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1284发布日期:2021-07-30 18: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目前的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道以及人行道,慢行系统与供机动车驰骋的快速道路相隔离以防止两者相互影响。城市需要有供机动车驰骋的快速道路,也需要有供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者使用的慢行系统,只有两者互补,才能方便人员的出行。到了现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被加工为再生骨料,应用在慢行系统的道路建设上,同时为了防止城市积水,慢行系统的排水性能也是衡量其优劣的重要指标。

图1为现有的一种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压实层9、再生级配砂石层4、透水土工布层6、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7、强固透水混凝土层8,再生级配砂石层4内填埋有排水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再生级配砂石层4中的砂石,通常由废弃的建筑混凝土制作而成,其内部含有较多的碳酸钙,并且砂石之间无混凝土连接固定,结构较为松散,当长期受到酸性雨水的浸泡后,砂石内的碳酸钙流失,砂石会变得脆弱,又由于砂石之间又存在较大的空隙,变脆的砂石受到外力作用易碎裂,砂石碎块进入空隙后,会使再生级配砂石层4的局部发生下陷,路面(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强固透水混凝土层、无色透明密封层)无法得到再生级配砂石层4的支撑,易下沉碎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路面不易下沉碎裂,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修建路槽,将路槽的表面整平并压实;

在路槽的底面铺设第一防水混凝土层,并在第一防水混凝土层上安装若干引水管;

倒入再生级配砂石,形成再生级配砂石层,并在再生级配砂石层内埋覆导水管,使引水管穿过导水管,引水管具有出水口、进水口,进水口位于引水管的顶端,出水口位于引水管的侧壁,出水口位于导水管的内部通道内,在再生级配砂石的顶面浇筑第二防水混凝土层,并使引水管的顶部贯通至第二防水混凝土层的顶面;

在第二防水混凝土层上铺设透水土工布层,将引水管的顶端覆盖;

在透水土工布层上浇筑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形成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

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上浇筑强固透水混凝土,形成强固透水混凝土层;

最后在强固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喷洒封闭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使酸性雨水不易进入到再生级配砂石层内,之后通过引水管将第二防水混凝土层顶面水体传输到导水管中,由导水管输送到雨水窨井或者水渠内,使再生级配砂石层不易受到影响,使再生级配砂石层保持高强度的状态,从而使路面不易下沉碎裂。同时引水管连接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对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以及再生级配砂石层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进一步提高了道路的强度,使路面不易下次碎裂。

优选的,在再生级配砂石的顶面浇筑第二防水混凝土层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防水混凝土层顶面嵌入盲管,通过盲管将若干引水管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盲管的设置,能够对第二防水混凝土层顶面的水体进行导流,便于水体顺利流入引水管的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盲管外壁套设有用于多个用于对盲管进行支撑的支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的设置,可提高盲管的强度,使盲管不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的下端设有卡接环槽一、上端设有卡接环槽二,所述卡接环槽一位于第一防水混凝土层内,所述卡接环槽二位于第二防水混凝土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环槽一、卡接环槽二的设置,使得引水管与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的结合更加紧密与牢固。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设有疏通管,所述疏通管靠近引水管的顶部,所述疏通管一端与引水管的内部通道连通,所述疏通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压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通管的设置,人员可通过外部的压力水管将外部的高压水流注入疏通管内,水体从出水口冲出,对附近区域进行冲打,若是附近有集聚的杂质,水体的冲击力便可将这些杂质打散,使其顺着水流一起流到雨水窨井或者水渠中。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内壁设有气流喷嘴,所述气流喷嘴用于与外部的输风管连通,所述气流喷嘴朝向引水管的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伯努利定律,气体的流速越快气压会越小,因此通过气流喷嘴将引水管内部的气流加速,使其压强降低,与外界气压之间产生气压差,便于路面上的积水快速渗入引水管的进水口内。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的出水口朝向导水管的水流输送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管出水口的朝向,使水体从引水管中流出时不会冲到导水管的内壁上导致动能下降,使水体能够快速传输到雨水窨井中。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内壁涂覆有环氧树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树脂层具有较佳的防粘性,使水体中的杂质不易大量粘附在导水管的内壁上而导致导水管堵塞。

优选的,所述引水管为不锈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管具有较佳的防腐蚀性能以及高强度性能,较为适用于本方案的环境。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引水管,使酸性雨水不易进入到再生级配砂石层内,使再生级配砂石层不易被酸性雨水腐蚀而变脆,从而使为了使路面不易下沉碎裂;

同时引水管连接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对第一防水混凝土层、第二防水混凝土层以及再生级配砂石层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进一步提高了道路的强度;

通过设置气流喷嘴,使得道路的排水能力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路面结构。

图2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所建造成的路面的结构图,主要为展示导水管、引水管以及盲管的结构。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引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防水混凝土层;2、引水管;21、卡接环槽一;22、卡接环槽二;23、引水通道;231、竖直通道;232、水平通道;24、出水口;25、进水口;26、疏通管;27、气流喷嘴;28、输风管;3、导水管;31、穿孔;32、导水通道;4、再生级配砂石层;5、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1、盲沟;52、盲管;53、支撑环;6、透水土工布层;7、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8、强固透水混凝土层;9、压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

