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跨桥及架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681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应急跨桥及架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跨桥及架桥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舒适度及安逸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交通设施来说,公交车有指定的停车地点,往往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客车由于乘客量比较多,空间较大,不能很好的享受旅途的快乐,且到达地点固定,如无直达车辆还需要多次倒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汽车作为一家人出游的交通工具,由于其能按照指定的路线到达规定的目的地,且速度较快,越来越成为人们选择出行的代步工具。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出现事故的现象越来越多,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行驶等,都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现象一旦发生,便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给人们带来不便。现有的解决交通事故的方法多是由交通指挥员指挥车辆的疏散或由吊车将事故发生车辆吊走。

上述解决交通堵塞的方法,存在下列问题:通过交通指挥员的指挥疏散或吊车吊走事故发生车辆,往往耗费的时间较长,效率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跨桥及架桥车,以解决现有的交通堵塞问题发生时,通过交通指挥员的指挥疏散或吊车吊走事故发生车辆,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跨桥,包括桥体,所述桥体安装在车辆上,并用于在所述车辆的带动下移动至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所述桥体用于将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两端连接,且所述桥体的中部向上凸起,以使所述桥体的凸起区域从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上方跨过。

进一步地,所述桥体包括多个桥分段,多个所述桥分段依次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体包括多个桥分段,多个所述桥分段之间为可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体上设置有车道,所述车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车道用于车辆沿所述桥体通行。

进一步地,所述桥体上设置有车道,每个所述车道包括两个平行的轨道,每个所述轨道用于使汽车的一侧车轮通过。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轨道间的距离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跨桥上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支撑所述桥体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可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跨桥的凸起区域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架桥车,所述架桥车包括车辆和上述的应急跨桥,所述应急跨桥安装在所述车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跨桥,包括桥体,桥体安装在车辆上,并用于在车辆的带动下移动至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桥体用于将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两端连接,且桥体的中部向上凸起,以使桥体的凸起区域从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上方跨过。通过设置中部向上凸起的桥体及安装桥体的车辆,解决了现有的交通堵塞问题发生时,通过交通指挥员的指挥疏散或吊车吊走事故发生车辆,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桥车,包括车辆和上述的应急跨桥,应急跨桥安装在车辆上,解决了现有的交通堵塞问题发生时,通过交通指挥员的指挥疏散或吊车吊走事故发生车辆,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应急跨桥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应急跨桥的桥分段的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应急跨桥的桥体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应急跨桥的桥分段的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应急跨桥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应急跨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应急跨桥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应急跨桥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桥体;2-车辆;3-支架;10-桥分段;11-支撑腿;12-合页;13-连杆;14-液压缸;15-锁定结构;100-凹槽;1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跨桥,并给出其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应急跨桥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应急跨桥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应急跨桥包括桥体1,桥体1安装在车辆2上,并用于在车辆2的带动下移动至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桥体1用于将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两端连接,且桥体1的中部向上凸起,以使桥体1的凸起区域从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上方跨过。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应急跨桥的桥分段的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桥体1包括多个桥分段10,多个桥分段10依次铰接。桥分段10通过铰链连接形成桥体1,使桥体1在未到达事故发生地点时,可通过折叠的方式安装在车辆2上,使桥体1在输送途中体积小,易于安装放置及运输,不至于因桥体1不可折叠而造成体积太大,从而影响运输;当车辆2到达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将桥体1展开,使车辆沿桥体1通行,有效的避开事故发生段,使车辆运行畅通。铰链连接可为合页12连接,保证桥分段10之间可随意的折叠打开,保证桥体1的伸展及闭合。

具体地,桥体1上设置有车道,车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车道用于使车辆沿桥体1通行,以避开交通事故路段。交通事故发生时,如果交通事故发生的路段占用是一条车道,为疏散车辆,桥体1上只需设置一条车道即可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当交通事故发生的路段占用的是两条车道或多条车道时,为了疏散车辆,设置一条车道是远远不够的,此时便需要在桥体1上设置两条甚至多条车道,保证每一条车道的车辆均可正常通行,使发生交通事故的被堵住的车辆正常的通行。

具体地,应急跨桥上设置有支撑腿11,支撑腿11支撑桥体1的重量。支撑腿11的设置,保证车辆在应急跨桥上通过时,应急跨桥能支撑住所有行进的车辆的重量,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坍塌等事故,提高桥体1的整体强度,保证桥体1的安全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应急跨桥的桥体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相邻段的桥分段10之间设有伸展驱动机构和锁定机构15,在车辆2上设置有回转盘,回转盘和桥体1的其中一个桥分段10之间通过起升机构连接。伸展机构包括连接相邻桥分段10之间的连杆13和液压缸14。起升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在桥体1的回转盘之间的连杆13,两个连杆13、桥体1、回转盘铰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其中一个连杆13与回转盘之间连接有起升液压缸。车辆2上还需设置有液压站给各个液压缸提供动力,回转盘的转动可以依靠车辆2本身的动力,也可依靠液压站的动力通过液压马达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腿11与桥体1之间铰接连接,支撑腿11与桥体1的铰接处设置有锁定机构15,当桥体1打开时,锁定机构15锁紧支撑腿11与桥体1,保证车辆行进过程中,桥体1不至于坍塌,保证桥体1的承重。同样地,桥体1连接支撑腿11的一侧设有收纳空间,收纳空间用于收纳支撑腿11,收纳空间的大小与支撑腿11的大小相匹配,这样能保证桥体1折叠后形状更规则,便于运载工具的盛放和运输。

