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用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14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用降尘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降尘的装置后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为优化城市空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当前建筑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尤其是空中扬尘防治已成为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课题。有关部门下发了《绿色施工导则》,明确提出了在土方作业阶段、结构施工及安装装饰装修阶段,均需要对扬尘进行控制,使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控制在0.5m~1.5m内。

但是,建筑工地开挖土方运输、材料供应运输、建筑垃圾清运等都需要使用到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上运载的建筑材料、车身上的泥土、干燥的路面都非常容易造成产生大量的扬尘,并且由于运输车辆是不断行驶的,这也使得运输车辆途径之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无法有效保证将扬尘高度控制在0.5m~1.5m内。

常规的建筑施工降尘一般采用洒水小车通过洒水进行降尘,但这仅能控制路面上的扬尘,且降尘的时效不长,还需要反复地洒水,治标不治本,只有对运输车辆本身进行降尘处理,才能控制住扬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系统,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运输车辆进行降尘处理。

本方案中的建筑施工用降尘系统,包括门式喷水架、输水管、行驶感应装置、控制器和若干个注水器,门式喷水架上设有喷头,喷头朝向门式喷水架内侧,喷头与输水管连通;行驶感应装置包括与注水器数量相等的压电感应器,压电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注水器包括储水筒、活塞、伸缩机构和驱动伸缩机构的驱动装置,活塞滑动连接在储水筒中,伸缩机构与活塞和驱动装置连接,储水筒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输水管连通,驱动装置电接控制器;每个压电感应器对应地连接一个驱动装置。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门式喷水架设置在道路上,门式喷水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道路两侧,使得运输车辆在从道路上驶过时,须从门式喷水架中驶过。行驶感应装置设置在道路的路面上,并沿道路的延伸方向均布排列。进水口用于向储水筒内注水。

运输车辆行驶经过门式喷水架时,车轮将逐一碾过路面上的行驶感应装置的压电感应器,车轮每碾到一个压电感应器,将触发控制器开启一个对应的驱动装置,即驱动一个伸缩机构推动一个活塞运动,将储水筒内的水通过输水管压向喷头,并从喷头喷出后喷向经过门式喷水架的运输车辆上,冲刷车辆表面的灰尘,从而对运输车辆进行降尘处理。间隔一段时间后,待储水筒内的水喷完后,控制器再定时地控制驱动装置将伸缩机构收回,同时再通过进水口向储水筒内注满水,即可进行下一运输车辆的降尘处理。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注水器,且每个注水器对应连接一个压电感应器并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因此实现了根据运输车辆驶过门式喷水架的行程而自动增加喷水的注水器的数量:车速较慢时,注水器将逐一地向喷头注水;而车速较快时可实现在上一个注水器的水量未注完时即触发下一个注水器注水,让不同数量注水器水量的相互叠加,改变了喷头的喷水量,从而使得运输车辆快速驶过门式喷水架时则喷水量相对较大、慢速驶过门式喷水架时喷水量相对较小,实现了根据运输车辆的车速的快慢自动调节喷水量的大小,以保证对运输车辆的冲刷效果,保证降尘处理效果。

进一步,所述行驶感应装置还包括联动机构,单向控制器包括安装槽、支撑弹簧和平衡板,安装槽包括槽底和槽口,支撑弹簧安装在槽底的中部,平衡板的中部连接在支撑弹簧远离槽底的一端上,且支撑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平衡板的下端面与槽口平齐;平衡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推杆、第二推杆,所述压电感应器安装在槽底上,槽底上还安装有常闭开关,第一推杆朝向压电感应器,第二推杆朝向常闭开关,常闭开关串联在压电感应器与控制器之间。由于运输车辆通常是在进场时空车、出场时载货,因此为了节约用水,运输车辆进场时无需进行降尘处理,只需在运输车辆出场时进行降尘处理。将安装槽埋入路面中,槽口与地面平齐,并使安装槽上安装有压电感应器的一侧朝向出场一侧。运输车辆出场时,车轮首先碾压到平衡板上的靠近压电感应器的一侧,第一推杆压到压电感应器,此时压电感应器立即给控制器一个电讯号,即可控制相应的注水器开始注水;而当运输车辆进场时,车辆首先碾压到平衡板上靠近常闭开关的一侧,常闭开关立马断开,并且车辆在碾压整个平衡板的过程中,第二推杆将始终保持常闭开关断开,即使第一推杆压到压电感应器,电讯号也无法传递至控制器,从而也无法控制注水器开启注水,从而达到了运输车辆仅在出场时进行降尘处理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设有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数量均大于等于所述注水器数量。每个输入接口连接一个压电传感器,每个输出接口连接一个驱动装置,便于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每一个压电传感器的电讯号而单独控制每一个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门式喷水架包括竖架和横架,在竖架上距离路面1m的范围内设置有3-5个喷头,横架上的喷头均布在横架上。由于通常车轮上沾染的灰尘较多,在竖架上距离路面1m的范围内设置3-5个喷头可保证车轮能够被充分冲刷,保证降尘效果;而横架上的喷头均布设置有利于对运输的货物进行均匀的降尘处理。

