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
背景技术:
施工便桥是一种为工程施工和运输需要而修建的临时性桥梁,常应用于山区跨越深沟山谷、桥位处两岸的陆运与水运均不能满足施工和运输要求时,而在实际作业要求中,施工便桥往往还需要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等的特点,同时还要满足安全、牢固等适应工程施工和运输的条件。由于实际的施工场所和条件的不同,采用的施工便桥也有所不同,而在跨渠基坑施工通水的情况下,为保证渠道的正常通水,则多采用换管悬吊的方法架设施工便桥,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I)基坑两侧需设置悬吊换管的支撑基础及跨基坑悬吊桁架,桁架的主要作用在于承重,而桁架及其他支撑基础的材料及其搭建过程不仅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更会造成施工进度的延缓;(2)由于许多基坑的跨度分布不均匀或跨度较大,因此在原有渠道上设置悬吊基础恐难实现,同时桁架维护和检修的操作难度较大,费用也较 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它通过引水机构和人行便桥,能在跨渠基坑施工中既满足渠道通水要求,又能在不设置悬吊桁架的情况下解决跨基坑行人通行的问题,结构简单,较常用的设置悬吊梁的方法更为轻便、快捷,且造价低。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包括设于基坑内的引水机构,在所述的引水机构上设有人行便桥,由于常用的跨渠基坑施工通水情况下多采用换管悬吊方式解决,基坑两侧需设置悬吊支撑基础及跨基坑悬吊桁架,费用较高,同时在原有渠道上设置悬吊基础恐难实现,桁架的维护检修操作难度也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很好的既满足通水要求也能解决跨基坑行人通行的问题,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水机构包括钢管组件以及设于钢管组件外轮廓并具有紧固作用的抱箍装置,通过抱箍装置可很好的固定钢管组件,在应用本实用新型之前,由于引水机构主要用于基坑内的通水工程,因此,还应在渠道基坑的上下游做好止水堵漏的处理。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管组件包括通水钢管,渠道内的水可沿通水钢管流入下游,为更好的固定通水钢管,所述的通水钢管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水钢管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其结构如下通水钢管平行设置并垒积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而在每相邻的两个通水钢管上还焊接有固定作用的钢板,通过钢板可很好的将通水钢管焊接成具有整体结构的钢管组件。为更好的实现钢管组件的坚固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管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平行设置,而所述的抱箍装置包括斜边钢管、顶部钢管以及底部钢管,在所述的每个钢管组件的斜边上均设有紧贴钢板的斜边钢管,在所述钢管组件的顶边以及底边上则分别设有共用的顶部钢管和底部钢管,所述的顶部钢管和底部钢管均与水平面平行。为更好的固定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抱箍装置还包括旋转扣件,所述的旋转扣件分别设于斜边钢管与斜边钢管、斜边钢管与顶部钢管、斜边钢管与底部钢管的交叉处,进一步加强了引水机构的坚固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行便桥包括由方木和竹胶板组成的桥面结构,所述的桥面结构设于顶部钢管的上方,利用引水机构中的顶部钢管作为人行便桥的支撑面,结构简单,费用低。为更好的加强人行便桥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桥面结构两侧还设有护栏,所述的护栏包括立柱和横栏,所述的立柱通过十字扣件连接于顶部钢管上,而所述的横栏则横向设于立柱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柱和横栏均为钢管结构,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水机构和人行便桥能在跨渠基坑施工中既满足渠道通水要求,又能在不设置悬吊桁架的情况下解决跨基坑行人通行的问题,结构简单,较常用的设置悬吊梁的方法更为轻便、快捷,且造价低。(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水机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将其作为人行便桥的支撑结构,设计合理,钢管组件可通过三个沿渠道同向设置的通水钢管组合成牢固的三角形结构,并通过抱箍装置使其更加安全、牢固,在满足了工程施工条件的同时,还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行便桥也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其护栏的取材选用钢管,架设步骤简单,维护成本低,且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通行。(4)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易作,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克服了悬吊桁架笨重、装拆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基坑两侧荷载降低,施工取材方便,结构计算满足安全可靠条件下更易于操作,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同类工程施工中。
