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9065发布日期:2018-06-30 09: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道路处处是硬化路面,城市变得很“硬”,不会呼吸,暴雨天气容易产生城市内涝。城市排水设施落后,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调查发现,以市中心状元路主干道为例,该道路因排水设施不完善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利影响,具体有:①通过路面表层渗入路基结构内部的水分,由于排水不畅,长期滞留在路基,严重影响路基强度,造成路基冲刷,严重时还会形成唧泥或断裂等;②路面是沥青路面,使得沥青从集料表面脱落造成各种病害;③夜间行车,由于城市路表面水分,路表水面将会对车灯光线造成反射现象,这种反射现象会引起驾驶员的错觉,进而会影响道路行车安全;④城市道路路表积水问题可能使堵车现象变得更为严重;⑤雨水主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无法渗透到地下,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及方法,将路面雨水通过横向排水和竖向排水的方式,加快了道路排水的速度,减少了路面积水量,避免出现洪峰,有效防治了城市的内涝,并将雨水层层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内,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地面,进行二次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框、生物滞留带、生态沟、蓄水池、汇水总管、吸附池、净水组件和提升泵,净水组件连接提升泵,汇水总管与净水组件均连通蓄水池,生态沟与汇水总管之间设有排水盲管,生态沟内设有溢水井,溢水井内设有过滤筛板,过滤筛板上均匀分布有筛孔,溢水井与吸附池之间设有导流管,生物滞留带设于挡土框内,挡土框由挡土板围合而成,挡土板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灌浆凹槽和锚固杆,灌浆凹槽内设有贯通孔,锚固杆的一端穿出贯通孔,挡土板的一侧设有凸块,挡土板的另一侧设有嵌槽,嵌槽与凸块相对应,吸附池内纵向分布有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池与蓄水池之间设有引流管,生物滞留带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覆土层、砂滤层、级配碎石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内设有排水导管,排水导管连通汇水总管。

进一步,净水组件包括物理过滤器和旋流分离器,物理过滤器连接旋流分离器,物理过滤器连通吸附池,旋流分离器连接提升泵,蓄水池中收集的雨水先进入物理过滤器中进行物理过滤,去除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再通过旋流分离器的离心作用,将雨水和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离,从而对雨水进行净化,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地面,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进一步,溢水井的内壁上对称分布有支撑柱,过滤筛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定位块,定位块的一侧设有卡口,卡口与支撑柱相对应,过滤筛板的设置不仅能够拦截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及有害物,还能拦截行人掉入溢水井内的物品,便于找回,过滤筛板与溢水井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时从上往下将定位块一侧的卡口卡住支撑柱的顶端,使得过滤筛板被限位固定,操作简单,拆卸后将过滤筛板上的污物清理,继续使用,经济效益高。

进一步,生态沟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透水砂层和卵石层,排水盲管设于卵石层内,种植土层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种植土层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种植土层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另一方面其不规则多孔结构起到减缓雨水下渗速度的作用,透水砂层透水性强,不会影响雨水下渗,且起到隔离作用,种植土层与卵石层相互不侵扰,不会充入各自的空隙内,卵石层孔隙大,可在暴雨时短暂贮存雨水,暴雨过后再下渗,减少路面积水,生态沟引导路面雨水下排,对雨水中混入的地面污染物有效过滤,减少了路面径流量,避免雨水口堵塞和路面积水现象,生态景观好。

进一步,相邻贯通孔之间的间距为50~60cm,合理控制相邻贯通孔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相邻锚固杆之间的间距,既不影响挡土板的结构稳定性,又能增强挡土板的抗剪强度。

进一步,蓄水池的外壁上设有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一方面对蓄水池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周围土壤的挤压、侵扰,另一方面防止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外渗,提高雨水的收集率,防止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渗入蓄水池内造成污染。