进一步,还包括排水沟和沉淀池,排水沟连通沉淀池,沉淀池内设有水泵,水泵通过导管连通所述进水口。利用排水沟收集路面上的余水,在经沉淀池沉淀后将余水通过水泵泵送至储水筒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所述驱动装置为气泵。气缸反应灵敏,进而保证注水器注水的灵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筑施工用降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门式喷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行驶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注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门式喷水架1、竖架101、横架102、喷头103、输水管2、行驶感应装置3、槽底301、槽口302、支撑弹簧303、平衡板304、第一推杆305、第二推杆306、压电感应器307、常闭开关308、注水器4、储水筒401、活塞402、气缸403、气泵404、进水口405、出水口406、排水沟5、沉淀池6、水泵7。

实施例建筑施工用降尘系统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门式喷水架1、输水管2、行驶感应装置3、可编程控制器、排水沟5、沉淀池6和六个注水器4,门式喷水架1如附图1所示,门式喷水架1上设有喷头103,喷头103朝向门式喷水架1内侧,喷头103与输水管2连通,门式喷水架1包括横架102和两根竖架101,横架102架在两根竖架101之间,在竖架101上距离路面1m的范围内设置有四个喷头103,横架102上的喷头103均布在横架102上;行驶感应装置3如附图3所示,它包括六个联动机构和六个压电感应器307,联动机构包括安装槽、支撑弹簧303和平衡板304,安装槽包括槽底301和槽口302,支撑弹簧303安装在槽底301的中部,平衡板304的中部连接在支撑弹簧303远离槽底301的一端上,且支撑弹簧303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平衡板304的下端面与槽口302平齐,平衡板30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推杆305、第二推杆306,压电感应器307安装在槽底301上,槽底301上还安装有常闭开关308,第一推杆305朝向压电感应器307,第二推杆306朝向常闭开关308,常闭开关308串联在压电感应器307与可编程控制器之间,压电感应器307与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注水器4如附图4所示,它包括储水筒401、活塞402、气缸403和气泵404,活塞402滑动连接在储水筒401中,气缸403与活塞402和驱气泵404连接,储水筒401上设有进水口405和出水口406,出水口406与输水管2连通,气泵404电接可编程控制器,每个压电感应器307对应地连接一个气泵404;排水沟5连通沉淀池6,沉淀池6内设有水泵7,水泵7通过导管连通进水口405。

门式喷水架1的两根竖架101立于道路两侧,横架102横在路面上方。将行驶感应装置3埋入路面中,槽口302与地面平齐,并使安装槽上安装有压电感应器307的一侧朝向出场方向一侧。

运输车辆出场时,车轮首先碾压到平衡板304上的靠近压电感应器307的一侧,第一推杆305压到压电感应器307,此时压电感应器307立即给可编程控制器一个电讯号,触发可编程控制器开启一个对应的气泵404,即驱动一个伸缩机构推动一个活塞402运动,将储水筒401内的水通过输水管2压向喷头103,并从喷头103喷出后喷向经过门式喷水架1的运输车辆上,冲刷车辆表面的灰尘,尤其着重冲刷车轮,对运输车辆进行降尘处理。车速较慢时,注水器4将逐一地向喷头103注水;而车速较快时,不同数量注水器4水量的相互叠加,增加喷头103的喷水量,即可根据运输车辆的车速的快慢自动调节喷水量的大小,以保证对运输车辆的冲刷效果,保证降尘处理效果。

一分钟后,待储水筒401内的水喷完后,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气泵404将气缸403收回,同时再通过进水口405向储水筒401内注满水,即可进行下一运输车辆的降尘处理。

当运输车辆进场时,车辆首先碾压到平衡板304上靠近常闭开关308的一侧,常闭开关308立马断开,并且车辆在碾压整个平衡板304的过程中,第二推杆306将始终保持常闭开关308断开,即使第一推杆305压到压电感应器307,电讯号也无法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从而也无法控制注水器4开启注水,从而达到了运输车辆仅在出场时进行降尘处理的效果。

排水沟5设置在路面两侧,路面上的余水流入排水沟5中后再留到沉淀池6内,在经沉淀池6沉淀后将余水通过水泵7泵送至储水筒401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