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1381发布日期:2020-03-20 06:5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锥连接杆,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



背景技术:

路锥又称路障,用于放置在道路中间、危险地区和道路施工地段等,设在需要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和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等场所周围或。一般常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体育场所、学校考场、道路施工等地段。

路锥在生活中使用时,为了增加保护和隔离的范围一般会与路锥连接杆配套使用。现有技术的路锥连接杆都是通过在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挂圈将两侧的路锥进行连接的,这存在着一个缺点,由于挂圈的口径大小是固定的,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不便;并且,在需要进行多个路锥的连接时挂圈就会堆叠,无法保证路锥之间很牢固的连接。

中国专利cn208219477u公布了一种道路交通用的可调节式路锥连接杆,包括路锥连接杆和路锥,路锥连接杆设为圆柱形长杆结构,路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套环与路锥挂圈连接,连接套环设为多层叠加设置。该路锥连接杆能够调节路锥挂圈的大小,单是由于结构复杂,使用起来还是存着诸多不便,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有着安装和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且可以很方便的调节挂圈的大小,更有着挂圈可以多重叠加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包括连接主杆和可相对连接主杆伸缩用于调节连接杆体长度的连接副杆;所述连接主杆和连接副杆的外端各设有一套与其固联的路锥连接固定装置;所述路锥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和连接杆体的端部相连接的接头,以及中部与接头固联的软质连接带;在所述接头的两侧,所述软质连接带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分别对应设有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从而可通过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配合,形成可以调节大小挂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具有如下的进步: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在使用时,用户只需通过调节魔术贴公面和母面的配合长度,即可实现调节挂圈大小的目的,操作非常简单方便,挂圈调整至所需要的大小后,对准路锥放下即可,适用性好;且本实用新型的路锥连接杆还在保证了使用效果的同时,减轻了路锥连接杆的重量,这对路锥连接杆和路锥的长期使用都有着很好的保障;且魔术贴的设计,使得一个路锥上可以安放许多个路锥连接杆挂套也依然不会出现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使用效果得到提升;

2)在魔术贴出现损坏后,只需更换带有魔术贴的软质连接带即可,后期维护简单、方便,且成本低。

作为优化,所述接头上设有长孔;所述软质连接带穿过长孔设置,并通过设于接头顶部的螺钉固定。该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同样有利于控制成本,且后期更换软质连接带非常简单方便,便于后期维护;此外长孔的设计,在路锥较小时,使得软质连接带靠外侧的一端多余部分可以塞进长孔甚至延伸出长孔外,使挂圈始终保持圆形,比较美观,且提高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套设于连接杆体的端部,并通过铆钉销固定;所述接头上设有铆钉座。该结构易于制造,有利于控制成本;且铆钉座可以很好的避免在使用时铆钉出现割伤人手的情况,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且使得产品更加美观。

作为优化,所述软质连接带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在整条软质连接带的内外侧分别设置魔术贴公面和母面的设计在软质连接带长度较长,剩余较多时,方便多余的部分可以沿挂圈轮廓结合在一起,保持美观,同时增加挂圈的牢固度。

作为优化,所述软质连接带长度为20~40cm。此时的,软质连接带能适配市面上的多数的路锥套,适用性高。进一步的,所述软质连接带为pvc材质。pvc材质的软质连接带强度高,耐候性好,能使得其在户外长期使用。再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与所述软质连接带缝接。缝接简单易实施。

作为优化,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还包括阶梯状连接套和阶梯状插接柱;所述阶梯状插接柱的小端插入连接副杆内,与连接副杆形成固联;所述阶梯状插接柱随连接副杆一起插入连接主杆内,且大端与连接主杆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所述阶梯状插接柱的大端尺寸比连接副杆大,使阶梯状插接柱的大端外表面与连接副杆外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连接副杆与阶梯状连接套的小端形成滑动配合,所述连接主杆与阶梯状连接套的大端插接配合,并与阶梯状连接套的内阶梯面相抵。路锥连接杆还设有特定构造的连接套和插接柱,这能使得路锥连接杆能进行的伸缩调节,增加了路锥连接杆使用的范围和效果,且连接套和插接柱的结构简单,使得其制作方便,适合推广应用在路锥连接杆中;进一步的,所述阶梯状插接柱的大端外表面与连接副杆外表面的高度差为1~3mm;所述阶梯状插接柱的大端沿周向设有a环型凹槽,a环型凹槽内设有橡胶圈。该高度差下的阶梯状插接柱结构稳定,能很好的应对连接副杆多次来回的冲击;橡胶圈起进一步提高连接副杆稳定性的作用。

