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549发布日期:2019-11-08 23:4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声屏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声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周边地块的开发,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治理噪声污染,越来越多采用声屏障设施进行降噪。目前,在施工现场安装声屏障时,首先将一块钢板焊接在隔音板两端底部,然后将一根套丝过的钢筋,下端弯锚于基础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养护期满拆除模板后安装在钢板下,最后对钢筋上端采用对应尺寸垫圈、螺母进行紧固,完成隔音声屏障的安装。在整个施工现场声屏障需要如此反复安装,需要多块钢板、弯锚钢筋、螺母、混凝土模板等材料,加上人工,累计成本不容小觑。若是选择性投入隔音声屏障,则无法在所有的时间段、所有的工作区域设置隔音声屏障,无法确保施工噪声被完全削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声屏障,该结构实现声屏障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且声屏障可灵活移动、安装、拆卸,便于运输保存,实际应用中,可移动式隔音声障屏损耗量非常小,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包括第一隔音板、钢结构固定板及钢结构底座,所述第一隔音板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所述钢结构固定板上,所述钢结构固定板搁置在所述钢结构底座的上端,多个螺栓孔贯穿所述钢结构固定板及所述钢结构底座,多个与所述螺栓孔适配的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将所述钢结构固定板及所述钢结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钢结构底座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滚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隔音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隔音板的边框支架由钢条焊接形成,前板和后板固定在所述隔音板厚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隔音板的其它四侧设有盖部,使所述隔音板的内部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内填充轻质吸声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前板上设有多个孔,所述孔的长度为90mm,宽度为7mm,开孔率为23%;所述空腔结构内填充的轻质吸声材料为玻璃棉、化学纤维或矿棉。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移动式声屏障还包括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与所述第一隔音板材质构造相同,所述第一隔音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隔音板的下端电焊连接,所述第一隔音板与所述第二隔音板形成150度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钢结构底座由两根长杆和两根短杆依次焊接形成方框结构,在所述钢结构底座上设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长杆电焊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杆位于两根所述短杆之间且平行排列;一所述支撑杆与相靠近的一所述短杆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钢结构固定板的宽度相同;另一所述支撑杆与相靠近的另一所述短杆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钢结构固定板的宽度相同;两根所述支撑杆与两根所述短杆之间的距离包含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短杆的杆身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滚轮为万向轮,所述滚轮的上端设有钢制上框,所述钢制上框与所述钢结构底座的下端电焊连接,使两组所述滚轮固定在所述钢结构底座的下端四角。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隔音板的厚度为100mm,高度为1500mm,长度为3000mm;所述第二隔音板的厚度为100mm,高度为600mm,长度为3000mm;所述钢结构底座的宽度为650mm,长度为3000mm。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钢结构底座还设有多个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的下端焊接在所述钢结构底座的上端面,所述固定耳的上端设有贯穿所述固定耳的固定孔,多个所述固定耳处于所述钢结构底座的两端,多个移动式声屏障可由螺栓经所述固定耳依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声屏障,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声屏障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且声屏障可灵活移动、安装、拆卸,便于运输保存,实际应用中,可移动式隔音声障屏损耗量非常小,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第二隔音板,使之与第一隔音板形成150度夹角,可以有效控制声波通过声屏障上方时的绕射,多方位减小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移动式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钢结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隔音板,2.第二隔音板,3.钢结构固定板,4.钢结构底座,5.螺栓孔,6.螺栓,7.滚轮,8.长边框,9.短边框,10.钢制上框,11.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声屏障,包括第一隔音板1,钢结构固定板3及钢结构底座4,第一隔音板1的下端垂直固定在钢结构固定板3上,钢结构固定板3搁置在钢结构底座4的上端,多个螺栓孔5贯穿钢结构固定板3及钢结构底座4,多个与螺栓孔5适配的螺栓6穿过螺栓孔5将钢结构固定板3及钢结构底座4固定连接,钢结构底座4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两组滚轮7。