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捡拾器的刮板式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8641发布日期:2021-03-16 22:4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捡拾器的刮板式夹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捡拾器的刮板式夹头。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会有垃圾没有被扔到垃圾桶中,而是掉落在地面上。为了避免捡拾垃圾,且避免人手与垃圾直接接触而被弄脏,人们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的常常会借助于垃圾捡拾器来捡拾掉落在地面上的垃圾。

传统垃圾捡拾器的夹头多采用点与点的对合夹持结构,只能夹起单个、体积较大的垃圾,很难夹起细小、散碎或松软的垃圾,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捡拾器的刮板式夹头,使得夹取垃圾的稳定性、便利性大大提升,不仅能够夹取果皮纸团等垃圾,还能够轻松夹取或大或小的块状、条状、粒状、粉状垃圾,以及松软的流质或半流质垃圾、鼠、蛇、虫、鱼等活物,还能够对刮板式夹头进行保护,避免夹头被污染,使得刮板式夹头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捡拾器的刮板式夹头,包括刮板夹头本体、设置在刮板夹头本体上端且用来与捡拾器主体相连接的夹臂,所述刮板夹头本体为垂直于地面的凸型结构,所述夹臂的下端设置有与刮板夹头本体相适配的容纳凹槽,所述刮板夹头本体的刃口部位的厚度薄于上端的厚度,所述刮板夹头本体上还套设有防污套袋,所述防污套袋与刮板夹头本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固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夹头本体与夹臂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夹头本体与夹臂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夹头本体与夹臂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夹头本体与夹臂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夹臂与捡拾器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臂与捡拾器主体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夹臂与捡拾器主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臂的顶部设置有与捡拾器主体的下端相适配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捡拾器主体的下端卡接,所述连接套与捡拾器主体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单元为束带、胶带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现有的捡拾器的夹头,虽然能够对垃圾进行夹取,但由于夹头的端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故而对于体积较小的垃圾,通常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地夹取,对于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以及蛇、鼠、虫、鱼等活物的物品,通常不能进行牢固地夹取,此外,由于夹头的端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故而通常会致使部分垃圾在被夹取过程中发生断裂,从而使得夹取的效果大大折扣;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却是改变了夹头端部的受力结构,即由传统的点与点接触变成了板与板接触,扩大了接触面积,故而能够取得更好地夹取效果并克服上述缺陷。

其二,现有的捡拾器,通常都是直接利用夹头对垃圾进行夹取,故而通常会导致夹头被污物所污染,不仅容易沾染上难以清洗的污渍以及难以去除的难闻气味,还容易使得夹头生锈而大大缩短其实用寿命;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却是在夹头上套设了一个防污套袋,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只需将旧的防污套袋从夹头上取下,将新的防污套袋重新设置到夹头上,便能够通过防污套袋避免夹头与垃圾发生直接接触,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防污套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防污套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防污套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刮板夹头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刮板夹头本体;2、夹臂;3、容纳凹槽;4、防污套袋;5、捡拾器主体;6、束带;7、螺钉;8、连接套;9、胶带;10、螺栓;11、螺母;12、垃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垃圾捡拾器的刮板式夹头,包括刮板夹头本体1、设置在刮板夹头本体1上端且用来与捡拾器主体5相连接的夹臂2,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为垂直于地面的凸型结构,所述夹臂2的下端设置有与刮板夹头本体相适配的容纳凹槽3,所述容纳凹槽3的纵截面为l型,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的刃口部位的厚度薄于上端的厚度,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上还套设有防污套袋4,所述防污套袋4与刮板夹头本体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固单元。

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有两个,所述防污套袋4有两个,两个防污套袋分别设置在两个刮板夹头本体上,两个刮板夹头本体1互相配合,进而对垃圾进行夹取。

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与夹臂2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与夹臂2焊接固定。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与夹臂2还可以通过铆钉进行固定。

所述夹臂2与捡拾器主体5固定连接。

所述夹臂2与捡拾器主体5焊接固定。

所述加固单元为束带6。

具体的,将防污套袋4套设到刮板夹头本体上,并利用束带对防污套袋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的连接处进行活结系绑固定。

随后,操控捡拾器主体5,对刮板夹头本体1的开合状态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夹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刮板夹头本体1为板式结构,故而刮板夹头本体1与刮板夹头本体1之间的连接处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故而不仅能够取得更牢固地夹取效果,还能够对碎屑状、条状、粒状的垃圾以及流质、半流质的垃圾进行夹取,能够使得捡拾器夹取垃圾的范围得到扩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解下束带6,将旧的防污套袋4从刮板夹头本体1上取下,接着,将旧的防污套袋4、束带6扔掉。