进一步,吸附池上设有检查井,检查井的设置便于维护人员定期对吸附池进行维护,将吸附池内的沉淀污物捞出,更换活性炭吸附层上的填料。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横向排水:路面雨水流经生态沟后,种植土层上的植物减少了雨水径流,减缓了雨水的下渗速度,滞留了雨水中的泥沙、大分子固体颗粒、有机物,透水砂层使滤过的雨水快速下渗,透水砂层之间的孔隙小,阻止雨水中残留的固体颗粒继续下渗,进入卵石层的雨水沿着卵石之间形成的曲径顺势进入排水盲管内,再排入汇水总管中,当生态沟内雨水满溢至溢水井的井口时,雨水从溢水井下流,经过滤筛板的过滤筛选作用,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及有害物拦截,滤过的雨水顺流而下,经导流管排入吸附池中,雨水进入吸附池后,活性炭吸附层将雨水中的有害物、固体悬浮物、色素及杂质进行吸附去除,使雨水得到初步净化,初净后的雨水经引流管引入蓄水池中储存起来;

(b)纵向排水:路面雨水流经生物滞留带后,得到初步净化,覆土层上的植物减少了雨水径流,减缓了雨水的下渗速度,滞留了雨水中的泥沙、大分子固体颗粒、有机物,砂滤层截留了雨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及胶体,级配碎石层将雨水导流入砾石层内,雨水在砾石层内横向迁移、纵向渗透,最终经排水导管流入汇水总管内,汇水总管将汇入的雨水统一排入蓄水池内储存起来;

(c)抽取利用:蓄水池中的雨水进入物理过滤器,物理过滤器将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再通过旋流分离器的离心作用,将雨水和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离,从而对雨水进行再次净化,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地面,用于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

(d)定期维护:每隔7~8d由维护人员打开溢水井,清理过滤筛板的表面,安装复位,损坏的则直接更换,并对导流管进行检修,同时进入检查井,将吸附池内的沉淀污物捞出,更换活性炭吸附层上的填料,并对引流管进行检修,降雨超过3天以上则维护时间缩短为2~3d。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流入生态沟内的雨水一部分直接下渗,经过阻截、截留、蓄流等作用,被初步过滤,去除了混入雨水中的大部分污物,另一部分雨水进入溢水井内快速下流,有效减少生态沟内堆积的雨水量,避免水量堆积过高流向路面,形成多股径流,造成洪峰,有效缓解生态沟的排水压力,分流排水,排水效率高;由于进入溢水井内的雨水未经处理,先经过滤筛板过滤除杂,再将雨水引入吸附池中,进行吸附净化,降低雨水中有害物的含量,再经引流管引入蓄水池中储存起来。

生物滞留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调蓄雨水,削减路面洪峰,通过蓄留、下渗和限流措施,减少路面积水量;二是净化雨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阻截、过滤,滞留雨水中的泥沙;三是以绿地形式布置,保持原有绿化功能,并美化了环境。覆土层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覆土层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覆土层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砂滤层可截留雨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胶体等,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砂滤层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级配碎石层介质随着雨水下渗逐渐流失,级配碎石层具有良好的透水与扩散应力、承载过渡作用,对砾石层起到保护作用,过渡了上层基质的压力,防止砾石层受压过大造成结构破坏,还利于雨水下渗,砾石层内设有排水导管,排水导管连通汇水总管,砾石层孔隙大小不一,利于雨水的流动,提高雨水的排出效率,通过排水导管流入汇水总管内,经汇水总管统一排入蓄水池内储存起来。

挡土框将生物滞留带围护起来,通过挡土板将生物滞留带与基坑周围的土壤隔开,避免土壤持续挤压生物滞留带,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不会出现基坑塌陷的现象。挡土板施工时,先将锚固杆的下端打入地表以下,提高挡土板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不容易受压倒塌或歪斜,稳定性高,锚固杆的上端则被限位在灌浆凹槽内,向灌浆凹槽内填入水泥浆,一方面将灌浆凹槽填满,将锚固杆的上端掩盖,免受外力侵扰,另一方面使得锚固杆的上端与挡土板粘结在一起,使得锚固杆不容易松动,挡土板就不容易动摇,稳定性就更好,且相邻挡土板之间粘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好,强度增大。相邻挡土板组装简单,将一侧挡土板的凸块嵌入到另一侧挡土板的嵌槽内,连成一体,不容易分离,一方受力,另一方阻止其发生位移,相互牵制,稳定性高。

