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倒伏交通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067发布日期:2018-07-11 01:31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用交通锥,具体是一种抗倒伏交通锥。



背景技术:

交通锥是一种采用橡胶或塑料模压而成再配以反光材料的锥状物,一般放置于道路中间、施工段落、危险区域等,起到临时分割车流,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等作用,常被公路养护,交警、路政执法,工程施工等单位采用。

目前国内有两部关于交通锥的行业标准,分别是公安部发布的《锥形交通路标》(GA/T415——2003)以及交通部发布的《锥形交通路标》(JT/T595——2004),两个标准都对交通锥的技术标准,试验检验方法、外形、重量、反光性能、抗坠落性能、耐候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虽然标准对交通锥的高度及相对应的最小质量进行了规定,但实际上并不能有效解决倒伏问题,增加交通锥重量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得交通锥过于笨重不利于搬运。

为此,专利申请号“ZL201310658898.7”(公开号“10469534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跌式交通锥,该发明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通过弹簧安装反光锥,反光锥设有提手,反光锥表面贴有反光贴或者设有若干发光LED灯。该发明专利的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2)、反光锥由弹簧弹性支撑,所以在受到轻微撞击的情况下反光锥不会跌倒,同时,反光锥的弹性让位也可避免对车辆及行人带来二次伤害。

但是由于其并未改变传统交通锥的基本形式,防跌倒依然依靠底座重量与由底座几何性质带来的抗倾覆力矩,防倒伏性能提高并不大,而且设置弹簧之后结构复杂,提高加工成本,且不宜堆叠存放占用空间,给仓储和运输都带来诸多不利。因此,此种防跌式交通锥存在一定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通锥,改善传统交通锥受到大风及快速车辆的影响而易倾覆、被损坏,影响正常交通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倒伏交通锥,包括交通锥主体,交通锥主体为平置三角锥,所述交通锥主体的触地边的底面上均设置有配重条。

交通锥主体的触地边后端端部均设置有平衡尾,该平衡尾自所述触地边沿垂直于所述交通锥主体轴线方向向外延伸。

交通锥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提柄和设置在该提柄顶部的挂线环。

挂线环的一侧开设有一缺口,该缺口处设置有上弯钩和下弯钩;

所述上弯钩和下弯钩呈相互咬合的趋势,且于上弯钩的钩尖和下弯钩的钩尖之间留有间隙。

上述交通锥主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

一种抗倒伏式交通锥,该交通锥可用橡胶、再生橡胶,PVC、PE等塑料模压而成,结构包括一个平置三角锥,配重条,平衡尾、挂线环,提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抗倒伏交通锥通过将三角锥平置有效降低交通锥重心并加大了交通锥与路面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平衡尾大大增加交通锥的抗倾覆力矩,而且这种构造在受到迎面风压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倾覆而且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与路面贴合的更加紧密,产生良好的抗倒伏效果。另外,在该交通锥表面及提柄正面贴附反光膜可产生良好的警示效果。上部的挂线环不仅可作为移动交通锥的抓手而且可以将警戒线、彩旗线等设施卡入环中配合使用起到更好的警戒效果。除此之外,该交通锥与传统交通锥一样可以堆叠起来,节省空间,方便仓储、运输。该交通锥比传统路锥更加节省材料,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经济性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抗倒伏交通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交通锥后方查看视图。

图3是挂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抗倒伏交通锥的轴侧视图。

图5是一种抗倒伏交通锥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交通锥主体;2、配重条;3、反光膜;4、平衡尾;5、提柄;6、挂线环;7、上弯钩;8、下弯钩。