在解开束带6的时候,若是发现束带6上有污渍,可以借助于纸巾拉动束带6的自由端,进而进行上述解开束带6的操作。

之后,取一个新的防污套袋4,将其套设到刮板夹头本体1上,并利用新的束带6对防污套袋4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1的连接处进行活结的方式系绑固定,从而实现防污套袋4的更换。

防污套袋4的更换频率,取决于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例如,是由有较为严重的洁癖,以及防污套袋4的被使用状态是否达到了必要更换之时。

实施例二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与夹臂2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所述刮板夹头本体1与夹臂2通过螺钉7连接在一起。

所述夹臂2与捡拾器主体5活动连接。

所述夹臂2的顶部设置有与捡拾器主体5的下端相适配的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与捡拾器主体5的下端卡接,所述连接套8与捡拾器主体5的连接处通过螺栓10和螺母11进行固定。

所述加固单元为胶带9。

将防污套袋4设到刮板夹头本体1上,并利用胶带9对防污套袋4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1的连接处进行粘结固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撕下胶带9,将旧的防污套袋4从刮板夹头本体1上取下,接着,将旧的防污套袋4、胶带9扔掉。

为了便于撕下胶带9,在利用胶带9对防污套袋4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1的连接处进行粘结固定之后,可对胶带9的自由端的粘性进行破坏,从而避免胶带9的自由端与刮板夹头本体1粘结在一起。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加固单元为束带6、胶带9的组合。

所述防污套设在刮板夹头本体1上,所述防污套袋4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1的连接处通过束带6进行系绑,所述束带6设置在防污套袋4的外侧壁上,所述束带6采用活结的系绑方式,所述束带6的自由端通过胶带9粘结固定在夹臂2上,使得束带6的上端以及自由端远离地面,进而避免束带6的上端以及自由端被垃圾污染。

在经过一端时间的使用之后,需要更换防污套袋4时,只需拉动束带6的上端,克服胶带的粘结固定作用,将束带6的自由端从刮板夹头本体1上扯下,之后,拉动束带6的自由端,取下束带6解除对防污套袋4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1连接处的固定,然后,将防污套袋4从刮板夹头本体1取下,将旧的防污套袋4、束带6、胶带9一起扔掉。

之后,取来新的防污套袋4将其套设到刮板夹头本体1上,并利用束带6、胶带,对新的防污套袋4的袋口与刮板夹头本体1的连接处进行固定。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防污套袋4只有一个,两个所述的刮板夹头本体1均套设在所述防污套袋中。

所述加固单元为束带。

所述防污套袋4的下端与两个所述的刮板夹头本体1套接,所述防污套袋4的上端与捡拾器主体5的下端套接,所述防污套袋4的上端与捡拾器主体5的下端的连接处通过束带6进行系绑固定。

夹取垃圾时,可以先令刮板夹头本体1处于张开状态,接着,将防污套袋4放置到待捡拾的垃圾12的上方,利用垃圾12的支撑作用,使得防污套袋4的底部中端被向上撑起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得防污套袋4的左右侧端的底部分别形成一个与刮板夹头本体1相适配的夹角,之后,操控捡拾器主体5,使得两个所述的刮板夹头本体1闭合时,从而使得防污套袋4的底部随之收拢,进而对垃圾12进行夹取,但因为防污套袋4的隔离作用,能够使得刮板夹头本体1不被垃圾污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只需对防污套袋4进行更换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夹取具有一定之后硬度、支撑力度的垃圾,即能够使得防污套袋的底部中端能够被向上撑起一定的高度。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防污套袋4只有一个,两个所述的刮板夹头本体1均套设在所述防污套袋4中。

所述加固单元为束带6。

所述防污套袋4为人字形。

所述防污套袋4的下端的左右两个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刮板夹头本体1套接,所述防污套袋4的上端与捡拾器主体5的下端套接,所述防污套袋4的上端与捡拾器主体5的下端的连接处通过束带6进行系绑固定。

夹取垃圾时,两个所述的刮板夹头本体1向着中间闭合,从而带动防污套袋下端的左右两个部分向着中间移动,从而对垃圾进行夹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只需对防污套袋4进行更换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