本发明将路面雨水通过横向排水和竖向排水的方式,加快了道路排水的速度,减少了路面积水量,避免出现洪峰,有效防治了城市的内涝,并将雨水层层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内,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地面,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挡土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挡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相邻挡土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过滤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溢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土框;2-蓄水池;3-汇水总管;4-吸附池;5-提升泵;6-排水盲管;7-种植土层;8-透水砂层;9-卵石层;10-溢水井;11-过滤筛板;12-筛孔;13-支撑柱;14-定位块;15-卡口;16-导流管;17-挡土板;18-灌浆凹槽;19-锚固杆;20-贯通孔;21-凸块;22-嵌槽;23-活性炭吸附层;24-检查井;25-覆土层;26-砂滤层;27-级配碎石层;28-砾石层;29-排水导管;30-防渗土工布;31-物理过滤器;32-旋流分离器;33-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包括挡土框1、生物滞留带、生态沟、蓄水池2、汇水总管3、吸附池4、净水组件和提升泵5,净水组件连接提升泵5,汇水总管3与净水组件均连通蓄水池2,生态沟与汇水总管3之间设有排水盲管6,生态沟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土层7、透水砂层8和卵石层9,排水盲管6设于卵石层9内,种植土层7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种植土层7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种植土层7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另一方面其不规则多孔结构起到减缓雨水下渗速度的作用,透水砂层8透水性强,不会影响雨水下渗,且起到隔离作用,种植土层7与卵石层9相互不侵扰,不会充入各自的空隙内,卵石层9孔隙大,可在暴雨时短暂贮存雨水,暴雨过后再下渗,减少路面积水,生态沟引导路面雨水下排,对雨水中混入的地面污染物有效过滤,减少了路面径流量,避免雨水口堵塞和路面积水现象,生态景观好。初净后的雨水经排水盲管6排入汇水总管3内。

生态沟内设有溢水井10,溢水井10内设有过滤筛板11,过滤筛板11上均匀分布有筛孔12,当生态沟内雨水量过多时,就会满溢至溢水井10的井口,从溢水井10下排,雨水通过过滤筛板11时,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及固体杂质被阻挡在过滤筛板11上,只有水分子及小分子物质能通过筛孔12,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过滤筛板11还能拦截行人掉入溢水井10内的物品,便于找回,溢水井10的内壁上对称分布有支撑柱13,过滤筛板11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定位块14,定位块14的一侧设有卡口15,卡口15与支撑柱13相对应,过滤筛板11与溢水井10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时从上往下将定位块14一侧的卡口15卡住支撑柱13的顶端,使得过滤筛板11被限位固定,操作简单,拆卸后将过滤筛板11上的污物清理,继续使用,经济效益高。溢水井10与吸附池4之间设有导流管16,初滤后的雨水经导流管16排入吸附池4中。

生物滞留带设于挡土框1内,挡土框1由挡土板17围合而成,挡土框1将生物滞留带围护起来,通过挡土板17将生物滞留带与基坑周围的土壤隔开,避免土壤持续挤压生物滞留带,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不会出现基坑塌陷的现象。挡土板17的顶面上分别设有灌浆凹槽18和锚固杆19,灌浆凹槽18内设有贯通孔20,锚固杆19的一端穿出贯通孔20,施工时将锚固杆19的下端打入地表以下,提高挡土板17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不容易受压倒塌或歪斜,稳定性高,锚固杆19的上端则被限位在灌浆凹槽18内,向灌浆凹槽18内填入水泥浆,一方面将灌浆凹槽18填满,将锚固杆19的上端掩盖,免受外力侵扰,另一方面使得锚固杆19的上端与挡土板17粘结在一起,使得锚固杆19不容易松动,挡土板17就不容易动摇,稳定性就更好,且相邻挡土板17之间粘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好,强度增大。挡土板17的一侧设有凸块21,挡土板17的另一侧设有嵌槽22,嵌槽22与凸块21相对应,相邻挡土板17组装简单,将一侧挡土板17的凸块21嵌入到另一侧挡土板17的嵌槽22内,连成一体,不容易分离,一方受力,另一方阻止其发生位移,相互牵制,稳定性高。相邻贯通孔20之间的间距为50~60cm,合理控制相邻贯通孔20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相邻锚固杆19之间的间距,既不影响挡土板17的结构稳定性,又能增强挡土板17的抗剪强度。

