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405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转体桥是一种重要的桥梁建设形式之一,通过转体桥能够完成跨度较大的桥梁的建设。

转体桥在施工过程中工序繁多,所需要用的建材及工具多种多样,在传统施工中,多数建材及工具都需要人力进行拖运。现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吊车等设备,通过设备能够将建材快速地运送至桥面。

然而目前的吊装设备结构设计还不够合理,不能够有效地针对轻重不同的货物进行吊装,使得起重设备负荷超重或者负荷太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包括吊装架、提升机及钢绳,所述提升机设于所述吊装架上,所述提升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直径相同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吊装架上设有转轴,所述钢绳缠绕于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所述转轴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转轴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分离,所述转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分离。

可选地,所述提升机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的正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侧上方,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正下方,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正上方。

可选地,所述输出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提升机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及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且驱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位于不同竖直面内。

可选地,所述吊装架上间隔设有电机箱及传动箱,所述提升机设于所述电机箱内,所述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穿过所述电机箱的侧壁并伸入所述传动箱内;

所述传动箱内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连接座,且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两侧;所述传动箱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活动连接以使所述承载板能够在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传动箱还具有底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通过弹性机构与所述底板相连。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侧板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具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连接有抵接弹簧,所述沉槽还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为抵紧端,所述抵紧端的上表面为平面,抵紧端的下表面为斜面;

所述抵紧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时所述转轴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抵紧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时所述转轴位于第二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传动箱还具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上沿高度方向设有条形孔,所述转轴的端部自所述条形孔延伸至传动箱外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相套接的套筒及顶杆,所述套筒内设有顶升弹簧,所述套筒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杆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底部,所述顶升弹簧与所述顶杆抵接。

本发明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应用于转体桥建设过程,能够快速地对物品进行吊装运输,能够根据货物重量的不同调节其输出,更好更快地进行货物的吊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转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转轴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传动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传动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传动箱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顶块及承载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转体施工结构中弹性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吊装架11、提升机12、钢绳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转轴16、第三齿轮17、第四齿轮18、输出轴19、驱动齿轮20、第一传动轴21、第二传动轴22、第一传动齿轮23、第二传动齿轮24、电机箱25、传动箱26、承载板27、连接座28、第一侧板29、第二侧板30、底板31、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33、沉槽34、抵接弹簧35、顶块36、抵紧端37、第三侧板38、条形孔39、弹性组件40、套筒41、顶杆42、顶升弹簧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这种桥梁转体施工结构应用于转体桥建设过程,能够快速地对物品进行吊装运输,能够根据货物重量的不同调节其输出,更好更快地进行货物的吊装。

桥梁转体施工结构,包括吊装架11、提升机12及钢绳13,提升机12设于吊装架11上,提升机12的输出轴19连接有直径相同的第一齿轮14及第二齿轮15,吊装架11上设有转轴16,钢绳13缠绕于转轴16的端部;转轴16上设置有第三齿轮17及第四齿轮18,第三齿轮17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18的直径;转轴16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及第二工作位置,转轴16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齿轮14与第四齿轮18啮合且第二齿轮15与第三齿轮17分离,转轴16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齿轮15与第三齿轮17啮合且第一齿轮14与第四齿轮18分离。

如图1及图2所示,吊装架11是架体结构,用来安放提升机12及其他设备。提升机12用来带动钢绳13运动,进而带动货物。

提升机12的输出轴19上连接的直径相同的第一齿轮14及第二齿轮15能够输出同样的转速以及同样的方向。第三齿轮17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18的直径使得当第三齿轮17与第二齿轮15啮合时能够输出较低的转速且具有较高的提升力,第四齿轮18与第一齿轮14啮合时能够输出较高的转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当吊装的货物较重时使第三齿轮17与第二齿轮15啮合,使货物能够以较低的速度且较平稳的状态被提升;当吊装的货物较轻时使第一齿轮14与第四齿轮18啮合,使货物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被提升。

在本施工结构中,转轴16具有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在两个不同位置时分别能够输出不同的转速,使得货物能够以不同的速度被提升,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提升设备。

提升机12的输出轴19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工作位置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正上方。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机12的输出轴19是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转轴16也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工作位置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正上方,也就是说当货物较轻时转轴16处于较高的位置,货物较重时转轴16处于较低的位置,使得整个驱动机构能够根据货物的重量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机构能够更平稳地工作。

第一齿轮14位于第二齿轮15的侧上方,第三齿轮17及第四齿轮18间隔设置;第四齿轮18位于第一齿轮14的正下方,第三齿轮17位于第二齿轮15的正上方。如图3及图4所示,各齿轮的上述位置设计关系使得各部件能够更容易被设置。

输出轴19上连接有驱动齿轮20,提升机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1及第二传动轴22,第一传动轴21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3及第一齿轮14,第二传动轴22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24及第二齿轮15,驱动齿轮20与第一传动齿轮23啮合,且驱动齿轮20与第二传动齿轮24啮合;第一齿轮14及第二齿轮15位于不同竖直面内。

如图所示,驱动齿轮20连接在输出轴19上,与输出轴19同轴设置,提升机12的输出直接带动驱动齿轮20转动;提升机12两侧设置的第一传动轴21及第二传动轴22均与驱动齿轮20配合,驱动齿轮2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轴21及第二传动轴2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3与第二传动齿轮24直径相同,使得第一齿轮14及第二齿轮15能够输出同样的转速,且转向相同。

吊装架11上间隔设有电机箱25及传动箱26,提升机12设于电机箱25内,第一传动轴21及第二传动轴22穿过电机箱25的侧壁并伸入传动箱26内;

