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轨道相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7288发布日期:2021-03-16 22:4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双层轨道相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相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轨道相交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式单轨应用在市区交通,涉及到大量纵横交错的相交情况。现有技术的立交是第一线路在不同层面跨越第二线路,存在不同方向线路高度变化,行驶过程频繁上下起伏颠簸,互通性能差,匝道复杂,占地面积大,造价高,转弯匝道通流低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轨道相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包括相交的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所述第一路线包括直通上轨道和转弯下轨道,所述第二路线包括转弯上轨道和直通下轨道,所述第一路线的直通上轨道与第二线路的转弯上轨道同层面并由匝道连通,所述第一路线的转弯下轨道与第二线路的直通下轨道同层面并由匝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相交的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处于同层面高度,有利于架设轨道的立柱和站台高度一致,减少积木式建造的型号规格,车辆在过立交时避免上下起伏颠簸,简化匝道,降低匝道对街道上空的视觉影响,也减少占地,利于在狭窄的街道建设,降低轨道相交互通的建造成本。

较佳的,所述第一路线是单向线路或双向线路。

较佳的,所述第二路线是单向线路或双向线路。

较佳的,所述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包括桁架梁和横担支撑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

较佳的,所述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包括立柱支撑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

较佳的,所述匝道包括轨道分离段和变速段。

较佳的,所述轨道是箱型悬挂式单轨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连接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相交装置,该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包括相交的第一路线1和第二路线2,第一路线1包括直通上轨道11和转弯下轨道12,第二路线2包括转弯上轨道21和直通下轨道22,第一路线1的直通上轨道11与第二线路2的转弯上轨道21同层面并由匝道3连通,所述第一路线1的转弯下轨道12与第二线路2的直通下轨道22同层面并由匝道3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一路线1和第二路线2是双向线路,悬挂式车辆10悬挂在箱型悬挂式单轨道上行驶。

如图3所示,第一路线1和第二路线2连接段连接到如图1、图2的相交段,包括桁架梁4和横担5支撑上轨道和下轨道,并通过立柱6支撑,匝道3包括轨道分离段7和变速段8。悬挂式车辆10在经过轨道分离段7和变速段8后可以调整速度,与直行轨道的车辆汇合。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相交的第一路线1和第二路线2处于同层面高度,有利于架设轨道的立柱6和站台(未图示)高度一致,减少积木式建造的型号规格,车辆10在过立交时避免上下起伏颠簸,简化匝道3,降低匝道3对街道上空的视觉影响,也减少占地,利于在狭窄的街道建设,降低轨道相交互通的建造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交的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所述第一路线包括直通上轨道和转弯下轨道,所述第二路线包括转弯上轨道和直通下轨道,所述第一路线的直通上轨道与第二线路的转弯上轨道同层面并由匝道连通,所述第一路线的转弯下轨道与第二线路的直通下轨道同层面并由匝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线是单向线路或双向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线是单向线路或双向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包括桁架梁和横担支撑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包括立柱支撑所述上轨道和所述下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包括轨道分离段和变速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是箱型悬挂式单轨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相交装置,包括相交的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所述第一路线包括直通上轨道和转弯下轨道,所述第二路线包括转弯上轨道和直通下轨道,所述第一路线的直通上轨道与第二线路的转弯上轨道同层面并由匝道连通,所述第一路线的转弯下轨道与第二线路的直通下轨道同层面并由匝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相交的第一路线和第二路线处于同层面高度,有利于架设轨道的立柱和站台高度一致,减少积木式建造的型号规格,车辆在过立交时避免上下起伏颠簸,简化匝道,降低匝道对街道上空的视觉影响,也减少占地,利于在狭窄的街道建设,降低轨道相交互通的建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7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