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内接式箱形涵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041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铁路内接式箱形涵节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内接式箱形涵节结构。



背景技术:

既有运营铁路线改扩建过程中,在线间距较小的并行段落,需对既有涵洞进行接长改造。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相关规定,结合维修养护的工作条件和工人的实践经验,各式涵洞依其净高或内径,规定了其不宜超过的限制长度。

但在涵洞接长时,往往接长后的总长度超过了限制长度,设计中常将接长部分采用较大孔径的涵节,或者较高净高的涵节,来满足限制长度的要求,改善养护维修的工作条件。如既有涵洞以及接长部分都为箱形涵,孔径与净高不同的箱形截面对接,涵节间产生较大的错台缝隙,路基土体将沿缝隙灌入涵洞内部。

当既有涵洞为圆涵时,易产生淤积,为改善水流条件,并结合逐步改造的原则,设计中多将接长部分采用箱形涵。新、旧涵洞样式不同,圆形截面同箱形截面对接,涵节间产生较大的错台缝隙,路基土体将沿缝隙灌入涵洞内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方式,首先是对既有邻近线路做好防护,然后开挖路基、拆除既有涵洞八字翼墙,之后在既有涵洞两侧平行线路方向,浇注混凝土挡土墙或者端墙,涵顶增设混凝土挡块,以遮挡涵节错台缝隙,避免路基土体灌入。该做法需要在既有线下浇注混凝土结构物,养护相应时间,当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该期间邻近线路的防护措施需要一直架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内接式箱形涵节结构,能够满足涵洞新、旧两节间错台构造要求,减少既有线下施工工序,缩短邻近既有线路的防护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路内接式箱形涵节结构,包括一安装在新、旧涵洞接合位置处的单延米箱形涵节,该涵节一端同既有涵洞衔接,孔径及净高同既有涵节保持一致;另一端同新建涵洞衔接,孔径及净高同新建涵节保持一致;该单延米涵节各截面外轮廓线形成封闭的等截面,其内轮廓线形成封闭的变截面;其孔径及净高由既有涵洞尺寸向新建涵洞尺寸渐变,形成内接式涵节结构。

该涵节两端衔接处,因孔径及净高均采用相同的尺寸,故不产生涵节间错台及缝隙。可待预制完成后,再行开挖路基、拆除八字翼墙,直接吊装至既有涵洞待接长位置处,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本实用新型结构无需进行既有线下混凝土结构物的浇注,减少了支护、立模、浇注、拆模、养生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所需的线路防护时间。内接式涵节结构是既有涵洞同新建涵洞之间的过渡涵节,可在场外预制。涵节两端采用不同的壁厚尺寸预制,即可实现孔径、净高不同的箱形涵之间的过渡;而涵节两端采用不同的截面形式预制,则可实现圆涵向箱形涵的过渡。

本实用新型在满足涵洞新、旧两节间错台构造要求的同时,减少了线路开挖后浇注混凝土结构物的工序及相应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所需的线路防护时间。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线路运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接长涵洞纵断面构造图;

图2为图1中内接式涵节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内接式涵节的剖面图。

图中:1.既有路基本体;2.帮宽路基本体;3.既有涵洞;4新建涵洞;5.内接式涵节;

6. 内接式涵节外轮廓线;7. 内接式涵节内侧内轮廓线;8. 内接式涵节外侧内轮廓线;9.涵节同标号的混凝土渐变面;12.线路道碴;13出入口八字翼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铁路内接式箱形涵节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一安装在新、旧涵洞接合位置处的单延米箱形涵节,该涵节一端同既有涵洞3衔接,孔径及净高同既有涵节保持一致;另一端同新建涵洞4衔接,孔径及净高同新建涵节保持一致;该单延米涵节各截面的内接式涵节外轮廓线6形成封闭的等截面,其内轮廓线形成封闭的变截面,即内接式涵节内侧内轮廓线7与内接式涵节外侧内轮廓线8之间形成封闭的变截面,内接式涵节内侧内轮廓线7与内接式涵节外侧内轮廓线8之间由涵节同标号的混凝土渐变面9衔接;内接式涵节5的孔径及净高由既有涵洞尺寸向新建涵洞尺寸渐变,形成内接式涵节结构。

该内接式涵节5两端衔接处,因孔径及净高均采用相同的尺寸,故不产生涵节间错台及缝隙。可待预制完成后,再行开挖既有路基本体1、拆除出入口八字翼墙13,直接吊装至既有涵洞待接长位置处,构造帮宽路基本体2以及拓宽线路道碴12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无需进行既有线下混凝土结构物的浇注,减少了支护、立模、浇注、拆模、养生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所需的线路防护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