传动箱26内设有承载板27,承载板27上设有连接座28,转轴16设于连接座28,且第三齿轮17及第四齿轮18分别位于连接座28的两侧;传动箱26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9及第二侧板30,承载板27与第一侧板29及第二侧板30活动连接以使承载板27能够在竖直方向运动;传动箱26还具有底板31,承载板27的底部通过弹性机构与底板31相连。

电机箱25主要用来安放提升机12,传动箱26主要用来安放传动构件。承载板27用来承载转轴16及转轴16上的其他部件,承载板27的顶面设置有连接座28,通过连接座28能够安放转轴16,转轴16与连接座28通过轴承相连,使得转轴16能够平稳低阻力的转动。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侧板29及第二侧板30是传动箱26的两个板件结构,承载板27与第一侧板29及第二侧板30活动连接,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使得其能够根据货物的重量进行位置的调节,使第一齿轮14输出动力或者第二齿轮15输出动力,使得转轴16能够有不同的转速,使得货物能够更平稳地被提升。承载板27底部通过弹性机构与底板31相连,弹性机构对承载板27具有弹性,且弹性机构根据其压缩程度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弹性力。当承载板27处于较高位置时,弹性机构压缩量较小,弹性力较小;当承载板27处于较低位置时,弹性机构压缩量较大,弹性力较大。此设计正好与货物的重量相匹配:当承载板27处于较高位置时,转轴16所承载的弹性力较小,其所受货物的向下的作用力也较小;当承载板27处于较低位置时,转轴16所承载的弹性力较大,其所受货物的向下的作用力也较大,使得整个机构能够更加平稳,更好地工作。

承载板27为对称结构;第一侧板29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连接孔32及第二连接孔33;承载板27靠近第一侧板29的一端具有沉槽34,沉槽34内连接有抵接弹簧35,沉槽34还连接有顶块36,顶块36靠近第一侧板29的一端为抵紧端37,抵紧端37的上表面为平面,抵紧端37的下表面为斜面;

抵紧端37抵接于第一连接孔32内时转轴16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抵紧端37抵接于第二连接孔33内时转轴16位于第二工作位置。

对称结构的承载板27使其两侧所受的力能够较为均匀,在工作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晃动或偏移。第一连接孔32及第二连接孔33沿竖向间隔设置,使得承载板27上的顶块36在沿竖向移动后能够连接入第一连接孔32或者第二连接孔33。在沉槽34内设置弹簧,顶块36的一部分位于沉槽34内,另一部分位于沉槽34的外部,顶块36靠近第一侧板29的一端为抵紧端37,平常状态下受弹性组件40及抵接弹簧35的作用力抵紧端37抵紧在第一连接孔32内。

当钢绳13上连接重物后,重物对钢绳13以及转轴1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克服抵接弹簧35的作用力以及弹性机构的作用力,带动承载板27向下运动。由于抵紧端37的下表面为斜面结构,受斜面的作用其能够沿着第一连接孔32的孔壁滑动,并且挤压顶块36及抵接弹簧35,使得顶块36向沉槽34内部移动,并使得承载板27下行,使得顶块36与第一连接孔32分离。随着承载板27的继续下行,顶块36的抵紧端37移动至第二连接孔33,并受抵接弹簧35的作用力使得顶块36的抵紧端37进入第二连接孔33,并卡紧。在下方,第三齿轮17受到第二齿轮15的支撑力作用使得承载板27及转轴16不再下行,由于抵紧端37的顶面为平面结构因此其也不向上能够脱离第二连接孔33,使得顶块36被稳定地固定于第二连接孔33内。此时提升机12工作时通过第二齿轮15带动第三齿轮17工作,输出较低的转速以及较高的扭矩,能够带动较重的重物上升。

由于重物在吊挂至钢绳13时受晃动以及冲击力的作用,此时能够给予钢绳13最大的下行力,当重物悬挂稳定后重物对于钢绳13的作用力小于其初始时给予钢绳13的作用力,使得重物挂稳定后被提升的过程中比较稳定。

在悬挂较轻的物体时,物体给予钢绳13的作用力不能够克服抵接弹簧35的作用力,使得抵紧端37稳定在第一连接孔32内,使得物体在被提升的过程中承载板27及转轴16不会产生不平稳的现象。

在提升重物之前,保持提升机12是关闭状态,各齿轮处于停止状态,待物体稳定后,第一齿轮14与第四齿轮18啮合,或者第二齿轮15与第三齿轮17啮合,此时开启提升机12进行物体的提升,保护提升机12及各齿轮。且当重物带动承载板27下行时承载板27的下行速度很小,使得第三齿轮17不会对第二齿轮15产生太大的冲击力,因此各齿轮不会受到损坏。

在提升物体时,可以根据物体的重量进行排序,先进行较轻物体的提升,再进行较重物体的提升,使顶块36卡入第二连接孔33后不需要将其移出。如果需要将抵紧端37移出,通过工具从第二连接孔33处推动抵紧端37将其推出第二连接孔33,受弹性机构的作用力承载板27能够上升,回落至第一连接孔32内。

传动箱26还具有第三侧板38,第三侧板38连接第一侧板29及第二侧板30,第三侧板38上沿高度方向设有条形孔39,转轴16的端部自条形孔39延伸至传动箱26外部。如图7所示,第三侧板38上条形孔39的开设使得转轴16的端部能够延伸至传动箱26的外部,方便对物体进行提升。

弹性机构包括多个弹性组件40,弹性组件40包括相套接的套筒41及顶杆42,套筒41内设有顶升弹簧43,套筒41连接于底板31,顶杆42连接于承载板27的底部,顶升弹簧43与顶杆42抵接。

如图所示,多个弹性组件40间隔的分布使得承载板27能够稳定地被支撑。套筒41、顶杆42及顶升弹簧43组成的弹性组件40能够平稳地运行,使得承载板27在移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晃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