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32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以综合解决悬索桥与公路隧道直接连接地段隧道锚碇设置问题,避免隧道施工对隧道锚碇的不利影响,保障悬索桥隧道锚碇的可靠性,减小隧道及隧道锚碇施工组织难度。隧道锚碇包括左侧隧道锚碇和右侧隧道锚碇,沿悬索桥顺桥向中线对称布设,公路隧道包括曲线状的左线公路隧道和右线公路隧道,左线公路隧道布设于左侧隧道锚碇的外侧,右线公路隧道布设于右侧隧道锚碇的外侧,左线公路隧道、右线公路隧道外端交汇于与悬索桥连接处。
【专利说明】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山区高速公路的悬索桥与隧道直接相连路段,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间的平、纵、横会相互重叠、关联和干扰,隧道开挖对隧道锚碇岩体强度及隧道锚可靠性影响极大。
[0003]传统设计一般将悬索桥隧道锚碇布置在公路隧道外侧,为满足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间的最小净距要求,往往带来两方面的困难:其一,需尽量压缩公路隧道左右线的间距,甚至不得不采用连拱隧道等特殊形式,致使隧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其二,悬索桥主缆需要向外偏转,使得塔顶主索鞍必须横向平弯,增大制造复杂程度,对索塔也会产生不利的横向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以综合解决悬索桥与公路隧道直接连接地段隧道锚碇设置问题,避免隧道施工对隧道锚碇的不利影响,保障悬索桥隧道锚碇的可靠性,减小隧道及隧道锚碇施工组织难度。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的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包括悬索桥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公路隧道,悬索桥的主缆的两端与隧道锚碇锚固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隧道锚碇包括左侧隧道锚碇和右侧隧道锚碇,沿悬索桥顺桥向中线对称布设;所述公路隧道包括曲线状的左线公路隧道和右线公路隧道,左线公路隧道布设于左侧隧道锚碇的外侧,右线公路隧道布设于右侧隧道锚碇的外侧,左线公路隧道、右线公路隧道外端交汇于与悬索桥连接处。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悬索桥隧道锚碇布置在公路隧道内侧,左右分离式路线设计的公路隧道布置于隧道锚碇的外侧,悬索桥主缆不需要偏转,塔顶主索鞍不需要平弯,综合解决了悬索桥与隧道直接连接地段隧道锚碇设置问题,可避免隧道施工对隧道锚碇的不利影响,保障悬索桥隧道锚碇的可靠性,并减小隧道及隧道锚碇施工组织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的立面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的平面图;
[0011]图中示出结构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左线公路隧道11、左侧横向通道11a、右线公路隧道12、右侧横向通道12a、左侧隧道锚碇21、右侧隧道锚碇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包括悬索桥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公路隧道,悬索桥的主缆的两端与隧道锚碇锚固连接。所述隧道锚碇包括左侧隧道锚碇21和右侧隧道锚碇22,沿悬索桥顺桥向中线对称布设。所述公路隧道包括曲线状的左线公路隧道11和右线公路隧道12,左线公路隧道11布设于左侧隧道锚碇21的外侧,右线公路隧道12布设于右侧隧道锚碇22的外侧,左线公路隧道11、右线公路隧道12外端交汇于与悬索桥连接处。即将隧道锚碇布置在公路隧道内侧,左右分离式路线设计的公路隧道布置于隧道锚碇的外侧,悬索桥主缆不需要偏转,塔顶主索鞍不需要平弯,综合解决了悬索桥与隧道直接连接地段隧道锚碇设置问题,可避免隧道施工对隧道锚碇的不利影响,保障悬索桥隧道锚碇的可靠性,并减小隧道及隧道锚碇施工组织难度。
[0014]参照图2,所述左侧隧道锚碇21与左线公路隧道11之间设置有左侧横向通道11a,右侧隧道锚碇22与右线公路隧道12之间设置有右侧横向通道12a。施工时可利用左侧横向通道11a、右侧横向通道12a开辟第二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运营期可方便左侧横向通道11a、右侧横向通道12a对隧道锚检修,也可作为公路隧道紧急逃生通道。
[0015]在实际工程中,可运用综合地质勘察手段和岩土有限元分析方法,按照隧道开挖对隧道锚碇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合理确定隧道锚与公路隧道间净距J值。运用左右分离式路线及左右偏平曲线设计方法,满足J值、隧道线形一致性等要求,确定隧道设计线形。按照公路隧道开挖对隧道锚碇岩体强度影响最小化,合理确定隧道锚碇锚塞体的竖向布设标高、隧道与隧道锚施工顺序。
[0016]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包括悬索桥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公路隧道,悬索桥的主缆的两端与隧道锚碇锚固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隧道锚碇包括左侧隧道锚碇(21)和右侧隧道锚碇(22),沿悬索桥顺桥向中线对称布设;所述公路隧道包括曲线状的左线公路隧道(11)和右线公路隧道(12),左线公路隧道(11)布设于左侧隧道锚碇(21)的外侧,右线公路隧道(12)布设于右侧隧道锚碇(22)的外侧,左线公路隧道(11)、右线公路隧道(12)外端交汇于与悬索桥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高速公路悬索桥隧道锚碇与公路隧道关联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左侧隧道锚碇(21)与左线公路隧道(11)之间设置有左侧横向通道(11a),右侧隧道锚碇(22)与右线公路隧道(12)之间设置有右侧横向通道(12a)。
【文档编号】E01D19/14GK204186393SQ201420644692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刘家顺, 余明, 庄卫林, 蒋劲松, 陶齐宇, 蒋建军, 周霆, 曹发辉, 石成, 黄文聪, 张晓旭, 李紫薇, 黎丁实 申请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