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透水砖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3363发布日期:2019-05-11 00:1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透水砖砌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透水砖砌块,尤其涉及市政工作程的透水砖砌块。



背景技术:

透水砖砌块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人行道地面铺装、小区、园林、水工等领域。透水砌块的铺装具有灵活、施工便利、经济实用、美化环境,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城透水砖砌块。但现有的产品结构中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和美观性都不尽人意,在现有技术中,结构简单,透水性能差,在市政工程领域铺设的透水砖砌块,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缝隙被粉尘堵塞后就不透水,而且铺砌时底还要浇混凝土稳定层,如果全垫混合料透水砖铺在上面人踩会下沉变形,因每块都是单独的个体没有互锁,这样当面层的水渗下来也被稳定层堵住还是渗不到地表层,维护需用吸尘将堵塞在缝隙中的粉尘吸出,即使这样还是达不到初使效果,费钱费力,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国家发巨资打造的海绵城市,因透水砖产品的缺陷而达不到海绵城市的效果,因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资源浪费,因此实用新型一种能可持久透水的砌块己成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透水砖砌块,解决透水和结构单一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透水砖砌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侧面的两端四角上相对镜像设置的第一鱼钩形凸头和第二鱼钩形凸头,其凸头延伸端设置有第一倒角面和第二倒角面,所述其凸头往中间延伸镜像设置的有第一回钩形凹槽和第二回钩形凹槽、再往中间延伸镜像设置的有第一圆孤形凸头和第二圆孤形凸头和最中间镜像设置的有第一剑头形凹槽;所述主体设置有下端面和上端面,其下端阵列设置有透水孔,其孔为盲孔,所述表面设置有菱形花纹和粗细搭配的表面或变为全粗的表面,在其表面花纹中添加荧光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的两端四角各镜像设置有第一鱼钩形凸头和第二鱼钩形凸头,其凸头与相邻砌块凸头拼接后形成一个与第一剑头形凹槽相匹配的凸头,其凸头与凹槽相互嵌合后形成第一道卡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圆孤形凸头和所述第二圆孤形凸头与相邻砌块的第一回钩形凹槽和第二回钩形凹槽相匹配,其凸头与凹槽对接后形成第二道卡锁,所述的第一回钩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回钩形凹槽的延伸方向相对或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的中间镜向设置的有第一剑头形凹槽,其凹槽与所述第一鱼钩形凸头和相邻的所述第二鱼钩形凸头拼接后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的两端四角镜像设置有第一鱼钩形凸头和第二鱼钩形凸头的角部延伸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面和第二倒角面,其砌块凸头倒角后,与相邻砌块拼接后留下橄榄形注浆孔或固定孔 A;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上表面两头设置有<形和>形花纹,中间设置有菱形花纹,或变为其它形状,例如,橄榄形、圆形、正多边形、梅花形、长方形等;所述主体的表面上的菱形花纹还可以为多个 (1个至五个交叉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表面花纹或变为从其上端面贯穿于下端面全通的生态孔,其结构刚好能限制砌块向下、向上、横向三面运动形成桥拱式卡锁,解决现有产品链条式卡锁的缺陷,设置从上端面贯穿于下端面全通的生态孔后,能应用于护坡领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上的菱形花纹为三个并列设置,并且菱形花纹为矩形和正多边形交叉设置,当然还能变成其它形状,通过表面交叉设置不同形状的花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体下端阵列设置有由下端起始于上端面差1cm未通的于上端面的透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透水孔为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透水孔的底部与所述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或大于1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结构经过两道相互卡锁和注浆孔注浆后使砌块无法向上、向下、和横向运动、形成桥拱式卡锁,使基础无需浇注混凝土稳定层,直接铺设混合料使雨水直接渗入地表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主体的上端面或花纹中添加荧光粉、夜间便于行人行走,也增加美光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主体的结构边缘结构变为四周为平边形,四角设置有圆孤形倒角,砌块与砌块拼接后会留下圆形注浆孔,注浆后使砌块连成一整片产生更牢固的稳定牲,铺砌时无须浇注凝土稳定层只需铺设混合料,人踩踏后也不会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在第一鱼钩形凸头和第二鱼钩形凸头上延伸分别设置第一倒角面和第二倒角面,从而实现了第一鱼钩形凸头与相邻砌块第一鱼钩形凸头相拼接后嵌合到相邻砌块第一剑头形凹槽中时,构成一个橄榄形注浆孔或固定通孔,向固定通孔中插入铁棒撬紧,使每个砌块相互之间进一步卡紧,然后往固定孔A中导入凝固剂或水泥浆(例如有色水泥浆或向孔打入纤维棒或橡胶棒等),待凝固剂凝固后使砌块连成整片无法向其厚度方向,向上、向下、和横向运动,从而避免了铺设完成的砌块因基础不实人踩蹋后发生塌陷、变形。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铺设的透水砌块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其基础就不用打混凝土稳定层,基础直接铺混合料,这样表面的水透下来直接渗到地表层,这样就解决因混凝土稳定层阻隔使水无法渗入地表敝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且美观大方真正达到海绵城市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护坡领域时只需将表面花纹做成从上表面贯穿于下底面的生态孔,其砌块经过注浆孔注浆后,形成多道卡锁,限制了砌块向上、向下、横向三面卡锁,即使基础单位下沉也能保持原样。解决原有产品链条式卡锁会随着地面沉降而沉降的缺陷,使用本实用新型就解决原有产品的缺陷。经过砌块中间表面设置有从上端面贯穿于下端面的生态孔,这样就适用于护坡领域。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形透水砖砌块立体示意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形透水砖砌块立体示意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铺砌后形成注浆孔的砌块主视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砌块设置透水孔示意图;

