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42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的铺面。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不仅暴雨经常会造成城市内涝严重,而且在小量降水时雨水也不能很好的进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道路面积过大,以及城市道路系统的吸水排水能力较差。而目前我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修建蓄水池等,而这些措施不仅普遍存在投资大、占用空间大等诸多缺点,而且施工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下暴雨时能让大量雨水下渗有效防止城市内涝,下小雨时能让大量雨水回到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而且在干燥炎热时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城市气温、湿度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包括路面本体及设置于路面本体两侧的排水沟,所述路面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透水路基层、蓄水路基层及夯实路基层,所述透水路基层由若干块透水路基预制块拼接而成,相邻两所述透水路基预制块之间留有接缝,各所述透水路基预制块的上表面及侧壁上均设置有透水槽。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各所述透水路基预制块由水泥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成。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蓄水路基层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现场铺设而成。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排水沟的紧贴所述路面本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自所述排水沟外侧向里侧倾斜的导流斜面。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导流斜面的最高点的高度低于所述透水路基层的高度,在所述透水路基层高出所述导流斜面最高点的部分形成雨水溢出面。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排水沟上盖有篦子,所述篦子靠近所述路面本体的一侧支撑在雨水篦透水垫块上,所述雨水篦透水垫块底部设置有垫块导流孔。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雨水篦透水垫块采用大孔径透水砖。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排水沟由不透水混凝土制成。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采用铺设OGFC层的沥青路面。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中,所述排水沟底部靠近所述路面本体的一侧设置防冲蚀导墙,所述防冲蚀导墙采用以建筑垃圾为骨料的透水混凝土材料。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由于路面本体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透水路基层、蓄水路基层及夯实路基层,因此其吸水能力相对于普通路面有十分大的提升,在下小雨时能实现雨水近乎百分之百进入城市地下水系统中,在下暴雨时,部分雨水透过路面进入地下水循环系统,部分雨水收集进排水系统,可以防止城市内涝;透水路基层由若干块透水路基预制块拼接而成,透水路基预制块采用工厂化生产,能保证构件质量,而且施工现场可以省去繁琐的支模、养护、拆卸鞥过程,达到省时、效率高、质量好、轻便、施工过程无污染的效果,由于相邻两透水路基预制块之间留有接缝,便于雨水下渗,还有,由于蓄水路基层的设置,当天热干燥时,蓄水路基层内储的部分水分可以蒸发出来调节温度和湿度,使环境更舒适;由于透水路基预制块上设置有透水槽,当该路面使用时间过长,或某些透水路基预制块发生堵塞时,雨水可通过透水槽导流流出,另外,由于透水路基预制块比较重,在施工现场可以把钢丝绑在透水槽内再通过吊车吊起,方便施工。由于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以用于大部分非重载路面,因此本发明可以用于大部分城市路面,而城市路面的面积大约是城市面积的20%,所以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用途非常广泛,很利于构建“海绵城市”。

还有,透水路基预制块由水泥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成,蓄水路基层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现场铺设而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采用建筑垃圾回收再加工而成,具有经济,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整体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路面本体的层理图;

图3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透水路基预制块的正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透水路基预制块的背面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雨水篦透水垫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雨水流向图。

附图标记说明: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透水路基层12、透水路基预制块121、透水槽122、雨水溢出面123、蓄水路基层13及夯实路基层14、排水沟15、倒流斜面151、篦子16、雨水篦透水垫块161、垫块导流孔162、防冲蚀导墙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包括路面本体及设置于路面本体两侧的排水沟15,路面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透水路基层12、蓄水路基层13及夯实路基层14,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采用铺设OGFC层的沥青路面,透水路基层12由若干块透水路基预制块121拼接而成,相邻两透水路基预制块121之间留有接缝,如图3、4所示,各透水路基预制块121的上表面及侧壁上均设置有透水槽122,各透水路基预制块121均采用工厂化统一生产,不仅保证构件质量,而且施工现场可以省去繁琐的支模、养护、拆卸过程,具有省时、效率高、质量好、轻便、施工过程无污染等优点,由于透水路基预制块121上设置有透水槽122,当该路面使用时间过长,或某些透水路基预制块121发生堵塞时,雨水可通过透水槽122导流流出,另外,由于透水路基预制块121比较重,在施工现场可以把钢丝绑在透水槽122内再通过吊车吊起,方便施工。

进一步,透水路基预制块121由水泥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成,蓄水路基层13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现场铺设而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采用建筑垃圾回收再加工而成,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经济,环保的优点。

进一步,如图1所示,排水沟15的紧贴路面本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自排水沟15外侧向里侧倾斜的导流斜面151,导流斜面151的最高点的高度低于透水路基层12的高度,在透水路基层12高出导流斜面151最高点的部分形成雨水溢出面123,排水沟15采用的是不透水混凝土材料,可以有效的收集雨水,导流斜面151采用的也是不透水混凝土材料,可以将透过雨水溢出面123排出的雨水更快、更有效的排到排水沟15中,在透水路基层12的两侧留有一定面积的雨水溢出面123也可加强本路面的排水能力。

如图1所示,排水沟15上盖有篦子16,篦子16靠近路面本体的一侧支撑在多个雨水篦透水垫块161上,如图5所示,雨水篦透水垫块161底部设置有垫块导流孔162,雨水篦透水垫块161采用大孔径透水砖,大孔径透水砖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成。

如图1所示,排水沟15底部靠近路面本体的一侧设置防冲蚀导墙17,防冲蚀导墙17采用以建筑垃圾为骨料的透水混凝土材料,设置防冲蚀导墙17可以防止雨水带走道路两侧和路基的沙子,并且由于路面本体是透水材料,雨水可以从防冲蚀导墙17流到外部土壤,使得排水沟15的设置不影响路面的排水能力。

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施工时,先选址,然后如图1、2所示:先用夯实机夯实该地土地,再在道路两侧挖一定深度的沟渠;并在夯实土路基14上铺一层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后用碾压机械碾压平整形成蓄水路基层13,再用起吊机把在工厂里生产好的透水路基预制块121铺在上面形成透水路基层12,施工时把钢丝绳绑在透水路基预制块121的透水槽122内,再用起吊机将透水路基预制块121吊起放置在指定位置后抽离吊绳,各相邻透水路基预制块121之间的拼接缝不做特殊处理,然后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同时做好排水沟15、导流斜面151、防冲蚀导墙17及雨水篦透水垫块161的浇筑、振捣、支模、拆模工作,最后回填土。

如图6所示,在小型性降水时,雨水的水流图最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直接从篦子16流到排水沟15内;二是雨水先透过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然后渗透过透水路基层12,再渗透进入蓄水路基层13,最后直接进入夯实土路基层14后流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本发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与一般公路相比,由于吸水面积大,能及时把地表雨水排干净,使雨水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能有效的让雨水直接进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补充地下水。

在大量降水时,雨水的水流有多条路径:一是直接从篦子16流到排水沟15内;二是雨水先透过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然后渗透过透水路基层12,再渗透进入蓄水路基层13,最后直接进入夯实土路基层14后流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由于水流量过大,部分水可能来不及渗透,这些来不及渗透的雨水会从透水路基预制块121两侧的雨水溢出面121溢出,再沿着导流斜面151流入排水沟15中或者透过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后直接从雨水篦透水垫块161排到排水沟15中,加大排水沟的排水量,与普通道路路面相比,本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整个路面都能做到较好的吸水及排水,能十分有效的防止城市内涝。

由于蓄水路基层13在下雨时吸收了大量水分,当温度较高或较为干燥时蓄水路基层13含有的水分就会挥发出来,起到降温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