应急跨桥使用时,首先车辆2将桥体1搬运到事故发生的位置,启动起升机构将桥体1升起,回转盘旋转选择合适的角度,然后伸展机构将桥体1打开,锁定机构15锁紧各桥分段10,同时,支撑腿11打开,锁紧机构15也锁紧支撑腿11,将支撑腿11支撑在地面上,之后即可使用。使用完成后,可以折叠、收起,启动车辆2将应急跨桥转移走。

具体地,支撑腿11可伸缩。支撑腿11支撑桥体1的重量,事故车辆在桥体1下部,车辆在桥体1上部通行,支撑腿11的高度根据事故车辆的高度决定,支撑腿11高度可调节,保证事故车辆不论是小轿车或是大卡车,桥体1都能很好地避开,车辆在桥体1上方自由通行。

具体地,应急跨桥的凸起区域上设置有防滑纹路。车辆在应急跨桥上通行时,往往需要爬坡,爬坡的过程中,需要车辆较大的牵引力,为保证车辆在向上凸起的部分爬坡时,不至于从坡上滑落,保证车辆在桥体1上的安全通行,不至于发生滑落及交通事故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桥体1的形状可为弧形,可为球形,只要保证桥体1中部存在凸起区域即可,保证车辆可在桥体1上通行。

需要说明的是,桥体1上可设置有警示灯或设置专门的交通提示信号设施,提醒车辆行人到达该路段时,需要通过桥体1,使车辆行人提前做好准备;在夜间时,警示灯也可以很好的提醒车辆行人注意避开事故发生段,及时做好准备通过桥体1。

需要说明的是,应急跨桥不止可应用于交通事故发生段,当发生泥石流、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道路被封锁或道路损害时,车辆需要绕行,应急跨桥也可以应用于此时,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发生火灾,居民楼里车辆无法达到时,使用应急跨桥将救援车辆送至事故发生段,保证事故发生时的正常施救。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应急跨桥的桥分段的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应急跨桥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桥分段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桥体1包括多个桥分段10,多个桥分段10可拆卸固定连接。桥体1在运输的过程中,桥分段10处于拆卸状态,在运输的过程中体积小,便于运输,运输途中不至于因体积大,发生碰撞或事故,以便于安全到达事故发生段。

本实施例中,车辆2上设置有支架3,支架3为可伸缩结构,支架3上可放置桥分段10,桥分段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桥分段10之间插拔连接,相邻桥分段10之间一侧设置有凹槽100,另一桥分段10的与凹槽100的连接一侧设置有凸起101,凸起101与凹槽100配合,实现插接,依次组装。桥分段10之间插拔连接保证桥分段10之间的方便拆卸,连接紧密,插拔连接可以达到重复安装与拆卸而不损伤零件的效果;桥分段10之间也可采用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使用螺纹连接,也可以使桥分段10之间分离。桥分段10之间也可采用其他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只要保证桥分段10之间方便拆卸,方便分离即可。

应急跨桥在使用时,可将桥分段10进行组装,将凸起101与凹槽100配合插接,实现桥体1的安装重组,同时,桥分段10的形状可以为弧形,便于车辆的通行,弧形的弯曲度较小,保证车辆行人安全通过。

实施例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应急跨桥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桥体1上设置有车道16,每个车道16包括两个平行的轨道,每个轨道用于使汽车的一侧车轮通过。

具体地,两个轨道间的距离可调,保证各种类型的车辆均能通过桥体。小轿车的两车轮间的间距较小,可调节两轨道间的距离小些,保证小轿车的通行;大卡车的两车轮间的间距较大,可调节两轨道的距离大些,通过设置两个轨道间的距离可调节,保证各种类型的车辆均可通过,保证此方法应用的全面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轨道间的宽度设置为车辆1的车轮间距最大的情况,保证各种类型的车辆2在轨道上通行时,均能顺利通过,不会出现轨道窄小,车辆无法通过的情况。

实施例4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应急跨桥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应急跨桥的结构示意图二。实施例1、实施例2与实施例3中的车辆均为一辆,车辆2可设置为两辆。

车辆2上设置有支架3,车辆2运输到交通事故发生段时,支架3伸展开,桥体1伸展开,桥分段10之间通过支架3连接在一起,中间设置有支撑腿11,保证桥体1的承载重量,保证车辆2的正常通行,及时疏散事故车辆。当交通事故发生段较长时,桥体1通过两辆车上的分桥段10连接形成,易于形成较大的桥体1,方便车辆的通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跨桥,包括桥体1,桥体1安装在车辆2上,并用于在车辆2的带动下移动至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桥体1用于将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两端连接,且桥体1的中部向上凸起,以使桥体1的凸起区域从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上方跨过。通过设置中部向上凸起的桥体1及安装桥体的车辆2,解决了现有的交通堵塞问题发生时,通过交通指挥员的指挥疏散或吊车吊走事故发生车辆,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桥车,包括上述的应急跨桥,应急跨桥安装在架桥车上,解决了现有的交通堵塞问题发生时,通过交通指挥员的指挥疏散或吊车吊走事故发生车辆,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出行的技术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