图5示意性表示边缘设置为平边和四角设置有圆孤形倒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意性表示边缘设置为平边和四角设置有圆孤形倒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平边透水砌块铺砌后形成注浆孔示意图;

图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一种实施方式的砌块底部设置有透水孔示意图;

图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护坡砌块的立体主视图;

图10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护坡砌块的铺设后的铺砌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透水砖砌块包括主体1。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为呈长条或正方形状的主体。在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鱼钩形凸头16、第二鱼钩形凸头17,其角部设置有第一倒角面142和第二倒角面132,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第一凸头11、第二凸头12、和中间设置有第一剑头形凹槽,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分别在主体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现以主体1的侧面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的侧面上,镜像设置有第一鱼钩形凸头16、第二鱼钩形凸头17,其凸头往中间延伸端镜像设置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其凹槽往中间延伸端镜像设置第一凸头11、第二凸头12、再往中间延伸镜像设置第一剑头形凹槽15,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分别在主体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主体1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相互镜像设置。第一凸头11一端与主体1的侧面相互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延伸的延伸端。同样的,第二凸头12一端主体1的侧面相互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延伸的延伸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头11与第二凸头12的中间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剑头形凹槽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相互镜像设置。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位于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鱼钩形凸头16和第二鱼钩形凸头17,分别位于主体1镜像相对的两端四角。其凸头上分别镜像设置有第一倒角142第二倒角132,第一鱼钩形凸头16和第二鱼钩形凸头形17往中间分别延伸的有镜像设置第一回钩凹槽13和第二回钩凹槽14。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凸头11与第二凸头1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头11的延伸端与第二凸头12的延伸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第一回钩形凹槽13和第二回钩形凹槽14的最大长度。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头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凸头12的延伸方向相交。如图中所示,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均相对主体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因此第一凸头1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凸头12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为镜像设置的,因此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的延伸长度也为相等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凸头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凸头12的延伸方向相正对,即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的延伸方向与主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地相对延伸。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主体1上端面1a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橄榄形花纹18。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18最少为一个。