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3146发布日期:2021-03-12 13: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铁路轨道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铁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轨道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里程越来越长,往往需要对营业线铁路进行日常维修保养或对线路进行更新改造,营业线铁路工程施工量正在逐年增加。在高温季节施工时,高气温会导致钢轨温度升高,如不及时对钢轨进行降温处理,施工时会破坏铁路道床的既有状态,使道床横向阻力减小,当钢轨温度高于钢轨锁定轨温,受温度应力影响,无缝线路钢轨极易变形发生胀轨,导致线路产生横向位移,造成列车颠覆事故,严重威胁着铁路行车的安全,因而,对钢轨采取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意义重大。

公告号为cn208055775u的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轨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钢轨轨腰两侧的水管以及海绵条,水管位于海绵条上方,还包括设于钢轨上的测温器、控制器、设于钢轨外侧的储水箱及水泵;在水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淋孔,储水箱连接水泵,水泵再与水管连接;测温器与控制器连接,水泵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现有的钢轨降温装置,结构简单,仅能固定安装在钢轨两侧,当施工完毕之后,需要将水管从钢轨上拆卸下来,才能再次使用,使用过程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轨道温度控制系统,水管可以在钢轨上移动从而方便对不同位置的钢轨进行降温,使用十分方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铁路轨道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平行于钢轨设置的水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朝向钢轨的喷头,还包括与水管连接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连接有用于向水管供水的水泵,还包括放置在钢轨上的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转动连接有能够在钢轨顶部滚动的工字轮,所述工字轮为两列且分别设置在对应钢轨上方,所述水管固定在底板底部,所述蓄水箱以及水泵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每列工字轮中至少一个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可以驱动底板在钢轨上行走,从而带动蓄水箱以及水管在钢轨上移动,扩大了冷却范围并且不需要频繁移动蓄水箱,实现对钢轨上不同的位置进行降温,使用过程中十分加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底部转动连接有四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转轴水平且垂直于钢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杆远离其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支撑杆在水平以及竖直状态切换以及固定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杆转动到竖直状态时,行走轮底部低于工字轮,此时行走轮与地面接触,底板即可在地面行走,从而方便移动底板,设置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支撑杆位置调整以及固定,方便底板在不同状态进行切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底板中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沿钢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底板两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轴,两根所述驱动轴沿底板横向设置,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杆的转轴同轴且固定,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蜗轮,所述驱动杆上套接固定有与蜗轮配合的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杆后,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实现所有支撑杆的同步驱动,调节过程十分方便,并且蜗轮蜗杆具有自锁性能,当将支撑杆调节到位之后,还可以实现支撑杆的固定,简化了结构,工作过程可靠。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底板前端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沿底板横向设置,所述双轴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与底板前端对应侧的工字轮通过带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双轴电机,通过带传动即可带动对应的工字轮转动,从而驱动底板在钢轨上移动,采用带传动驱动工字轮转动,当工字轮出现卡死时,带传动打滑从而可以对双轴电机起保护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字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带轮,所述底板上方转动连接有与第一从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的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上固定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能够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底板在钢轨上行走时,开启双轴电机,主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主动带轮带动第一从动带轮转动,最终实现工字路的驱动,将齿轮传动与带传动配合,双轴电机的动力输出更加平稳,同时传动比可调范围大,适应性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靠近底板前端的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杆的转轴同轴设置的中间带轮,所述行走轮上固定连接有与中间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的第二从动带轮,所述底板上转动连接有与中间带轮通过带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能够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双轴电机沿底板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双轴电机滑动至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或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的移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控制移位装置改变双轴电机的位置,将主动齿轮与不同的从动齿轮啮合,通过一台双轴电机,即可驱动行走轮或者工字轮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向下延伸至底板前端的驱动轴两侧,所述移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前端驱动轴上的摆杆,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两端与对应挡板贴合设置,所述推杆上朝向驱动轴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垂直于推杆并且与摆杆远离驱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驱动杆带动驱动轴转动后,驱动轴同时带动摆杆转动,摆杆驱动推杆沿底板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推动挡板带动电机座滑移,在使用时只需要转动驱动杆,在调整支撑杆的位置的时候,同时可以完成双轴电机位置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为四根,两两对称设置在对应钢轨两侧,所述底板上设有主管道,四根所述水管与主管道之间通过支管道连接,所述水泵进水端与蓄水箱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主管道连接,所述支管道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在支撑杆向下转动时驱动支管道上升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板在地面上行走时,第三驱动件可以带动支管道向上滑动,从而增大水管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方便底板移动,在支撑杆向下转动的同时带动支管道移动,不需要额外再对支管道进行控制,操作十分方便。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可以通过显示器或者手机app等实现水泵的远程控制,操作更加方便;