吸附池4内纵向分布有活性炭吸附层23,活性炭吸附层23能将进入吸附池4内的雨水中的大部分有害物、固体悬浮物、色素及杂质进行吸附去除,使得雨水得到初步净化。吸附池4上设有检查井24,检查井24的设置便于维护人员定期对吸附池4进行维护,将吸附池4内的沉淀污物捞出,更换活性炭吸附层23上的填料。吸附池4与蓄水池2之间设有引流管33,被吸附净化后的雨水通过引流管33引入蓄水池2中储存起来。

生物滞留带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覆土层25、砂滤层26、级配碎石层27和砾石层28,覆土层25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覆土层25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覆土层25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砂滤层26可截留雨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胶体等,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砂滤层26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级配碎石层27介质随着雨水下渗逐渐流失,级配碎石层27具有良好的透水与扩散应力、承载过渡作用,对砾石层28起到保护作用,过渡了上层基质的压力,防止砾石层28受压过大造成结构破坏,还利于雨水下渗,砾石层28内设有排水导管29,排水导管29连通汇水总管3,砾石层28孔隙大小不一,利于雨水的流动,提高雨水的排出效率,通过排水导管29流入汇水总管3内,经汇水总管3统一排入蓄水池2内储存起来。生物滞留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调蓄雨水,削减路面洪峰,通过蓄留、下渗和限流措施,减少路面积水量;二是净化雨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阻截、过滤,滞留雨水中的泥沙;三是以绿地形式布置,保持原有绿化功能,并美化了环境。蓄水池2作为暂存雨水的容器,埋设于地下,不占用地上空间,隐蔽又安全,扩大了地面土地的利用率,也不容易遭到破坏,使用寿命长。蓄水池2的外壁上设有防渗土工布30,防渗土工布30一方面对蓄水池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周围土壤的挤压、侵扰,另一方面防止蓄水池2内收集的雨水外渗,提高雨水的收集率,防止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渗入蓄水池2内造成污染。

净水组件包括物理过滤器31和旋流分离器32,物理过滤器31连接旋流分离器32,物理过滤器31连通吸附池4,旋流分离器32连接提升泵5,蓄水池2中收集的雨水先进入物理过滤器31中进行物理过滤,去除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再通过旋流分离器32的离心作用,将雨水和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离,从而对雨水进行净化,通过提升泵5提升至地面,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横向排水:路面雨水流经生态沟后,种植土层7上的植物减少了雨水径流,减缓了雨水的下渗速度,滞留了雨水中的泥沙、大分子固体颗粒、有机物,透水砂层8使滤过的雨水快速下渗,透水砂层8之间的孔隙小,阻止雨水中残留的固体颗粒继续下渗,进入卵石层9的雨水沿着卵石之间形成的曲径顺势进入排水盲管6内,再排入汇水总管3中,当生态沟内雨水满溢至溢水井10的井口时,雨水从溢水井10下流,经过滤筛板11的过滤筛选作用,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及固体杂质拦截,滤过的雨水顺流而下,经导流管16排入吸附池4中,雨水进入吸附池4后,活性炭吸附层23将雨水中的有害物、固体悬浮物、色素及杂质进行吸附去除,使雨水得到初步净化,初净后的雨水经引流管33引入蓄水池2中储存起来,流入生态沟内的雨水一部分直接下渗,经过阻截、截留、蓄流等作用,被初步过滤,去除了混入雨水中的大部分污物,另一部分雨水进入溢水井10内快速下流,有效减少生态沟内堆积的雨水量,避免水量堆积过高流向路面,形成多股径流,造成洪峰,有效缓解生态沟的排水压力,分流排水,排水效率高;由于进入溢水井10内的雨水未经处理,先经过滤筛板11过滤除杂,再将雨水引入吸附池4中,进行吸附净化,降低雨水中有害物的含量,便于收集利用。

(b)纵向排水:路面雨水流经生物滞留带后,得到初步净化,覆土层25上的植物减少了雨水径流,减缓了雨水的下渗速度,滞留了雨水中的泥沙、大分子固体颗粒、有机物,砂滤层26截留了雨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及胶体,级配碎石层27将雨水导流入砾石层28内,雨水在砾石层28内横向迁移、纵向渗透,最终经排水导管29流入汇水总管3内,汇水总管3将汇入的雨水统一排入蓄水池2内储存起来,生物滞留带的蓄水量大,渗透效果好,保持雨水快速下渗,有效缓解路面排水压力,不通过任何外界能源帮助的情况下雨水在生物滞留带的层间横向迁移、纵向流动,雨水穿过不同的过滤基质,产生不同的净化效果,有效去除雨水冲刷路面时混入的污染物及有害物,通过蓄水池2暂存起来,便于随时调用。

