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109发布日期:2019-03-02 02:0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通公路桥梁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公路的桥梁支座和桥墩是桥梁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支座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各种作用效应传递到桥墩上,可是现有支座和桥墩设计普遍具有缺陷,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强度耐用性都较差,会大大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坚固耐用的桥梁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普通公路桥梁支座和桥墩存在耐用性低和强度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桥梁加固装置,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以及桥墩和支座,所述桥墩的上部向上穿过所述下支撑板,所述支座为圆柱状的套筒结构,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支座套设在所述桥墩的穿过所述下支撑板部分的外周面上,所述桥墩的内部中空并套设有剖面为T形的内支柱,所述内支柱的顶部向外周水平延伸形成圆盘状的支撑肩,所述支撑肩伸出于所述桥墩的顶部外并平铺抵靠在所述支座的顶部上固定,沿所述内支柱内的中轴开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在所述内支柱的顶部一体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内固定设有一个U形的缓震座,所述缓震座内和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面内之间通过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面上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面固定抵靠在所述支撑肩的顶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桥墩在所述下支撑板以下的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连接有阻尼杆。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阻尼杆在所述桥墩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并对称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桥墩、支座和支撑肩具有相同配置的两组,并分别左右对称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设计合理,支撑结构坚固耐用,可应用在各类普通公路的桥梁支撑结构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加固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桥梁加固装置,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以及桥墩3和支座4,桥墩3、支座4和支撑肩6具有相同配置的两组,并呈左右对称间隔布置。

具体结构为,桥墩3的上部向上穿过下支撑板2,支座4为圆柱状的套筒结构,支座4位于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并且支座4套设在桥墩3的穿过下支撑板2部分的外周面上,支座4可以起到加强桥墩3和下支撑板2连接强度的作用,并且支座4套在桥墩3可以使其上部直径增大,对下支撑板2的震动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保护了桥墩3所收到的冲击。

在桥墩3的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桥墩3内套设有剖面为T形的内支柱5,内支柱5的顶部向外周水平延伸形成圆盘状的支撑肩6,支撑肩6伸出于桥墩3的顶部外并平铺抵靠在支座4的顶部上固定,支撑肩6用于作为直接支撑桥梁上部重量的基础部分,这种设计,可以适当增大桥墩3的韧性,可以优选将桥墩3设计为柔性材料,将内支柱5选用高强度材料制作,这样内支柱5可以分担更大的支撑受重,而桥墩3又可以抵抗一定的冲击和形变。

沿内支柱5内的中轴开设有中空通道7,中空通道7在内支柱5的顶部一体设有倒角,倒角内固定设有一个U形的缓震座8,缓震座8内和上支撑板1的底面内之间通过预埋螺栓9固定连接为一体,缓震座8和中空通道7配合相互抵靠,可以有效分担内支柱5来自壳体上部的压力冲击,并且对内支柱5起到有效减震保护的作用,上支撑板1的底面上固定设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底面固定抵靠在支撑肩6的顶面上,这种设计可以兼顾分担预埋螺栓9的压力,使桥梁上部整体压力的分部更均匀。

进一步优选的,桥墩3在下支撑板2以下的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铰接部11,下支撑板2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铰接部12,第一铰接部11与第二铰接部12之间连接有阻尼杆13,阻尼杆13在桥墩3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并对称布置,这种结构不仅对纵向的振动有很好的减缓,并且对桥梁水平的晃动也能进行缓冲,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设计合理,支撑结构坚固耐用,可应用在各类普通公路的桥梁支撑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