图I为本实用新型钢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通水钢管,2—钢板,3—斜边钢管,4一顶部钢管,5—底部钢管,6—方木,7一竹胶板,8一立柱,9一横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包括设于基坑内的引水机构以及设于引水机构上的人行便桥,由于常用的跨渠基坑施工通水情况下多采用换管悬吊方式解决,基坑两侧需设置悬吊支撑基础及跨基坑悬吊桁架费用较高,同时在原有渠道上设置悬吊基础恐难实现,同时桁架维护检修操作难度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将引水机构作为人行便桥的承重机构,既满足了通水要求也能解决跨基坑行人通行的问题,形成通水便桥两用结构,更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承重部分,即引水机构,它同时也满足了对渠道基坑内通水的要求,如图2所示,其结构如下包括钢管组件以及设于钢管组件外轮廓并具有紧固作用的抱箍装置,其中,钢管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它主要由通水钢管I组成,通水钢管I的数量可设置成一个以上,如图I所示,通水钢管I的数量为三个时,可沿渠道平行设置垒积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在每相邻的两个通水钢管I上焊接有固定作用的钢板2,通过钢板2可很好的将三个通水钢管I焊接成具有整体结构的钢管组件,,而当通水钢管I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也可通过钢板2的固定使其垒积成三角形的整体结构,而在实际应用中,通水钢管I横截面的大小可通过渠道内的实际水流量决定;由于钢管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为了更好的实现钢管组件的坚固性,设于其外轮廓的抱箍装置的结构如下如图2所示,包括斜边钢管3、顶部钢管4以及底部钢管5,在每个钢管 组件的斜边上均设有紧贴钢板2的斜边钢管3,在每个钢管组件的顶边和底边上均设有共用的顶部钢管4和底部钢管5,顶部钢管4和底部钢管5均与水平面平行。在图2、图3中,钢管组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因此,斜边钢管3位于每个钢管组件的斜边上,且紧贴斜边的钢板2设置,数量为四个;顶部钢管4位于每个钢管组件的顶边上,并紧贴顶边设置,数量为一个;底部钢管5则位于每个钢管组件的底边上,并紧贴底边的钢板2设置,数量为一个。当然,为更好的固定钢管组件以及更方便人行便桥的架设,斜边钢管3的数量还可设为四个以上;同样的,顶部钢管4和底部钢管5的数量也均设可为一个以上。为更好的固定上述结构,在上述的抱箍装置上还设有旋转扣件,旋转扣件则分别设于斜边钢管3与斜边钢管3、斜边钢管3与顶部钢管4、斜边钢管3与底部钢管5的交叉处,进一步加强了引水机构的坚固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部分结构为人行便桥,利用引水机构中的钢管3作为其支撑面,结构简单,如图3所示,人行便桥包括由方木6和竹胶板7组成的桥面结构,桥面结构设于顶部钢管4的上方,为更好的加强人行便桥的安全性,在桥面结构两侧还设有护栏,护栏包括立柱8和横栏9,其中,立柱8通过十字扣件连接于顶部钢管4上,而横栏9则横向设于立柱8上,而为方便的施工取材,立柱8和横栏9均为钢管结构,工艺简单,维护成本低。在工程施工领域中,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牢固性始终是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时,还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如施工前的测量、计算渠道内的水流量等准备工作),本实用新型以通水钢管(三根)、钢管组件(两组)为例,即如图3所示的结构,具体说明其实施步骤,如下所示(I)将施工渠道内的流水断面换算出钢管通水截面,并以此选择合适的物资资源;(2)钢管组件的连接结构计算通过后,在渠道外配置通水钢管1,使用三根通水钢管I为一组,平行配置成一组钢管组件,并采用钢板2将其焊接成三角形结构,配置的钢管组件的数量为两组;(3)钢管组件外轮廓抱箍装置的设置渠道内基底做简易处理后,沿渠道方向放置钢管组件,并在上下游做止水堵漏处理,基坑内范围采用斜边钢管3、顶部钢管4以及底部钢管5设置抱箍,在抱箍装置中,斜边钢管3、顶部钢管4以及底部钢管5的连接采用旋转扣件来固定;(4)行人道板护栏组装在位于引水机构中的顶部钢管4上铺装上由方木6和竹胶板7组成的简易桥面结构或木质轻型步板,并在桥面结构的两侧设立护栏,护栏的立柱8通过十字扣件设于顶部钢管4上,横栏9则设于立柱上并沿桥面的延伸方向设置。通过上述步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基础来源于通水钢管1,而不是现有跨渠基坑施工通水情况下多采用换管悬吊方式,降低了基坑两侧的载荷,简化了施工工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悬吊桁架笨重、装拆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施工取材方便,易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坑内的引水机构,在所述的引水机构上设有人行便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机构包括钢管组件以及设于钢管组件外轮廓并具有紧固作用的抱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组件包括通水钢管(I ),所述的通水钢管(I)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水钢管(I)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且所述的通水钢管(I)均平行设置并垒积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而在每相邻的两个通水钢管(I)上还焊接有固定作用的钢板(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平行设置,而所述的抱箍装置包括斜边钢管(3)、顶部钢管(4)以及底部钢管(5),在所述的每个钢管组件的斜边上均设有紧贴钢板(2)的斜边钢管(3),在所述钢管组件的顶边以及底边上则分别设有共用的顶部钢管(4)和底部钢管(5),所述的顶部钢管(4 )和底部钢管(5 )均与水平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箍装置还包括旋转扣件,所述的旋转扣件分别设于斜边钢管(3)与斜边钢管(3)、斜边钢管(3)与顶部钢管(4)、斜边钢管(3)与底部钢管(5)的交叉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行便桥包括由方木(6)和竹胶板(7)组成的桥面结构,所述的桥面结构设于顶部钢管(4)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桥面结构两侧还设有护栏,所述的护栏包括立柱(8)和横栏(9),所述的立柱(8)通过十字扣件连接于顶部钢管(4)上,而所述的横栏(9)则横向设于立柱(8)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8)和横栏(9)均为钢管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渠道施工的自承便桥,包括设于基坑内的引水机构,在所述的引水机构上设有人行便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悬吊桁架笨重、装拆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施工取材方便,易于操作。
文档编号E01D19/12GK202595615SQ2012202286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郭建强 申请人: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