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向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91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角向电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尤其是一种角向电钻。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所常用的电钻一般可分为直流电钻和交流电钻,而直流电钻由于其本身带有电源,不受外界条件的局限,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直流电钻的电池包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工作空间比较狭小时,则因电池包的阻碍,使得电钻无法到达并作业,局限了电钻的使用场合。对此,业界人员也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了电池包可相对电钻的主体转动的结构,以拓宽其作业场合。类似结构如美国公告专利第6139359号公开了一种电钻,该电钻的电池包可相对于电钻的主体旋转,以适应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工作。其具体的旋转结构为在电钻的主体上设有四个凹槽,在电池包与主体的连接部上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四个凸起,所以该电钻只能旋转四个特定的位置;而且在旋转过程中,必须将电池包完全从电钻主体中拨出,再旋转到需要的位置,将设有的凹槽与凸起配合好,再将电池包推入电钻的主体,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且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操作空间、适用于狭小空间作业的角向电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角向电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向电钻,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壳体、沿垂直X轴的Y轴延伸的钻头、手柄及电池包,其中钻头设置于壳体的一端,手柄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电池包与手柄配接,手柄上设置位移调节结构,使得电池包可以围绕X轴旋转且有选择地相对于电机壳体的一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角向电钻的手柄部位设置有位移调节结构,使得手柄部位可以旋转,从而使得连接于手柄部位的电池包可以围绕X轴旋转且有选择地相对于电机壳体的一端固定,以适应角向电钻在狭小空间工作,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
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一实施方式的可以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图3中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图5中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状态局部剖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二实施方式的可以旋转局部剖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图9中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图9中沿A1-A1剖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三实施方式的可以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
图12中局部放大图。
其中1a,1b,1c壳体 2a,2b,2c钻头3a,3b,3c手柄 31a,31b,31c前手柄311a,凹槽 312a,312b收容槽32a,32b,32c后手柄 321a,凸台322b,322c凹槽 323c,凸台33c,连接件 332c,半圆形凹槽331c,收容槽4a,4b,4c电池包5a,5b,5c位移调节结构 51a,51b,51c弹簧52b,52c球面凸台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本说明书揭示三种实施方式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
请参阅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一实施方式包括有沿纵长轴X延伸的壳体1a、沿垂直X轴的Y轴延伸的钻头2a、手柄3a及电池包4a,其中钻头2a设置于壳体1的一端,手柄3a设置于壳体1a的另一端,电池包4a与手柄3a配接,手柄3a还设置有位移调节结构5a。
手柄3a包括前手柄31a和后手柄32a,位移调节结构5a包括由前手柄31a所限定的若干个凹槽311a、以及由后手柄32a所限定的若干个凸台321a,凸台321a可以啮合在凹槽311a中以固定前手柄31a相对于后手柄32a的位置。当然,如果前手柄31a限定凸台,后手柄32a限定凹槽,也是完全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的。位移调节结构5a还包括一弹性元件51a(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前手柄31a沿X轴方向设有若干个收容槽312a,弹簧51a收容于收容槽312a中,弹簧51a一端抵靠前手柄31a,一端抵靠后手柄32a。当然,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都知道弹性元件还可以是压簧或是片簧等等。
如图2所示,角向电钻处于固定状态,其中凸台321a啮合在凹槽311a中,加上弹簧51a的弹簧力,后手柄32a相对于前手柄31a固定。
如图4所示,角向电钻处于可旋转状态,拉动后手柄32a,克服弹簧51a的弹簧力,使凸台321a脱开凹槽311a,后手柄32a可相对于前手柄31a旋转。而电池包4a与后手柄32a配接,就使得电池包4a可围绕X轴旋转,以适应角向电钻在狭小空间工作;而前手柄31a限定有若干个凹槽,后手柄32a限定有若干个凸台,使得电池包可以有选择地相对于前手柄31a固定,使其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至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前手柄31b沿Y轴设有收容槽312b,位移调节结构5b包括球面凸台52b和弹性元件51b(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球面凸台52b收容于收容槽312b,弹簧51b一端抵靠前手柄31b,一端抵靠球面凸台52b。后手柄32b设有与球面凸台52b相啮合的若干个凹槽322b。
如图7所示,角向电钻处于固定状态,其中球面凸台52b啮合在凹槽322b中,加上弹簧51b的弹簧力,后手柄32b相对于前手柄31b固定。
如图8所示,角向电钻处于可旋转状态,旋转后手柄32b,克服弹簧51b的弹簧力,使球面凸台52b脱开凹槽322b,后手柄32b可相对前手柄31b于旋转。而电池包4b与后手柄32b配接,就使得电池包4b可围绕X轴旋转,以适应角向电钻在狭小空间工作;而后手柄32b限定有若干个凹槽322b,使得电池包可以有选择地相对于前手柄31b固定,使其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角向电钻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至
图13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角向电钻还设有与前手柄31c配接的连接件33c,连接件33c沿X轴设有若干个收容槽331c,位移调节结构5c包括球面凸台52c和弹性元件51c(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球面凸台52c收容于收容槽331c,弹簧51c一端抵靠连接件33c,一端抵靠球面凸台52c。后手柄32c设有与球面凸台52c相啮合的若干个凹槽322c。

图11所示,连接件33c还设有半圆形凹槽332c,后手柄32c上设有与半圆形凹槽332c啮合的凸台323c,用来限定旋转的角度。

图10所示,角向电钻处于固定状态,其中球面凸台52c啮合在凹槽322c中,加上弹簧51c的弹簧力,后手柄32c相对于前手柄31c固定。

图13所示,角向电钻处于可旋转状态,旋转后手柄32c,克服弹簧51c的弹簧力,使球面凸台52c脱开凹槽322c,后手柄32c可相对于前手柄31c旋转。而电池包4c与后手柄32c配接,就使得电池包4c可围绕X轴旋转,以适应角向电钻在狭小空间工作;而后手柄32c限定有若干个凹槽322c,使得电池包可以有选择地相对于前手柄31c固定,使其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角向电钻,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电机壳体、沿垂直X轴的Y轴延伸的钻头、手柄及电池包,其中钻头设置于电机壳体的一端,手柄设置于电机壳体的另一端,电池包与手柄配接,其特征在于手柄上设置位移调节结构,使得电池包可以围绕X轴旋转且有选择地相对于电机壳体的一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前手柄和后手柄,所述的位移调节结构包括由前手柄和后手柄中的一个所限定的凸台、以及由前手柄和后手柄中的另一个所限定的凹槽,所述的凸台可以啮合在所述的凹槽中以固定前手柄相对于后手柄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手柄设有收容槽,所述的位移调节结构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的收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容槽沿X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前手柄和后手柄,所述的前手柄和后手柄中的一个设有收容槽,所述的位移调节结构包括一凸台,所述的凸台收容于所述的收容槽内,所述的前手柄和后手柄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容槽沿X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容槽沿Y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为一面为球面的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向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调节结构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收容于所述的收容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角向电钻,包括沿纵长轴X延伸的壳体、沿垂直X轴的Y轴延伸的钻头、手柄及电池包,其中钻头设置于壳体的一端,手柄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电池包与手柄配接,手柄上设置位移调节结构,使得后手柄相对于前手柄可以旋转,从而使得连接于手柄部位的电池包可以围绕X轴旋转且有选择地相对于电机壳体的一端固定,以适应角向电钻在狭小空间工作,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25F5/02GK2873372SQ20062000687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日
发明者颜庆峰, 徐刚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