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783发布日期:2018-11-09 20:4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坪建设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众多高楼拔地而起,每个城市都在争先做地标建筑,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高楼的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高楼建成以后必然要解决消防问题,由此国家已经开始逐渐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超过100米的大楼楼顶必须设定一个直升机坪,用于消防救援作用,因此屋顶直升机坪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而直升机坪的建设面临众多施工问题,其中减震就是其中一方面的问题,直升机的降落将会对大楼楼梯产生一定的噪音,将会对楼内的用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另外直升机的降落的有可能会与直升机坪产生共振,严重时有可能会影响到大楼的主体承重结构,而目前设计的直升机停机坪大部分并没有减震系统,或者传统的弹性降落板,而弹性降落板是紧贴在但楼楼顶铺设的一层减震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共振,但是噪音方面并不是很理想。

因此,发明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出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包括弹性降落板,直升机坪,平台体,撑杆,连接头,液压缸,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降落板用来减少震动增加缓冲,所述直升机坪用于停放直升机平台,所述平台体是用来支撑弹性降落板的平台,所述撑杆与平台体焊接,支撑弹性降落板及直升机,所述连接头是撑杆的旋转轴,所述液压缸与撑杆焊接,提供撑杆支撑力以及升降的操控,所述底架固定在直升机坪上,采用下嵌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降落板用来减少震动,增加缓冲,提供直升机平稳柔软的降落体验,直接铺设在支撑结构的平台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台体是支撑结构的一个部件,用来支撑弹性降落板的平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撑杆是支撑结构的一个部件,与平台体焊接,支撑弹性降落板及直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头是支撑结构的一个部件,是撑杆的旋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固定在直升机坪上,采用下嵌安装固定,使弹性降落板下降后与直升机坪表面相平。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升起,直升机降落的时候能够大大减少对大楼的楼顶的冲击,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直升机降落的时候对楼顶震动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主要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弹性降落板,2、直升机坪,3、平台体,4、撑杆,5、连接头,6、液压缸,7、底架,升降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包括,直升机坪2,平台体3及升降装置8所述平台体3用于承载用来减少震动增加缓冲的弹性降落板1,升降装置8设置在直升机坪2的容腔内,所述容腔用于在升降装置8下降时收纳平台体3。

升降装置8设置在直升机坪2的容腔内,所述容腔用于在升降装置8下降时收纳平台体3,升降装置上升时,直升机坪2突伸出容腔外,用于直升机的降落。升降装置8降落,平台体也随之下降嵌入在容腔内,铺设在平台体上的弹性降落板下降后与直升机坪表面相平。

升降装置8包括:多个撑杆4、连接头5、液压缸6及底架7,其中,所述底架7采用下嵌安装的方式固定在直升机坪2上,底架7上设置液压缸6及撑杆4,所述液压缸6与撑杆4焊接,提供撑杆4支撑力以及升降的操控,所述撑杆4与平台体3焊接,多个撑杆间设置用于可旋转并轴连接的连接头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升降直升机坪弹性降落板工作原理:直升机降落时,为减少噪音及对楼体的共振,则需要升高弹性降落板,弹性降落板在没有升起时是与直升机坪在同一平面,升高时,液压缸工作,将撑杆支撑起来,撑杆一侧固定,另一侧有滑轮,升高撑杆,平台体则会升高,则弹性降落板也会升高,升高后直升机降落,平稳降落后弹性降落板降下,减少共振及噪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