第一隔音板1为长方体板状结构,第一隔音板1的边框支架由钢条焊接形成,前板和后板固定在第一隔音板1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一隔音板1的其它四侧设有防雨盖,使第一隔音板1的内部形成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填充轻质吸声材料。优选地,螺栓孔5包括上孔和下孔,上孔贯穿钢结构固定板3,下孔贯穿钢结构底座4,下孔为长条孔,使钢结构固定板3载着隔音板1在钢结构底座4上改变固定位置。优选地,前板上设有多个孔,孔长90mm,宽7mm,开孔率为23%;空腔结构内填充的轻质吸声材料为玻璃棉、化学纤维或矿棉。实际应用中,孔与声屏障自身及结构的面层形成了共振腔体,声音与穿孔吸隔声屏障板发生作用后,孔处的空气柱产生强烈的共振,空气分子与吸隔声屏障板孔壁剧烈摩擦,从而大量地消耗声音能量,进行吸声。影响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开孔率和中空腔大小。开孔率逐渐增大时,孔占的表面积增大,空气分子进入共振腔体参与共振的几率增加,吸声能力增大。当设有中空腔且增大时,共振腔内的空气分子数量增多,共振时参与消耗声能的空气分子数增多,吸声性能增加。本实用新型在吸隔声屏障板面板上开孔,增大开孔率和设有中空腔及吸声材料,使声音通过表面孔径较大的平行小孔进入空腔,在空腔内利用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吸收噪音,对低、中、高不同声频进行调整,达到降噪目的;并且中空腔结构起阻隔和反射声波传播的作用,也进一步削减声波的传播能量,能够发挥出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本实用新型中,吸声材料为玻璃棉、化学纤维或矿棉,具有良好的吸声特性,降噪系数NRC一般可以达到0.85以上。吸隔声屏障最上端设有的防雨盖,具有防水防潮功能,增加声屏障使用时间。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移动式声屏障还包括第二隔音板2,第二隔音板2的下端与第一隔音板1的上端电焊连接,第一隔音板1的前板与第二隔音板2的前板形成150度夹角。可以有效控制声波通过声屏障上方时的绕射,多方位减小噪声。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的基础上,钢结构底座3由两根长边框8,和两根短边框9依次焊接形成方框结构,在钢结构底座4上设有两根支撑边框,两根支撑边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长边框8电焊连接,两根支撑边框与两根短边框9平行,两根支撑边框位于两根短边框9之间,一支撑边框与靠近的一短边框9之间的距离与钢结构固定板3的宽度相同,另一支撑边框与靠近的另一短边框9之间的距离与钢结构固定板3的宽度相同,两根支撑边框与两根短边框9之间的距离包含支撑边框与短边框9的框身长度。此结构有益有效的增加移动式声屏障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钢结构固定板4有两个,位于第一隔音板2底部的两端,每个钢结构固定板4的四角均设有螺栓孔5,八个螺栓孔5向下延伸贯穿钢结构底座4,八个与螺栓孔5适配的螺栓6穿过螺栓孔5将钢结构固定板3及钢结构底座4固定连接。滚轮7为万向轮,滚轮7的上端设有钢制上框10,钢制上框10与钢结构底座4的下端电焊连接,使两组滚轮7固定在钢结构底座4的下端四角。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的基础上,钢结构底座4还设有两个固定耳11,固定耳11的下端焊接在钢结构底座4的上端面,固定耳11的上端设有贯穿固定耳11的固定孔,两个固定耳11分别处于钢结构底座4的两端,两个移动式声屏障呈“一”字放置,一个移动式声屏障的左固定耳与另一个移动式声屏障的右固定耳相连,可由螺杆依次穿过两个相连的固定耳11经螺母拧接,实现两个移动式声屏障固定连接,同理,多个移动式声屏障呈“一”字放置,也可以此方式固定连接。或者,第一隔音板1的左端设有连接母扣,右端设有连接公扣,连接母扣与连接公扣可适配连接;两个移动式声屏障呈“一”字放置,连接母扣可以与相邻的一个移动式声屏障的连接公扣卡合,实现两个移动式声屏障固定连接,同理,多个移动式声屏障呈“一”字放置,也可以此方式固定连接。这样将多个移动声屏障依次连接起来,扩大隔音范围,使用和运输更加方便。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的基础上,可移动式隔音声屏障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一块厚100mm,高1500mm,长3000mm的隔音板1的上端,与另一块厚100mm,高600mm,长3000mm的隔音板2的下端呈150度焊接;步骤二,将两块长300mm、宽300mm、厚10mm的钢板分别焊接在隔音板两端底边,在每块钢板的四角开设四个直径16mm的圆孔;步骤三,将长50mm、宽40mm矩形钢管焊接组装成长3000mm、宽650mm的钢结构底座4,两侧横向矩形钢管往内侧偏移250mm加焊一根矩形钢管,在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再加焊一根横向矩形钢管;步骤四,将四个尼龙注塑万向轮分别安装在四个长80mm,宽80mm,厚10mm的钢制上框10上,再将四个钢制上框10焊接在钢结构底座4的四角;步骤五,在钢结构底座的横向矩形钢管上开孔,位置与钢结构固定板的圆孔位置对准,倒装直径15mm的螺栓6,一端4个,加上对应螺栓尺寸的垫圈、螺母拧接紧固。

声障屏广泛应用于若干领域,常见的一种固定式声屏障安装如下,在施工现场围挡边上首先将一块钢板焊接在声屏障两端底边,钢板四角设有安装孔,然后将直径10mm、长40mm套过丝的钢筋,下端弯锚于基础模板内,四个钢筋的位置与钢板上安装孔的位置适配,浇筑混凝土,养护期满拆除模板后,将声屏障安装在混泥土上,最后对钢筋上端采用对应尺寸垫圈、螺母3进行紧固,完成声屏障的安装。而常规的声障屏在整个施工现场的围挡边上都需要安装到位,方可做到全面隔音削噪的效果,投入的人力材力不少。例如,若一个工地围挡单边长200m,宽20m,则需要安装声屏障约145个,需要145份安装钢板、弯锚筋、螺母、混凝土模板等材料。而移动式声障屏的特点是可灵活移动和固定,若一个工地单边长200m,宽20m,只需要投入该工程施工区域周边的隔音声障屏,按一个施工结构段长在20m来算,基本只需投入13个~20个左右的移动式声障屏。相比常规的声障屏用量是移动式声障屏投入量的7倍。移动式声障屏不仅在投入上可以降低成本,还在循环使用上更具优势。移动式声障屏安装拆卸简单,而且其底座尺寸和重量不大,便于运输保存。而传统的声障屏,有固定在施工便道上、有固定在隔离墩上也有固定在自制砼基础上。对于常规声障屏的“底座”,基本属于不可移动,或者自重特别大,难以运输保存,容易损坏,二次运输的成本和保存的成本也相对较高。移动式声障屏人力材力投入量是常规声障屏投入量的1/7(按上述举例)。而从循环使用上讲,其不仅可以灵活移动、安装、拆卸,还便于运输保存,正常情况下,移动式声障屏损耗量非常小,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相比常规声障屏,大大降低了其成本。

应当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实用新型所说声、音为同义语。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