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杆与所述连接副杆上均匀间隔设有反光贴纸;所述接头的侧部沿周向设有b环型凹槽,b环型凹槽内设有雨夜反光珠。反光贴纸可以很好的来提醒路过的行人司机,雨夜反光珠能在干燥、潮湿、水下都具有反光的效果,这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路锥连接杆能实现全天候反光的效果,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路锥连接杆在使用时的警示效果,提高了行人和司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可调节挂圈大小路锥连接杆的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圆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主杆;2-连接副杆;3-阶梯状连接套;4-限位管,41-a环型凹槽;5-路锥连接固定装置,51-接头,511-长孔,512-b环型凹槽,513-铆钉座,52-魔术贴公面,53-软质连接带,54-魔术贴母面;6-反光贴纸;7-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包括连接主杆1和可相对连接主杆1伸缩用于调节连接杆体长度的连接副杆2;所述连接主杆1和连接副杆2的外端各设有一套与其固联的路锥连接固定装置5;所述路锥连接固定装置5包括用于和连接杆体的端部相连接的接头51,以及中部与接头51固联的软质连接带53;在所述接头51的两侧,所述软质连接带5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分别对应设有魔术贴公面52和魔术贴母面54;从而可通过魔术贴公面52和魔术贴母面54配合,形成可以调节大小挂圈;所述接头51上设有长孔511;所述软质连接带53穿过长孔511设置,并通过设于接头51顶部的螺钉固定;所述接头51套设于连接杆体的端部,并通过铆钉销固定;所述接头51上设有铆钉座513;所述接头51上设有铆钉座513;所述软质连接带53长度为30cm;所述软质连接带53为pvc材质;所述魔术贴公面52和魔术贴母面54与所述软质连接带53缝接;还包括阶梯状连接套3和阶梯状插接柱4;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的小端插入连接副杆2内,与连接副杆2形成固联;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随连接副杆2一起插入连接主杆1内,且大端与连接主杆1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的大端尺寸比连接副杆2大,使阶梯状插接柱4的大端外表面与连接副杆2外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连接副杆2与阶梯状连接套3的小端形成滑动配合,所述连接主杆1与阶梯状连接套3的大端插接配合,并与阶梯状连接套3的内阶梯面相抵;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的大端外表面与连接副杆2外表面的高度差为2mm;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的大端沿周向设有a环型凹槽7,a环型凹槽7内设有橡胶圈7;所述连接主杆1与所述连接副杆2上均匀间隔设有反光贴纸6;所述接头51的侧部沿周向设有b环型凹槽512,环型凹槽512内设有雨夜反光珠。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连接带53长度为20cm;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的大端外表面与连接副杆2外表面的高度差为1mm。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连接带53长度为40cm;所述阶梯状插接柱4的大端外表面与连接副杆2外表面的高度差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挂圈大小的路锥连接杆在使用时,只需预先将魔术贴公面52和魔术贴母面54调整至所需要的大小,然后对准相互路锥放下,即可依次将相互之间的路锥连接,在遇到需要从一个路锥连接多个路锥的情况时,只需将魔术贴依次叠加至路锥头上即可。在路锥较小时,软质连接带53靠外侧的一端多余部分可以塞进长孔511甚至延伸出长孔511外,使挂圈始终保持圆形,比较美观,且提高连接强度。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连接带5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公面52和魔术贴母面54。即在整条软质连接带的内外侧分别设置魔术贴公面和母面,该设计虽然魔术贴用料更多,但在软质连接带长度较长,剩余部分较长时,方便多余的部分可以沿挂圈轮廓通过魔术贴结合在一起,保持美观,同时增加挂圈的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中,内侧和外侧是相对连接杆自身而言的,朝向连接杆内部的即为内侧,朝向连接杆外部的即为外侧。

上述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一般性描述和对其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不应理解为是对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构成的限制。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公开,可以在不违背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构成要素的前提下,对上述一般性描述或/和实施例中的公开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减少或组合,形成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的其它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