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性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782发布日期:2018-11-09 20:4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应用于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后的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的发展,其微创、高效、安全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因而介入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刀手术。但是因股动脉上粗大的动脉鞘的植入,穿刺部位的压迫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的被报道,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穿刺通道较大,较高的动脉血压使穿刺部位出血,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制动不良或压迫装置固定不可靠,无效的穿刺点压迫导致穿刺部位出血。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股动脉鞘拔出后需医生徒手压迫穿刺点10-15分钟,待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后实施加压包扎。其问题在于:一,医生徒手压迫过程中需要使用左手食指和中指以较大的力气压迫压迫穿刺部位,手处于强迫姿势后几分钟即会僵硬、麻木,对加压包扎过程造成较大的困难,常常需要助手帮助进行;二,目前国内医师使用的加压包扎方式不尽相同,如,部分医生使用弹力绷带十字形多次缠绕腰腿部,绷带贴附于患者皮肤一方面可导致压迫完毕拆除绷带时皮肤粘连造成的疼痛,另一方面压迫过程中持续的牵引张力会导致贴附处皮肤产生水泡、破溃,此外,粘性弹力绷带上的粘胶还会残留在患者皮肤上,清除起来也比较困难。部分医生因无专用压迫装置,需要使用沙袋等自制加压物压迫于穿刺部位上,其压迫面积过大,且压力无法调节,这会使压力无法集中于穿刺点周围导致无效压迫或者过度压迫,而且加压物相对于穿刺点不固定,患者髋部稍有活动时即可发生压迫物的移位,这些都将直接导致压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点对于患者有意识障碍或睡眠时、以及幼儿无法遵嘱时尤为重要和关键。

目前,中国专利库中公开的股动脉压迫装置主要分为两类:支架式和带式。支架式股动脉压迫装置一般通过固定在床上或腿上的支架,将支架上设置的加压头固定在穿刺点局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固定在床上的底座可使加压头和穿刺点现对固定,但压迫过程中患者相对于病床丝毫无法移动,造成患者极大的不适和痛苦;二,固定在腿上的支架可使加压头和大腿相对固定,患者腿部可有一定活动,但是轻微的活动即可造成加压头和穿刺点的位置变化,导致无效加压。带式股动脉压迫装置克服了支架式压迫装置的部分问题(如患者完全被固定在床上,压迫点移位等),但是仍存在很大问题:一,过于简单的设计使操作过于复杂,其加压带缠绕方式与传统的加压绷带缠绕方式类似,使用时仍需助手和患者的配合;二,压迫的力量无法调节,压力过小导致穿刺点出血,压力过大导致下肢动脉缺血或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加压装置的加压头部增设了气囊或旋钮型的压力调节装置,二是使用血管缝合器或血管封堵器将穿刺点进行缝合或封堵,进而减少患者加压止血的压迫时间。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前者在压迫过程中需医生定期调节气囊压力或加压头长度来调节压迫力度,需要医生付出较多精力,造成较大工作负担,后者费用昂贵,且血管缝合或封堵的效果并不确切(缝合或封堵在皮肤下进行,无法直视其过程),临床上无法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该装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技术方案,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医生操作和使用的、能可靠压迫止血的、可增加患者舒适体验、可直视穿刺点压迫情况的限位性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加压盘的中心处设置有活塞形凹槽,内嵌有弹性装置及加压杆,加压杆可随头端压力变化而上下活动以维持加压力量的恒定。加压杆头端设置带有有弹性凹槽的加压垫,可限制股动脉的活动,以维持加压垫与穿刺点的相对位置。在加压盘的周边均匀分布有三个回穿凹槽,固定带可回穿固定在此处。在头侧的两条固定带上设计有弹性加压带,其通过魔术贴粘扣与固定带固定,进而用来调整压迫力度。固定底盘覆盖双侧的腰部及压迫侧的臀部和大腿中上部,并在压迫侧内衬弹性钢条以起到对髋关节的限位作用。此外,为实现直视穿刺点压迫情况的目的,固定盘及加压盘主体材料设计为透明材质 (如工程塑料等)。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由于加压垫上的股动脉限位凹槽、宽大的固定带和固定底盘、固定地盘上内衬的弹性限位钢条等设计,可保证压迫垫与穿刺点的位置固定,可避免压迫点的移位造成穿刺点的出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由于加压盘的弹性加压垫、固定盘与加压盘之间的弹性装置、固定带上的弹性加压带等设计,可保证加压装置对穿刺点的压迫在髋关节活动时仍维持一定的压力,避免髋关节活动时的压迫力减小造成穿刺点的出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由于固定地盘和固定带的透气网孔材料设计、加压垫的弹性材料和透气网孔设计,可在保证压迫止血效果前提下提高患者压迫过程中的舒适体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由于固定盘和加压盘的主体材质为透明材料,可在压迫止血过程中直视穿刺点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中的限位性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安装在股动脉穿刺术后腰腿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中的固定盘及压迫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中的限位性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固定底盘及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1,加压垫;1-2,加压盘;1-3,加压杆;1-4,固定盘;1-5,弹簧装置;1-6,固定带回穿凹槽;

2-1,弹性加压带;2-2,魔术贴钩面;2-3,固定带;2-4,魔术贴毛面;2-5,固定底盘;2-6,弹性限位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首先,将固定底盘(2-5)预置在患者身体下方,使其覆盖其腰部、压迫侧臀部及大腿中上部,弹性限位钢条(2-6)置于压迫侧腰部至大腿中上部。然后,拔出动脉鞘并将加压盘(1-2)的加压垫(1-1) 对准穿刺点进行压迫(加压垫的凹槽需与股动脉的走行基本一致)。此后,将固定带(2-3)的头端穿过固定盘的回穿凹槽(1-6)处,并将其魔术贴粘扣(2-2与2-4粘合)固定(注意固定带的张力无需过大以免压迫力过大不利于加压带的调节)。最后,触摸足背动脉的搏动确定压迫力度的大小,并根据压迫力度调整弹性加压带(2-2)头端在固定带(2-3)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压迫的力度。压迫止血过程中可通过透明的固定盘(1-4)和加压盘(1-2)来观察穿刺点压迫情况,可及时发现穿刺点的出血、破溃等并发症。在压迫止血过程中,牢固固定的宽大的固定带(2-3)、固定底盘(2-5)和弹性限位钢条(2-6)在限制髋关节的过度活动时,可减轻患者完全被固定的不适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