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地机,可有效解决传统清洁工具费时费力,成本高,耗能大,操作不灵活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架和前筒,车架前方装有横向的前筒,前筒右方连接有箱体,前筒中心位置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装有扫地装置,前筒外侧传动轴上装有从动轮,前筒外缘面左下方有第一开口,前筒上有置于第一开口右边的斜板,前筒外缘面右方有第二开口,前筒经第二开口与箱体连通,箱体下方有走动轮,箱体后方有后轮,后轮的外侧装有主动轮,主动轮经链条与从动轮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实用,拆装便捷,可有效解决传统清洁工具费时费力,成本高,耗能大,操作不灵活的问题。
【专利说明】—种扫地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卫生领域,特别是一种扫地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扫地类清洁工具需要专人使用打扫,费时费力;也有市场销售上的清洁车,但是成本高,耗能大,操作不灵活。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一种扫地机,可有效解决传统清洁工具费时费力,成本高,耗能大,操作不灵活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架和前筒,车架前方装有横向的前筒,前筒右方连接有箱体,前筒中心位置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装有扫地装置,前筒外侧传动轴上装有从动轮,前筒外缘面左下方有第一开口,前筒上有置于第一开口右边的斜板,前筒外缘面右方有第二开口,前筒经第二开口与箱体连通,箱体下方有走动轮,箱体后方有后轮,后轮的外侧装有主动轮,主动轮经链条与从动轮相连。
[000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实用,拆装便捷,可有效解决传统清洁工具费时费力,成本高,耗能大,操作不灵活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剖面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9]由图1至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和前筒,车架前方装有横向的前筒1,前筒1右方连接有箱体2,前筒1中心位置装有传动轴3,传动轴3上装有扫地装置,前筒1外侧传动轴3上装有从动轮4,前筒1外缘面左下方有第一开口,前筒1上有置于第一开口右边的斜板5,前筒1外缘面右方有第二开口,前筒1经第二开口与箱体2连通,箱体2下方有走动轮6,箱体2后方有后轮7,后轮7的外侧装有主动轮8,主动轮8经链条9与从动轮4相连。
[0010]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说的传动轴3上前筒1内装有以传动轴3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多根横杆10,横杆10的外端装有刷子11,构成扫地装置。
[0011]所说的传动轴3上前筒1内装有以传动轴3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多排刷子,构成扫地装置。
[0012]所说的车架右方装有推手架。
[0013]所说的后轮与驱动装置相连,由驱动装置提供动力。[0014]所说的车架可连接自行车,后轮为自行车前轮,人为脚踏提供动力。
[00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
[0016]把扫地机推到需要清扫的地方,由后轮提供动力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从动轮又经传动轴带动横杆和刷子,刷子把垃圾扫入滚筒,然后掉入箱体。
[0017]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来源是:手推,驱动装置或人为脚踏提供动力。
[00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成本低,耗能小,操作灵活。
[001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实用,拆装便捷,可有效解决传统清洁工具费时费力,成本高,耗能大,操作不灵活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扫地机,包括车架和前筒,车架前方装有横向的前筒(1 ),前筒(1)右方连接有箱体(2),前筒(1)中心位置装有传动轴(3),传动轴(3)上装有扫地装置,前筒(1)外侧传动轴(3)上装有从动轮(4),前筒(1)外缘面左下方有第一开口,前筒(1)上有置于第一开口右边的斜板(5),前筒(1)外缘面右方有第二开口,前筒(1)经第二开口与箱体(2)连通,箱体(2 )下方有走动轮(6 ),箱体(2 )后方有后轮(7 ),后轮(7 )的外侧装有主动轮(8 ),主动轮(8)经链条(9)与从动轮(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轴(3)上前筒(1)内装有以传动轴(3)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多根横杆(10),横杆(10)的外端装有刷子(11),构成扫地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轴(3)上前筒(1)内装有以传动轴(3)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多排刷子,构成扫地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车架右方装有推手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后轮与驱动装置相连。
【文档编号】E01H1/05GK203462425SQ20132059897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银昌 申请人:陈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