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3998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砖,尤其涉及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



背景技术: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进行,透水砖因其抗压强度高、透水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铺装于市政人行道、园林景观小径、路面广场等非重载场所。但目前普通透水砖应用过程中存在铺装效率低、排水效果不佳而容易堵塞、景观装饰效果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实现可拼装式铺装;提高透水后的排水效果,减缓孔隙堵塞;赋予透水砖发光功能,增强透水砖景观装饰效果和实现夜间指示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包括一个透水砖本体,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左右两边缘上相对设置有至少一个拼接凸部和至少一个拼接凹部;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前后两边缘上均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一个拼接凸部,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前边缘上还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拼接凸部,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后边缘上还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拼接凹部,所述透水砖本体前边缘上的拼接凸部与所述透水砖本体后边缘上的拼接凹部相匹配;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尺寸为所述拼接凹部的一半,通过所述拼接凹部、所述凹陷部及所述拼接凸部的配合将相邻的所述透水砖本体进行拼接;

所述透水砖本体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两端平行设置有一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底部设有一个砖内小渠,所述砖内小渠与排水管道连通;

所述透水砖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发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砖本体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左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部,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右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凹部,所述左边缘上的弧形凸部与所述右边缘上的弧形凹部相匹配;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前边缘上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三个弧形凸部,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后边缘上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凹部和一个弧形凸部;所述透水砖本体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凹陷部,所述弧形凹陷部的横截面呈1/4圆形,所述弧形凹部的横截面呈半圆形,通过所述弧形凹部、所述弧形凹陷部及所述弧形凸部的配合将相邻的所述透水砖本体进行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放置的反光底漆层、发光漆层和透明清漆罩面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漆层的膜厚为0.1mm~0.4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透水砖主体设置有具有一定深度的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有较窄的引流孔,透水砖内部设置有一组贯穿透水砖主体的砖内小渠,引流孔与砖内小渠相连接。当雨滴降落至透水砖上后,集水槽将雨水进行汇集形成径流,通过引流孔溢流至砖内小渠中,进而迅速排放到市政管网中或排到道路两旁,避免形成内涝,且不会对路基形成破坏;

2、较窄的引流孔与体积较大的砖内小渠相连的透水方式,可以保证透水速度的同时避免了大量的灰尘流入后将整块砖体堵塞的现象。即使灰尘将引流孔堵塞,只需通过简易的除尘和冲洗即可疏通引流孔,保证了透水砖的长期透水效果;

3、透水砖本体的左右两边缘上设置有拼接凸部和拼接凹部,前后两边缘上也设置有拼接凸部和拼接凹部,且四个角上设置有凹陷部,当透水砖铺设时,相互适配的拼接凸部、拼接凹部和凹陷部正好可以卡接在一起,实现无缝对接,且与四周的透水砖相互制约,增加了透水砖的稳定性;

4、透水砖表面设置有发光层,此发光层的设置使得砖体夜晚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和装饰性,为市民的夜间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和浪漫气氛,且发光层的涂覆可有效保护透水砖本体,保证透水砖的长期美观装饰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拼接后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透水砖本体、11-拼接凸部(弧形凸部)、12-拼接凹部(弧形凹部)、13-凹陷部(弧形凹陷部)、14-集水槽、15-引流孔、16-砖内小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拼装式的发光透水砖,包括一个透水砖本体1,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左右两边缘上相对设置有至少一个拼接凸部11和至少一个拼接凹部12;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前后两边缘上均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一个拼接凸部11,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前边缘上还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拼接凸部11,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后边缘上还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拼接凹部12,所述透水砖本体1前边缘上的拼接凸部11与所述透水砖本体1后边缘上的拼接凹部12相匹配;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个凹陷部13,所述凹陷部13的尺寸为所述拼接凹部12的一半,通过所述拼接凹部12、所述凹陷部13及所述拼接凸部11的配合将相邻的所述透水砖本体1进行拼接;

所述透水砖本体1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集水槽14,所述集水槽14具有一定的深度,所述集水槽14底部两端平行设置有一组引流孔15,所述引流孔15底部设有一个砖内小渠16,所述砖内小渠16与排水管道连通;

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发光层(未图示),所述发光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放置的反光底漆层、发光漆层和透明清漆罩面耐磨层;所述发光漆层的膜厚为0.1mm~0.4mm,所述透明清漆罩面耐磨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更好地保护该透水砖本体1。

一较佳的实施例为:所述拼接凸部11为弧形凸部,所述拼接凹部12为弧形凹部12,所述凹陷部13为弧形凹陷部13。

所述透水砖本体1为正方体或长方体,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左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部11,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右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凹部12,所述左边缘上的弧形凸部11与所述右边缘上的弧形凹部12相匹配;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前边缘上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三个弧形凸部11,所述透水砖本体1的后边缘上沿着垂直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凹部12和一个弧形凸部11;所述透水砖本体1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弧形凹陷部13,所述弧形凹陷部13的横截面呈1/4圆形,所述弧形凹部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通过所述弧形凹部12、所述弧形凹陷部13及所述弧形凸部11的配合将相邻的所述透水砖本体1进行拼接,实现无缝对接,且与四周的透水砖相互制约,增加了透水砖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透水砖主体1设置有具有一定深度的集水槽14,集水槽14底部设置有较窄的引流孔15,透水砖内部设置有一组贯穿透水砖主体1的砖内小渠16,引流孔15与砖内小渠16相连接。当雨滴降落至透水砖上后,集水槽14将雨水进行汇集形成径流,通过引流孔15溢流至砖内小渠16中,进而迅速排放到市政管网中或排到道路两旁,避免形成内涝,且不会对路基形成破坏;

2、较窄的引流孔15与体积较大的砖内小渠16相连的透水方式,可以保证透水速度的同时避免了大量的灰尘流入后将整块砖体堵塞的现象。即使灰尘将引流孔15堵塞,只需通过简易的除尘和冲洗即可疏通引流孔15,保证了透水砖的长期透水效果;

3、透水砖本体1的左右两边缘上设置有拼接凸部11和拼接凹部12,前后两边缘上也设置有拼接凸部11和拼接凹部12,且四个角上设置有凹陷部13,当透水砖铺设时,相互适配的拼接凸部11、拼接凹部12和凹陷部13正好可以卡接在一起,实现无缝对接,且与四周的透水砖相互制约,增加了透水砖的稳定性;

4、透水砖表面设置有发光层,此发光层的设置使得砖体夜晚具有一定的指示性和装饰性,为市民的夜间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和浪漫气氛,且发光层的涂覆可有效保护透水砖本体1,保证透水砖的长期美观装饰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