参照图1,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路面进行施工,修建路槽,路槽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平地机整平,刮出路拱,确认填土层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将路槽底壁压实,形成压实层9。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夯实,做到压实均匀,没有漏压、死角,然后检查压实度;

s2:参照图2和图3,在压实层9上修建道路沟道,沟道的表面同样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处理,用防水混凝土在路槽与沟道的底面铺设第一防水混凝土层1,并在第一防水混凝土层1中插装引水管2,引水管2采用不锈钢管,引水管2位于沟道内,引水管2沿沟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引水管2的下端设有卡接环槽一21、上端设有卡接环槽二22,卡接环槽一21(卡接环槽二22)用于供防水混凝土进入以对引水管2进行,防水混凝土在卡接环槽一21(卡接环槽二22)凝固后会进一步对引水管2进行限位,使其不易脱离第一防水混凝土层1,引水管2内设有引水通道23,引水通道23具有出水口24、进水口25,进水口25位于引水管2的顶端,出水口24位于引水管2的侧壁;

s3:先在沟道中倒入再生级配砂石,进行初步填充,再在引水管2上放入导水管3,导水管3采用pvc管,导水管3内具有导水通道32,导水管3上设有穿孔31,穿孔31贯穿导水管3并与导水通道32连通,穿孔31用于供引水管2穿过,穿孔31的内壁与引水管2的外壁相贴,以防止导水通道32内的水体外流,导水管3的端部与外部的雨水窨井相连,以将水体导入雨水窨井中,引水管2的出水口24位于导水管3的内部通道内,导水管3内壁涂覆有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层的设置,使水体中的杂质不易附着在导水管3的内壁。多个引水管2的出水口24统一朝向导水管3的水流输送方向,以便快速将水体输送到雨水窨井内。在导水管3安装后,继续将再生级配砂石填入沟道以及路槽中,使再生级配砂石将导水管3埋覆,形成再生级配砂石层4,此时引水管2的顶端还凸出于再生级配砂石层4的顶面。之后,在引水管2的顶端插入防护管,在再生级配砂石层4的顶面浇筑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的高度要高于卡接环槽二22的高度,以使卡接环槽二22位于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内。防护管用于将进水口25封闭,防止防水混凝土进入引水管2内;

参照图2和图3,引水管2固定连接有疏通管26,疏通管26靠近引水管2的顶部,疏通管26一端与引水通道23连通,疏通管2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的压力水管,当导水管3由于淤泥积累发生局部堵塞时,人员可通过疏通管26对引水管2进行注水,提高导水管3内的水流冲击力,从而将集聚在导水管3内的堵塞点上的杂质淤泥冲开,使导水管3回复畅通状态。

参照图2和图4,引水通道23包括相互连通的竖直通道231、水平通道232,水平通道232位于竖直通道231下方,进水口25位竖直通道231的端口,出水口24位水平通道232的端口,水平通道232内壁固设有气流喷嘴27,气流喷嘴27位于水平通道232的底壁上,气流喷嘴27的喷气口朝向出水口24,气流喷嘴27用于与连接在引水管2外壁的输风管28连通,输风管28被埋覆在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中,输风管28内的气流由外部的风机提供。

在冬天,引水管2内的温度会高于地面温度,引水管2内部的气体膨胀导致引水管2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使得路面积水下渗缓慢或无法下渗。此时人员可以通过开启风扇使气流喷嘴27向出水口24喷射气流,根据伯努利定律,水平通道232内的气压会降低,从而将产生吸力对竖直通道231内空气进行抽吸,从而加速竖直通道231的进水速度,便于路面上的积水快速下渗,使路面快速干燥,提升人员的出行体验。

s31:参照图2,之后在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半干时,在其顶面用特定形状的模具压出盲沟51,之后在盲沟51中嵌入盲管52,盲管52外壁套设有用于多个用于对盲管52进行支撑的支撑环53,支撑环53为不锈管环,其设置能够对盲管52的强度进行加强,使盲管52不易受外力作用变形,此时引水管2的端部位于盲沟51中,盲沟51能够将各个引水管2上的进水口25相互连通在一起,在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成型后将引水管2上的防护管拔出;

s4:在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顶部均匀铺覆透水土工布形成透水土工布层6,透水土工布具有过滤水中流土颗粒的功能,使进入进水口25中的水流更加清澈,减少进入引水管2以及导水管3中水体的杂质,使引水管2和导水管3内部不易发生堵塞;

s5:在透水土工布上浇筑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形成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7;

s6: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层7上浇筑强固透水混凝土,形成强固透水混凝土层8;人员浇筑强固透水混凝土层8的时间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0min内,使骨料透水混凝土和强固透水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

s7:在完成对强固透水混凝土层8的顶面进行磨光和养护后,在强固透水混凝土的顶面喷洒封闭剂以增加路面的耐久性和美观性,防止时间过长会,使透水混凝土空隙受污而堵塞空隙。。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城市慢行系统防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第一防水混凝土层1、第二防水混凝土层5以及引水管2,使路面渗下的水体不会进到再生级配砂石层4上,使再生级配砂石不易受到酸性雨水的侵蚀而变脆,保持再生级配砂石的强度,进而使路面不易下沉。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