2.在使用时只需要转动驱动杆,即可实现支撑杆、水管以及双轴电机位置的变换,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冷却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管装配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板底部结构示意图(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

图4是本发明的底板底部结构示意图(支撑杆处于水平状态)。

图5是本发明的驱动轴以及电机装配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的摆杆以及推杆装配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蓄水箱;12、水泵;13、驱动轴;131、蜗轮;2、水管;21、雾化喷头;3、工字轮;31、第一从动带轮;32、第一主动带轮;321、第一从动齿轮;4、双轴电机;41、主动齿轮;42、电机座;421、挡板;5、支撑杆;51、行走轮;511、第二从动带轮;52、中间带轮;53、第二主动带轮;54、第二从动齿轮;6、驱动杆;61、蜗杆;7、摆杆;71、推杆;72、凸块;8、主管道;81、支管道;82、齿条;83、第三齿轮;9、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以及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铁路轨道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水管2、蓄水箱11以及水泵12,水管2平行钢轨9设置,水管2上设有朝向钢轨9的喷头,为节约水资源,喷头选用雾化喷头21,蓄水箱11与水管2连接,在蓄水箱11与水管2之间设有水泵12,水泵12将蓄水箱11内的水送入水管2内,同时保证水管2内的水压能够达到雾化喷头21需要,稳定实现钢轨9的降温。

参照图1以及图2,为方便移动水管2以及蓄水箱11位置,还包括放置在钢轨9上的底板1,底板1底部转动连接有能够在钢轨9顶部滚动的工字轮3,底板1底部的工字轮3为若干个且分两列设置,两列工字轮3分别设置在对应钢轨9的上方,在底板1上设有驱动工字轮3转动的第一驱动件,为简化结构,第一驱动件至少驱动每列工字轮3中的一个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工字轮3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四角处,第一驱动件驱动靠近底板1前端的两个工字轮3转动。

参照图1,为提高底板1上的空间利用率,蓄水箱11设置在底板1中部,水泵12设置在底板1后端,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底板1前端的双轴电机4,双轴电机4的输出轴沿底板1横向设置,双轴电机4的输出轴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侧的工字轮3上方,靠近底板1前端的工字轮3与双轴电机4上对应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连接。开启双轴电机4,通过带传动即可带动对应的工字轮3转动,从而驱动底板1在钢轨9上移动。

此外,也可以在底板1上增加检测各个温度传感器与底板1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当温度传感检测到温度过高后,双轴电机4驱动底板1自动移动到对应温度传感器所在区域,从而可以实现钢轨9的自动降温,降温方式灵活,降温效率高,并且反应迅速。

参照图2以及图3,为稳定实现工字轮3的驱动,在工字轮3侧面设有第一从动带轮31,第一从动带轮31与工字轮3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带轮32,第一主动带轮32设置在双轴电机4的输出轴一侧,第一主动带轮32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321,第一从动齿轮321与第一主动带轮32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双轴电机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从动齿轮321啮合的主动齿轮41,驱动时,开启双轴电机4,主动齿轮4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321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主动带轮32带动第一从动带轮31转动,最终实现工字路的驱动,将齿轮传动与带传动配合,双轴电机4的动力输出更加平稳,同时传动比可调范围大,适应性强。

参照图2以及图3,因为水管2需要低于工字轮3设置,因此底板1只能在钢轨9上行走,为方便驱动底板1在地面上移动,在底板1的底面上转动连接有四根支撑杆5,四根支撑杆5两两对称设置,支撑杆5的转轴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在支撑杆5远离其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行走轮51,底板1上设有驱动支撑杆5在水平以及竖直状态切换以及固定的第二驱动件,当支撑杆5转动到竖直状态时,行走轮51底部低于工字轮3,此时行走轮51与地面接触,底板1即可在地面行走,从而方便移动底板1,设置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支撑杆5位置调整以及固定,方便底板1在不同状态进行切换。

参照图2以及图3,为方便驱动支撑杆5转动,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底板1中部的驱动杆6,驱动杆6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在底板1两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3,驱动轴13沿底板1横向设置且位于驱动杆6上方,驱动轴13的两端与同一端的支撑杆5的转轴同轴且固定设置,在驱动轴13上固定连接有蜗轮131,蜗轮131与驱动轴13同轴设置,在驱动杆6上套接有蜗杆61,蜗杆61与驱动杆6固定连接并且与对应的蜗轮131啮合,转动驱动杆6后,通过蜗轮131蜗杆61传动,带动驱动轴13转动,从而实现所有支撑杆5的同步驱动,调节过程十分方便,并且蜗轮131蜗杆61具有自锁性能,当将支撑杆5调节到位之后,还可以实现支撑杆5的固定,简化了结构,工作过程可靠。