具体实施方式

交通锥也称路锥、警示路锥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养护、交通管制、事故救援等场合。目前采用的圆锥式或四棱锥式交通锥由于受风面积大、抗倾覆力矩偏小等原因在受到大风、过往车辆(特别是大型货车)带来的气流冲击时抗倾覆能力不足,常常出现车辆一过交通锥倒伏一大片的景象,若不及时扶正摆好就会被过往车辆碾压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倒伏的交通锥若滚落到正常行驶的车道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大多数应用交通锥的场合还需要派专人进行路锥看护,不仅增加人力成本,效果也不甚理想。针对此情况,本实用新型一改以往交通锥的设置形式,采用三角锥平置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交通锥重心高度,增加交通锥底部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而且这种三角锥表面在受到气流冲击时会产生向下的压力这三个因素都是有助于增强交通锥的稳定性的。

图1、4所示为一种抗倒伏交通锥示意图,包括交通锥主体1,交通锥主体1为平置三角锥,且该交通锥主体1的触地边的底面上均设置有配重条2。通过将三角锥平置有效降低交通锥重心并加大了交通锥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而且这种构造在受到迎面风压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倾覆而且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与路面贴合的更加紧密,产生良好的抗倒伏效果。该交通锥与传统交通锥一样可以堆叠起来,节省空间,方便仓储、运输。该交通锥比传统路锥更加节省材料,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经济性好。交通锥主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3,可产生良好的警示效果。

交通锥主体1的触地边后端端部均设置有图2、5所示的平衡尾4,该平衡尾4自交通锥主体1的触地边沿垂直于交通锥主体1轴线即垂直于三角锥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即水平方向延伸),有效增加了交通锥主体1的触地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尤其是增加的接触部分分置在交通锥主体1的触地边的外侧,使得在交通锥主体1受到一侧压力时,另一侧的抵抗力明显得到增强,从而通过设置平衡尾4大大增加交通锥的抗倾覆力矩。

交通锥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提柄5和设置在该提柄5顶部的挂线环6,上部的挂线环不仅可作为移动交通锥的抓手而且可以将警戒线、彩旗线等设施卡入环中配合使用起到更好的警戒效果。

由图3可见,挂线环6的一侧开设有一缺口,该缺口处设置有上弯钩7和下弯钩8;上弯钩7和下弯钩8呈相互咬合的趋势,且于上弯钩7的钩尖和下弯钩8的钩尖之间留有间隙,方便警戒线或彩旗线的穿挂和收起。

在实际应用中该抗倒伏交通锥设置于道路,锥尖朝来车方向(图5所示即为驾乘人员查看到的视图),平衡尾4朝去车方向(即车辆前进方向),提柄5向上,根据需要封闭路段的长度以10米间距为宜,依次将图1所示的交通锥设置于封闭区域的边缘。当车驶来时司机可观察到贴附与锥身即交通锥主体1上的反光膜3发出的反射光,而发现交通锥,进而采取避让措施。

当车辆经过时,一方面车辆所产生的气流作用于交通锥表面,这种几何形状会使气流对交通锥产生一种向下的压力使交通锥与路面贴合更紧,另一方面,平衡尾4延长了交通锥的倾覆支点,使得抗倾覆力矩大大增加,这两方面都有效增加了交通锥的抗倾覆性。另外,由于有配重条2(配重条重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和平衡尾4的重力使交通锥不会轻易被吹移。

当交通锥需要和警戒线配合使用时可将警戒线通过卡口卡入挂线环6内,该机构卡入方便,不易脱落,而且事后撤去警戒线时可直接抽出非常方便。

另外,当交通锥撤去时可以堆叠整理,节省空间,运输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倒伏交通锥可用橡胶、再生橡胶,PVC、PE等塑料模压而成,该交通锥结构包括一个平置三角锥,配重条,平衡尾、挂线环,提柄。该交通锥颠覆了传统路锥的设置形式,通过三角锥平置,有效降低交通锥重心,有效降低交通锥重心并加大了交通锥与路面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平衡尾大大增加交通锥的抗倾覆力矩,而且这种构造在受到迎面风压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倾覆而且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与路面贴合的更加紧密,产生良好的抗倒伏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平衡尾可有效增大交通锥的抗倾覆力矩也极大地增强了交通锥的抗倒伏性能。挂线环可与警戒线等配合使用也可作提手使用。该实用新型机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相比于传统交通锥节省材料,经济效益好。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