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6727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积水收集及利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不断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是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缺乏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路面渗水能力下降使得在雨天路面上积水严重,虽然道路上都有深井进行排水,但积水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道路积水问题,给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不透水的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和湿度的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气候恶化。

第三,道路的不透水使得道路下方的泥土偏低,对于两旁的行道树正常生长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会引起行道树生产不够茂盛以及根系将道路上的地砖顶出地面等问题。

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道路结构,设计出一种可以有效解决排水问题并将其收集再利用的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其将道路积水进行了收集并有效供应给两旁行道树,解决了道路积水的同时也更利于行道树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包括机动车道路和人行道,所述机动车道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和储水层,所述人行道上设置有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外包覆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与储水层连通,所述种植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孔。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道路上的积水通过透水混凝土层可以渗透到储水层,因为储水层在道路的下方,在炎热的天气储水层中的水会对透水混凝土层起到降温的效果,减缓“热岛效应”,同时储蓄在储水层中的水可以通入到储水腔中进行保存,达到源源不断的往种植腔中送水的效果,保证行道树生长所需的水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储水层包括碎石层和不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碎石层位于透水混凝土层和不透水混凝土层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不透水混凝土层进行保水,使得水可以储蓄在碎石层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不透水混凝土层呈中间低两端高的V形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V形设置的不透水混凝土层更加理由水的储蓄,可以降低水从两侧的土壤中流失。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不透水混凝土层的倾斜角度为5-15°。

采用上述结构,小于5°储水量的增加不明显,大于15°会导致道路不易实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储水腔包括内壁、外壁、底壁和顶盖,所述内壁围绕一圈形成所述种植腔,所述外壁围绕在内壁外且呈间隙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实现种植腔和储水腔的结构,同时使得水围绕种植腔一圈,便于均匀供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通水孔设置于内壁上并贯穿内壁。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通水孔的设置实现种植腔中的水缓慢进入种植腔中的土壤中,达到长期有效的供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储水腔上设置有贯穿不透水混凝土层通入碎石层中的集水管道。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集水管道将碎石层中的蓄水引入到储水腔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水管道的上部设置有若干进水孔。

采用上述结构,集水管道上部设置进水孔可以增大进水面积,提高引水的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透水混凝土层设置使得积水可以迅速排到储水层中,并将储水引入储水腔中给行道树进水供水,达到提高排水速度,以及有效利用储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中,1、机动车道路;11、透水混凝土层;12、碎石层;13、不透水混凝土层;2、人行道;3、储水腔;31、内壁;32、外壁;33、底壁;34、顶盖;35、通水孔;4、土壤层;5、集水管道;51、进水孔;6、种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机动车道路1和位于机动车道路1两侧的人行道2,在人行道2上设置有若干种植腔6,每个种植腔6内均种植有行道树。

其中,机动车道路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层11和储水层,储水层下方为土壤层4,储水层包括碎石层12和不透水混凝土层13,碎石层12位于透水混凝土层11和不透水混凝土层13之间,其厚度可以为透水混凝土层11的2~4倍,本实施例中为3倍。

不透水混凝土层13呈中间低两端高的V形设置,不透水混凝土层13的倾斜角度为8°。

在人行道2的种植腔6外侧包覆有储水腔3,储水腔3位于土壤内,如图2所示,储水腔3通过内壁31、外壁32、底壁33和顶盖34围绕成封闭的空腔,其中,内壁31和外壁32围绕一圈呈圆形,外壁32直径大于内壁31直径,且内壁31、外壁32和底壁33均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一体浇筑制成,顶盖34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并盖设在储水腔3的顶部开口处。

为了实现给种植腔6中供水,在内壁31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35。在外壁32上连接有集水管道5,集水管道5的另一端贯穿不透水混凝土层13通入碎石层12中,且在集水管道5的上部半圆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51用于增大集水管道5中的进水量,且优选朝向储水腔3倾斜向下设置。

机动车道路1和人行道2上的雨水通过深井和透水混凝土层11进行排水,其中,通过透水混凝土层11渗透到碎石层12中的积水在不透水混凝土层13的作用下囤积在碎石层12中,而在集水管道5的作用下,碎石层12中的蓄水会经过集水管道5进入到储水腔3中,储水腔3中的水会以缓慢的速度通过通水孔35进入到种植腔6中,给种植腔6中的行道树提供水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