12)之间相对移动。
文档编号E01D19/00GK202227256SQ20112033641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
发明者山家弘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