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406发布日期:2019-04-02 23:4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轨枕,尤其是添加纤维增强材料的钢筋混凝土轨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重载铁路运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重载铁路运输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而受到世界各国铁路的广泛重视,已被国际上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不仅在一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煤炭和矿石等大宗货物运量占有较大比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发展重载铁路,大量开行重载列车,而且在欧洲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运干线上也开始开行重载列车。重载铁路发展过程中,增加轴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世界上部分国家在重载铁路中已开始运营30吨轴重及以上的重载列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由于重载列车速度的提高、轴重及运量的增加,相应地增大了对线路的作用,使得在大轴重、高密度的运营条件下,轨道结构伤损增加,线路设备病害发生和发展速度加快。

轨枕是轨道结构的关键部件,承受着来自钢轨的各向荷载并传递于道床,同时有效保持轨道的轨距、轨向等几何形态。轨枕按其材质分为木枕、混凝土枕、钢枕和复合材料轨枕等。随着高速、重载铁路发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已在世界铁路运输行业中的主要结构形式。混凝土枕的特点是自重大、刚度大、保持轨道几何能力强,有利于提高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但随着重载运输的发展,现场调研显示混凝土轨枕在大轴重、大运量重载铁路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损现象,主要形式包括承轨面磨损、挡肩破损、轨枕轨下及中间截面横向裂纹等。因此,结合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的工程背景,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性能优良的轨枕结构,控制轨枕伤损和劣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延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使用寿命。

专利CN103790078A,公开了一种变厚框架式无砟轨道板,其底板(6)为长方体,在底板一个面上,沿长方体长度方向轴线(5)对称设有凸台(4),沿凸台上表面的长度方向均布有承轨台(8),底板上设有通孔(9),通孔处于凸台之间,在底板、凸台中布设有玻璃纤维增强筋,底板、凸台、承轨台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一体浇注成型,底板形成通过横向加筋混凝土结构(10)连接的框架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由水泥、石英砂、石英粉、硅灰、减水剂、钢纤维配制而成。该轨道板,为一体成型,纤维增强材料均匀布置在整个轨道板中,虽然强度增强,但弹塑性增大,应变变大,尤其在重载条件下,轨距的形变也会增大,同时纤维材料需要整体添加,其成本也会提高。

专利CN05153674A,公开了一种轨距挡板(3),由玄武岩纤维合成材料制成,玄武岩纤维合成材料的组分和组分的重量份配比包括:玄武岩纤维20~60份;聚氨酯20~40份;环氧树脂15~40份;稀释剂5~20份。橡胶垫板(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挡板座(4),挡板座(4)由玄武岩纤维合成材料制成。实际上,仅仅为局部部件采用纤维材料制成,与轨枕本体是分体的,由于该部件与混凝土轨枕材质不一致,导致其接触面上容易磨损松动,造成隐患。

而专利CN105040531所述公开的,弹性轨枕包括轨枕本体(2)和设置于轨枕本体下方的弹性垫(1),弹性垫通过粘结剂与轨枕本体的下表面粘结,并通过锚钉(3)与轨枕本体固定在一起。设置位置导致整体弹性变化过大,而且也会导致接触面受损。

专利CN101457504A公开的增强纤维合成轨枕(1),由增强纤维材料、纤维毡或编织布经树脂浸渍,通过设计截面形状的成型模具拉挤成型,并使之在模具内固化;增强纤维由高强度的玻璃纤维丝或玄武岩纤维丝或其他高强度、绝缘的纤维丝制作的无捻粗纱构成;设计截面形状可为中空结构,其内可填充砂石填料等。其采用空心设置,虽然省材料,仍然是均匀设置,而且受力较小,不能适应重载铁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通过设计在混凝土轨枕生产过程中在特定区域内掺入纤维材料,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和抗裂性能,并很好的适应轨枕受力情况,从而提高混凝土轨枕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所述轨枕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轨枕包括:轨枕本体和承轨区,所述承轨区表面为钢轨卡接座,所述承轨区为两块,分别位于轨枕两侧钢轨的下方,并位于所述轨枕本体上方;只在所述承轨区掺入纤维增强材料,并在所述轨枕本体中配置加强筋,所述纤维增强材料主要布置在钢轨支承面下方的主要受力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材料根据所述轨枕所受应力情况进行不均匀布置,即:应力越大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多,应力越小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少。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轨枕的轨下截面高度为230~250mm,枕中截面为190~210mm,轨枕底面宽为270~320mm,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材料采用玄武岩纤维或钢纤维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采用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丝。

进一步地,钢轨直接放置于承轨区表面,并通过所述钢轨卡接座进行卡接。

一种如上述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的制造方法,采用两个浇筑管道,所述两个浇筑管道:一个浇筑纯混凝土材料,另一个浇筑最大纤维增强材料配比的混合料,所述两个浇筑管道均连接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具有搅拌器,同时浇筑,先浇筑轨枕本体,然后浇筑承轨区,根据预设不同区域的纤维增强材料配比,同时浇筑,控制不同浇筑管道的出料速度,达到预设配比。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不同区域的纤维增强材料配比,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确定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纤维增强材料配比的布置,应力越大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多,应力越小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少。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采用一体成型设计,轨枕受力均匀,整体性、耐久性提高,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只在特定区域加入纤维材料,能够适应轨枕的受力情况,保持整体刚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耐久性;采用特定方式进行纤维材料的布置,可以更好的使轨枕适应重载铁路的应力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轨枕的立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轨枕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轨枕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所述轨枕为一体浇筑成型,所述轨枕包括:轨枕本体3和承轨区2,所述承轨区2表面为钢轨卡接座,所述承轨区2为两块,分别位于轨枕两侧钢轨的下方,并位于所述轨枕本体上方;只在所述承轨区2掺入纤维增强材料,并在所述轨枕本体中配置加强筋1,所述纤维增强材料主要布置在钢轨支承面下方的主要受力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材料根据所述轨枕所受应力情况进行不均匀布置,即:应力越大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多,应力越小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少。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轨枕的轨下截面高度为230~250mm,枕中截面为190~210mm,轨枕底面宽为270~320mm,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材料采用玄武岩纤维或钢纤维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1采用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丝。

进一步地,钢轨直接放置于承轨区表面,并通过所述钢轨卡接座进行卡接。

一种如上述纤维增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的制造方法,采用两个浇筑管道,所述两个浇筑管道:一个浇筑纯混凝土材料,另一个浇筑最大纤维增强材料配比的混合料,所述两个浇筑管道均连接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具有搅拌器,同时浇筑,先浇筑轨枕本体,然后浇筑承轨区,根据预设不同区域的纤维增强材料配比,同时浇筑,控制不同浇筑管道的出料速度,达到预设配比。也可以采用多段浇筑的方式,将承轨区按照应力分布情况分为N段,N≥3,在不同段浇筑不同纤维配比的混合料,由于同样路段的轨枕的应力分布基本相似,采用多段浇筑的方式可以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不同区域的纤维增强材料配比,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确定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纤维增强材料配比的布置,应力越大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多,应力越小区域纤维增强材料布置越少。采用多段浇筑的方式,也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确定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应力分布情况,将承轨区分为N段,不同的段采用不同的纤维配比混合料。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