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901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行业,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尤其是既有项目海绵改造中,路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直接排入了雨水管网,即使雨水口附近就有下凹绿地或生物滞留设施等雨水调蓄措施,雨水也无法进入,无法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现有设计中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将现有雨水口封填,借助路沿石开口将雨水导入附近的雨水调蓄措施。此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此方法工程量大,造价偏高。现有雨水口需水泥封填,且道路需重新找坡,使雨水顺畅流至雨水调蓄措施内,并牵涉路沿石切割等问题,涉及工程量颇大,破路导致成本上升,人工及材料费用均偏高,违背低影响开发的原则。

2、此方法使现有雨水管线被弃用,产生浪费。因雨水口被封填,现有雨水管线内无法进入雨水,现有完好的雨水管线无法被利用,浪费了现有雨水管道并易因管道长时间不用导致路面坍塌,危及人身安全。

3、此方法导致雨水调蓄措施的溢流系统无法利用现有雨水管线。雨水调蓄措施的超标雨水需通过溢流的方式排出,因现有雨水口封填,超标雨水只能通过路面径流的方式排放,违背海绵城市建设中减少道路行洪的要求,也可通过管道排至雨水管,但此方法需破路破管,不适合大范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雨水管线,在不影响路面情况下,实现雨水就近调蓄的海绵城市要求,工艺简单,工程量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包括板体、活动板、雨水管接口和溢流管,板体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板铰接,板体上设有与生物滞留设施连通的雨水管接口,板体上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上口高于板体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板与板体之间的铰接设置有极限位置,活动板在位于极限位置时与板体齐平。

所述雨水管接口紧贴板体。

所述雨水管接口位于板体上靠近路沿石一面的中心。

所述溢流管位于板体中心。

溢流管与板体无缝连接。

活动板位于极限位置时,板体和活动板的总尺寸为900mm×415mm×10mm。

所述活动板的尺寸为100mm×415mm。

溢流管的上口高出板体100mm。

溢流管为DN200管。

雨水管接口为DN50管接口。

所述活动板为活动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技术产品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量小。本技术产品无需改变现有雨水口构造,可利用现有道路坡度收集雨水,且无需破坏现有路沿石,不影响路沿石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安装时仅需将活动铁板与板体呈90°向雨水口内放置,活动铁板遇到安装槽后自动展开,然后将DN50雨水管接至预留口处即可,施工方便且工程量小,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原则。

2、本技术产品可充分利用现有雨水管线。现有雨水管线可被充分利用,超标雨水仍可利用现有雨水管道排放,没有浪费现象产生。

3、雨水调蓄措施的溢流系统仍可利用现有雨水管线。雨水调蓄措施的超标雨水可利用现有雨水管道采用溢流的方式排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减少马路行洪的要求。

4、本技术产品不影响路面情况。本产品不改变现状雨水口外形,不影响道路平整度,车辆可顺利通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1-1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2-2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1-1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4的2-2截面示意图。

其中,1、板体;2、活动板;3、雨水管接口;4、溢流管;5、生物滞留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预留管式雨水截流板,包括板体1、活动板2、雨水管接口3和溢流管4,板体1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板2铰接,板体1上设有与生物滞留设施5连通的雨水管接口3,板体1上设有溢流管4,溢流管4的上口高于板体1设置。

所述活动板2与板体1之间的铰接设置有极限位置,活动板2在位于极限位置时与板体1齐平。

所述雨水管接口3紧贴板体1,且位于板体1上靠近路沿石一面的中心。

所述溢流管4位于板体中心,溢流管4与板体1无缝连接。

活动板2位于极限位置时,板体1和活动板2的总尺寸为900mm×415mm×10mm。

所述活动板2的尺寸为100mm×415mm。

溢流管4的上口高出板体1的高度是100mm。

溢流管4为DN200管。

雨水管接口3为DN50管接口。

所述活动板2为活动铁板。

本实施例采用铸铁材料,整体尺寸为900mm×415mm×10mm(H),板体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100mm×415mm活动铁板,与板体1连接,此活动铁板可向下旋转90°;靠近路沿石一面中心预留雨水管接口3,雨水管接口3紧贴板体1;截留板中间安装溢流管4,与板体1无缝连接,该溢流管4高出截留板100mm;使用时先在现有雨水口内设置100mm长安装槽,将活动铁板与板体1呈90°向雨水口内放置,活动铁板遇到安装槽后,自动展开至与板体1齐平,达到稳定状态,可保证强度且不影响车辆通过。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