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它包括驱动端框架、齿耙端框架、丝杆框架,所述驱动端框架和齿耙端框架前后布置,两根丝杆框架左右布置,连接成一个可以安装于路面加热墙四周的方形结构;所述两根丝杆框架上,分别安装有丝杆和光杆,丝杆和光杆相互平行;丝杆上配合有丝杆螺母座,光杆上配合有滑座;丝杆螺母座和滑座通过螺栓与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上铰接有摇臂,左右两侧的摇臂之间,另外安装有齿耙;所述驱动端框架的同一侧,安装有连接丝杆并使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它具有操作简便,作业高效,降低劳动强度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属于浙青路面养护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就地热再生养护车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路面加热墙对破损的浙青路面进行加热,待浙青路面受热软化后,将其进行耙松,向耙松后旧路面的浙青混合料中添加入浙青再生剂或者新浙青混合料后,进行摊平压实,实现破损路面的修补。目前在用的就地热再生养护车,通常只配备路面加热墙,而没有机械耙松装置,在日常的养护施工中采用人工用洋镐、铁锹、钉耙等工具对加热软化后的路面进行耙松,费时费力,施工时间长,效率不高,不能快速开放交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作业高效,降低劳动强度的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它包括驱动端框架、齿耙端框架、丝杆框架,所述驱动端框架和齿耙端框架前后布置,两根丝杆框架左右布置,连接成一个可以安装于路面加热墙四周的方形结构;所述两根丝杆框架上,分别安装有丝杆和光杆,丝杆和光杆相互平行;丝杆上配合有丝杆螺母座,光杆上配合有滑座;丝杆螺母座和滑座通过螺栓与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上铰接有摇臂,左右两侧的摇臂之间,另外安装有齿耙;所述驱动端框架的同一侧,安装有连接丝杆并使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5]所述的驱动机构由液压马达、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组成;所述液压马达安装于驱动端框架上,所述主动链轮安装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安装在所述丝杆的轴端,所述链条将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相连。
[0006]所述驱动端框架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支腿组件,由支腿座、调节螺杆、螺母座、手轮组成,支腿座安装在调节螺杆的下端,螺母座安装于驱动端框架上,手轮安装于调节螺杆的上端。
[0007]其工作原理如下:路面加热墙将浙青路面加热软化后,翻转摇臂,将齿耙转动90度,使其切入浙青路面中,旋转支腿组件的手轮,通过调节螺杆的旋转来调节支腿座的离地高度,从而调节齿耙的耙松深度,启动驱动机构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链条带动丝杆旋转,在丝杆螺母座的作用下,齿耙被带动向前运动,实现耙松路面的效果;它具有操作简便,作业高效,降低劳动强度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0]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参见图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它包括驱动端框架1、齿耙端框架2、丝杆框架3。所述驱动端框架I和齿耙端框架2前后布置,两根丝杆框架3左右布置,连接成一个方形结构,可以安装于路面加热墙的四周。所述两根丝杆框架3上,分别安装有丝杆4和光杆5,丝杆4和光杆5相互平行;丝杆4上配合有丝杆螺母座6,光杆5上配合有滑座7 ;丝杆螺母座6和滑座7通过螺栓与连接板8相连,连接板8上铰接有摇臂9,左右两侧的摇臂9之间,另外安装有齿耙10。所述驱动端框架I的同一侧,安装有驱动机构11,由液压马达11a、主动链轮lib、从动链轮11c、链条Ild组成。所述液压马达Ila安装于驱动端框架I上,所述主动链轮Ilb安装在液压马达Ila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链轮Ilc安装在所述丝杆4的轴端,所述链条Ild将主动链轮Ilb和从动链轮Ilc相连。所述驱动端框架I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支腿组件12,由支腿座12a、调节螺杆12b、螺母座12c、手轮12d组成,支腿座12a安装在调节螺杆12b的下端,螺母座12c安装于驱动端框架I上,手轮12d安装于调节螺杆12b的上端。
[0015]其工作原理如下:路面加热墙将浙青路面加热软化后,翻转摇臂9,将齿耙10转动90度,使其切入浙青路面中,旋转支腿组件12的手轮12d,通过调节螺杆12b的旋转来来调节支腿座12a的离地高度,从而调节齿耙10的耙松深度,启动驱动机构11的液压马达11a,液压马达Ila通过链条Ild带动丝杆4旋转,在丝杆螺母座6的作用下,齿祀10被带动向前运动,实现耙松路面的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操作方便,免去了施工时人工耙松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没有创造性的变化,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所作的任何改进和润饰,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它包括驱动端框架(I)、齿耙端框架(2)、丝杆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框架(I)和齿耙端框架(2)前后布置,两根丝杆框架(3)左右布置,连接成一个可以安装于路面加热墙四周的方形结构;所述两根丝杆框架(3)上,分别安装有丝杆(4 )和光杆(5 ),丝杆(4 )和光杆(5 )相互平行;丝杆(4 )上配合有丝杆螺母座(6 ),光杆(5 )上配合有滑座(7 );丝杆螺母座(6 )和滑座(7 )通过螺栓与连接板(8 )相连,连接板(8)上铰接有摇臂(9),左右两侧的摇臂(9)之间,另外安装有齿耙(10);所述驱动端框架(I)的同一侧,安装有连接丝杆(4)并使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1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11)由液压马达(11a)、主动链轮(lib)、从动链轮(11c)、链条(Ild)组成;所述液压马达(I Ia)安装于驱动端框架(I)上,所述主动链轮(Ilb)安装在液压马达(Ila)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链轮(IIc)安装在所述丝杆(4)的轴端,所述链条(IId)将主动链轮(IIb)和从动链轮(lie)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面养护车的耙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框架Cl)的左右两端,还设置有支腿组件(12),由支腿座(12a)、调节螺杆(12b)、螺母座(12c)、手轮(12d)组成,支腿座(12a)安装在调节螺杆(12b)的下端,螺母座(12c)安装于驱动端框架(I)上,手轮(12d)安装于调节螺杆(12b)的上端。
【文档编号】E01C23/03GK203977266SQ20142037990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发明者】吴鹏, 仇晓骏 申请人:浙江美通筑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