(c)抽取利用:蓄水池2中的雨水进入物理过滤器31,物理过滤器31将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再通过旋流分离器32的离心作用,将雨水和悬浮颗粒物进行分离,从而对雨水进行再次净化,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提升泵5提升至地面,用于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通过物理过滤器31和旋流分离器32的配合,将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去除,转化为可二次使用的水资源,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d)定期维护:每隔7~8d由维护人员打开溢水井10,清理过滤筛板11的表面,安装复位,损坏的则直接更换,并对导流管16进行检修,同时进入检查井24,将吸附池4内的沉淀污物捞出,更换活性炭吸附层23上的填料,并对引流管33进行检修,定期对系统各排水管道、过滤部件进行维护,可保证系统运行稳健,保持高效的净水效率及雨水收集量。降雨超过3天以上则维护时间缩短为2~3d,降雨天雨水量过大,需要及时维护,避免各管道及过滤部件堵塞,影响系统的运行。

流入生态沟内的雨水一部分直接下渗,经过阻截、截留、蓄流等作用,被初步过滤,去除了混入雨水中的大部分污物,另一部分雨水进入溢水井10内快速下流,有效减少生态沟内堆积的雨水量,避免水量堆积过高流向路面,形成多股径流,造成洪峰,有效缓解生态沟的排水压力,分流排水,排水效率高;由于进入溢水井10内的雨水未经处理,先经过滤筛板11过滤除杂,再将雨水引入吸附池4中,进行吸附净化,降低雨水中有害物的含量,再经引流管33引入蓄水池2中储存起来。

生物滞留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调蓄雨水,削减路面洪峰,通过蓄留、下渗和限流措施,减少路面积水量;二是净化雨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阻截、过滤,滞留雨水中的泥沙;三是以绿地形式布置,保持原有绿化功能,并美化了环境。覆土层25一方面为植物提供养料,成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雨水流经覆土层25时,通过生物作用降解雨水滞留在覆土层25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的养分,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生态效益高。砂滤层26可截留雨水中的大分子固体颗粒、胶体等,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砂滤层26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级配碎石层27介质随着雨水下渗逐渐流失,级配碎石层27具有良好的透水与扩散应力、承载过渡作用,对砾石层28起到保护作用,过渡了上层基质的压力,防止砾石层28受压过大造成结构破坏,还利于雨水下渗,砾石层28内设有排水导管29,排水导管29连通汇水总管3,砾石层28孔隙大小不一,利于雨水的流动,提高雨水的排出效率,通过排水导管29流入汇水总管3内,经汇水总管3统一排入蓄水池2内储存起来。

挡土框1将生物滞留带围护起来,通过挡土板17将生物滞留带与基坑周围的土壤隔开,避免土壤持续挤压生物滞留带,影响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不会出现基坑塌陷的现象。挡土板17施工时,先将锚固杆19的下端打入地表以下,提高挡土板17与地面的连接强度,不容易受压倒塌或歪斜,稳定性高,锚固杆19的上端则被限位在灌浆凹槽18内,向灌浆凹槽18内填入水泥浆,一方面将灌浆凹槽18填满,将锚固杆19的上端掩盖,免受外力侵扰,另一方面使得锚固杆19的上端与挡土板17粘结在一起,使得锚固杆19不容易松动,挡土板17就不容易动摇,稳定性就更好,且相邻挡土板17之间粘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好,强度增大。相邻挡土板17组装简单,将一侧挡土板17的凸块21嵌入到另一侧挡土板17的嵌槽22内,连成一体,不容易分离,一方受力,另一方阻止其发生位移,相互牵制,稳定性高。

本发明将路面雨水通过横向排水和竖向排水的方式,加快了道路排水的速度,减少了路面积水量,避免出现洪峰,有效防治了城市的内涝,并将雨水层层过滤、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2内,通过提升泵5提升至地面,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