参照图3以及图4,为方便驱动底板1在地面上移动,在底板1前端的支撑杆5上转动连接有中间带轮52,中间带轮52与支撑杆5的转轴同轴设置,在行走轮51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从动带轮511,第二从动导轮与中间带轮52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在底板1上转动连接有与中间带轮52通过带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带轮53,通过设置中间带轮52,即使支撑杆5在使用时会转动,但是转动主动带轮后,仍然可以实现行走轮51的驱动。

参照图4以及图5,为提高双轴电机4的利用率,在第二主动带轮5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能够与主动齿轮41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54,主动齿轮41设置在第一从动齿轮321与第二从动齿轮54之间,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第一从动齿轮321、主动齿轮4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54,双轴电机4沿底板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在底板1上,在底板1上设有驱动双轴电机4滑动至与第一从动齿轮321啮合或第二从动齿轮54啮合的移位装置,只需要控制移位装置改变双轴电机4的位置,将主动齿轮41与不同的从动齿轮啮合,通过一台双轴电机4,即可驱动行走轮51或者工字轮3转动。

参照图5以及图6,为确保主动齿轮41滑动后能够与第一从动齿轮32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54啮合,第一从动齿轮321与第二从动齿轮54的转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主动齿轮41的转轴高于第一从动齿轮32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54,通过将第一从动齿轮32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54与主动齿轮41错开设置,可以避免主动齿轮41的轮齿与第一从动齿轮321或者第二从动齿轮54的轮齿正对接触,从而可以确保双轴电机4滑移后,主动齿轮41的轮齿可以嵌入第一从动齿轮321或者第二从动齿轮54的轮齿内。

参照图5以及图6,为方便驱动双轴电机4滑移,在底板1上沿底板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电机座42,电机座42与底板1之间通过燕尾槽以及燕尾块实现滑移连接,在电机座4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挡板421,挡板421设置在电机座42下方,挡板421顶部与电机座42固定连接,挡板421向下延伸至底板1前端的驱动轴13两侧,移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1前端驱动轴13上的摆杆7,摆杆7垂直于驱动轴13设置,在两个挡板421之间设有推杆71,推杆71的两端与对应挡板421贴合设置,推杆71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并且推杆71位于驱动轴13上方,在推杆71上朝向驱动轴13固定连接有凸块72,凸块72垂直推杆71设置,凸块72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驱动轴13的直径,摆杆7远离驱动轴13的一端与凸块72转动连接,摆杆7与凸块7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驱动轴13设置。驱动轴13转动后,带动摆杆7转动,摆杆7驱动推杆71沿底板1长度方向滑动,进而推动挡板421带动电机座42滑移。

参照图5以及图6,当驱动轴13带动摆杆7处于竖直状态时,此时支撑杆5处于水平状态,摆杆7以及推杆71位于驱动轴13上方,此时主动齿轮41与第一从动齿轮321啮合,双轴电机4驱动工字轮3转动;当驱动轴13驱动底板1前端的支撑杆5朝向底板1前端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此时摆杆7转动到水平状态,推杆71推动双轴电机4向底板1后方滑动,主动齿轮41与第二从动齿轮54啮合,此时双轴电机4即可驱动行走轮51转动。只需要转动驱动杆6,在调整支撑杆5的位置的时候,同时可以完成双轴电机4位置的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参照图2,为进一步提高钢轨9冷却效果,水管2为四根,两两对称设置在对应钢轨9两侧,在底板1上设有主管道8,主管道8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并且设置在底板1上方,四根水管2通过支管道81与主管道8连接,水泵12的进水管2与蓄水箱11连接,水泵12的出水端与主管道8连接,支管道81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底板1上,在底板1上设有在支撑杆5向下转动时驱动支管道81上升的第三驱动件。当底板1在地面上行走时,第三驱动件可以带动支管道81向上滑动,从而增大水管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方便底板1移动。

参照图2,第三驱动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齿条82,齿条82顶端与主管道8固定连接并且贯穿底板1,在驱动杆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83,第三齿轮83与齿条82啮合,当支撑杆5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三齿轮83与齿条82的最高点啮合,在转动驱动杆6后,第三齿轮83驱动齿条82向上滑动,从而带动水管2向上滑移,增大水管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正常工作时,底板1位于钢轨9上方,工字轮3在钢轨9顶部滚动,双轴电机4与第一从动齿轮321啮合,驱动工字轮3转动,将底板1移动到需要冷却的钢轨9上方,开启水泵12,水管2上的雾化喷头21喷出的水即可对钢轨9进行冷却;

移动时,转动驱动杆6,水管2向上滑动,同时支撑杆5向下转动,此时摆杆7在驱动轴13的驱动下转动到水平状态,推杆71推动双轴电机4向底板1后方滑动,主动齿轮41与第二从动齿轮54啮合,此时双轴电机4即可驱动行走轮51转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