其表面花纹18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18 的形状为菱形,或变更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正多边形、梅花形、V 形等。主体1上的花纹18还可以为多个(两个、三个交叉设置)。其花纹或变成从上表面贯穿于下底面的生态孔30,这样可以应用于护坡领域,如图8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主体1上的花纹18为三个并列设置,并且花纹18为矩形和正多边形交叉设置,当然还能变成其它形状。通过表面交叉设置不同形状的花纹18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的美观性。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鱼钩形凸头16和第二鱼钩形凸头17与相邻砌凸头相互拼接构成的组合体与第一剑头形凹槽15相匹配。通过第一鱼钩形凸头16和第二鱼钩形凸头 17相拼接构成一个能够嵌合到第一剑头形凹槽15中的组合体,从而实现不同砌块之间的相互嵌合卡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鱼钩形凸头16的延伸端的第一端面131和第二鱼钩形凸头17的延伸端的第二端面141分别为第一剑头形凹槽15的底面151的一半,并且第一端面131和第二端面141 拼接后的形状与底面151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剑头形凹槽15的底面151为V形平面,因此,第一端面131和第二端面141分别为两个倾斜的平面,第一鱼钩形凸头16和第二鱼钩形凸头17与相邻的砌块鱼钩形凸头相拼接后与第一剑头形凹槽15相匹配,第一端面131和第二端面141构成与底面151的V形平面相匹配。当然,底面151还可以为圆弧面、平面等,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回钩形凹槽13固定槽与第二回钩形凹槽14与相邻砌块第一凸头11或第二凸头12相匹配。如图中所示,当通过第一鱼钩形凸头16、和第二鱼钩形凸头17与相邻砌块的鱼钩形凸头相拼接构成一个能够嵌合到第一剑头形凹槽15中的组合体,不同砌块的主体1上的第一回钩形凹槽13与第二回钩形凹槽14与相邻砌块的第一凸头11和第二凸头12能够相匹配地嵌合,砌块经过两道嵌合卡锁再经过注孔A注浆后,完全把所有砌块连成整体,使砌向下向上和横向三面相互卡锁,这样的结构砌块铺砌后不会被踩踏变形。因此铺砌时对基础要求不高。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表面花纹18中为粗糙面,旁边为光面或全是粗糙面,其光面颜色与砌块表面花纹为不同的两种颜色,可以提高砌块的美观效果。底层为粗骨料这有利于透水,还对下端主体1底层阵列设置有透水孔19。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水孔 19为主体1的下端面1b起始上端面1a延伸的盲孔,即透水孔19没有贯穿主体1的上表面1a。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水孔19的底部与所述上端面1a 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或大于1cm。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主体1上设置有透水孔19时,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的主体1上阵列设置透水孔 19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的透水效果,当铺设本实用新型的砌块时,主体1的上端面1a朝上,下端面1b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水流从砌块的上端面1a流过时,雨水能够将表面缝隙中的粉尘快速冲刷到透水孔19中。保证透水缝隙无需维护都保持永远畅通,避免了原有产品底部没设置透水孔,粉尘在透水缝隙中越积越最终导致粉尘将透水缝堵塞造成不透水,还需用吸尘器维护,而且维护后还是达不到初使效果的弊端。其表面到透水孔不通的表层厚度宜小于1cm,通过上述底部设置透水孔19的作用,积在表面缝隙中的粉尘经过雨天雨水的关系很快会被冲刷到透水孔19中,从而避免了面层透水缝隙被堵塞而不透水,无需维护都能保持永远透水的效果如图3所示,通过其砌块四角鱼钩形凸头的倒角,砌块与拼接后会留下橄榄的注浆孔,施工时将砌块铺设完成后,向固定通孔中中插入铁棒撬紧,使每个砌块相互之间进一步卡紧,然后向固定孔A中导入凝固剂(例如有色水泥浆或向孔打入纤维棒或橡胶棒),待凝固剂凝固后使砌块连成整片无法向其厚度方向的向上向下运动和横向运动,注浆后使砌块形成桥拱式卡锁,从而避免了铺设完成的砌块人踩蹋后发生塌陷、变形。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铺设的透水砌块的整体稳定性。从而解决了其基础要浇注混凝土稳定层因此阻隔雨水进入地表层的敝端。没有了混凝土稳定层的阻隔这样表面的水透下来的直接就渗到地表层,真正达到海绵城市的效果。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护坡领域时,如图8图9所通过设置从上端面贯穿于下端面的生态孔其砌块经过两道卡锁和注浆后,行成桥拱式卡锁,即使基础单位下沉也能保持原样不会跟着下沉。这样就适甪于护坡领域。还有在砌块表面孔纹中添加荧光粉,通过荧光粉白天吸收阳光紫外线晚上形成反光,这样在夜晚没有路灯的地方也便于人行走,这样的设计即美观,又解决现有产品的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主体1的边缘结构可变为四周为平边形,四角为圆孤形倒角。砌块与砌块拼接后会留下圆孤形注浆孔,注浆后使砌块连成一整片产生更牢固的稳定牲。铺砌时无须浇注混凝土稳定层,踩踏也不会变形。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