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45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可快速滑移调整至 适当位置上,以旋动各式规格的螺合件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的活动扳手,如美国专利第5819608号的"活动扳手"专利, 是由一扳手本体、 一设于扳口下端的定位槽、 一扳动块、及一滚珠组成 ;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活动扳口,其下端延伸有圆柱体,该圆柱体上开 设有圆形凹槽,可依序纳入弹簧及圆珠,并将该活动扳口一体移入扳手 的调整口内,而与固定扳口形成一扳口空间。 但此专利案存在下述的缺点请参阅该专利图7所示,当要调整适当的扳口宽度时,必须前推扳 动块6,方可定位活动扳口,扳动螺栓后再将该扳动块往后推,即可使圆 珠24滑入沟槽内而松开活动扳口 ,但于操作时因大拇指必须一直按持着 该扳动块,操作上耗力较大,使用上也较麻烦,此即为最主要的缺点。另一结构的活动扳手如美国第5799550号专利,主要包括 一定位槽 位于扳口下端、 一调整块、 一螺纹条及一凹槽是设于扳手的调整口下, 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活动扳口,下端延伸一具有凹弧滑槽的圆柱体,将 其置入扳手的调整口内,则凹槽的圆珠即可于滑槽内推抵滑动,故当螺 纹条松开时可使活动扳口不脱离扳手。但此专利案仍存在上述的缺点请参阅该专利图4所示,当要调整活动扳口时,首先必须由活动扳 口调整为适当扳口宽度,然后再转动调整块4,使得螺纹条6前进抵住活 动扳口7,即可由扳口扳动螺合件,若转动调整块4,使螺纹条6后退, 即可松开活动扳口 7,但因此专利只靠螺栓71与螺纹条6而固定且此固 定的力量是靠磨擦力,因此固定的力量较小,当要做螺锁螺合件的动作时,使得扳口容易松开。本创作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92203466、公告号561950、名称"快速调整的开口式活动扳手"的专利,主要包括 一握柄,具有一柄部,以及于一端具有一固定颚与一滑槽,且开设有一容室贯穿握柄本体以及与该滑槽相连; 一滑块,是以活动的方式设于该握柄 的容室内,且该滑块相对于该握柄的滑槽一侧面具有一斜齿部;一活动 颚,具有一颈部容设于该握柄的滑槽中,该颈部的底端具有斜齿供与该 滑块的斜齿部相齿合,动作该滑块时能调整该活动颚做接近或远离该固 定颚的移动;以及一弹片,其一端设于该握柄处,另一端设于该滑块, 以动作该滑块调整该活动颚做接近或远离该固定颚的移动后,能借由自 身弹力将该滑块推回于该握柄的容室,促使该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颚的 斜齿相齿合固定。但此专利是靠弹片动作该滑块调整该活动颚做接近或远离该固定颚 的移动,借由自身弹力将该滑块推回于该握柄的容室,但长时间使用的 后,弹片易断裂毁损,此即为上述专利存在的主要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具有可快速调整滑移而便 于使用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滑块及一弹性件;本体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长孔槽,长孔槽后侧具容置槽,长孔槽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 一活动块具与本体的开 口相配合的头部,后方形成齿部,齿部具直线排列的斜齿,斜齿为左边 面倾斜状,右边面是呈直线状,齿部可于长孔槽内滑移; 一滑块容置于 本体的容置槽内,滑块具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 一弹性元件一 端抵顶于滑块后侧,弹性元件另端压抵于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借此将挟持处縮小时,只须外力将活动块往右推,即可将活动块快速滑移至本体适当位置处。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滑块具一圆孔,弹性元件一端容置于滑块的圆孔上,弹性元件另端压抵于所述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具有一固定件容置于所述滑块的 圆孔上,该固定件受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压抵于所述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 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具有一延伸杆,延伸杆延伸至握 柄处,于所述滑块上具配合的拉动杆,而于所述本体上具凹槽供拉动杆 提供位移空间, 一枢销枢设于所述滑块的拉动杆和延伸杆上。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将所述本体的长孔槽更改为断面 成I形状,活动块齿部更改为[形状,亦即使活动块的齿部夹合于所述 本体的长孔槽中。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 滑块及顶块;本体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长孔槽,该长孔槽后 侧具容置槽,长孔槽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该本体的容置槽后侧具顶 孔,顶孔后为顶块槽; 一活动块具有与所述本体的开口相配合的头部, 后方形成齿部,齿部具有直线排列的斜齿,斜齿为左边面倾斜状,右边面呈直线状,齿部可于长孔槽内滑移;一滑块容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槽 内,滑块具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一固定件容置于所述本体的 顶孔内并抵顶于滑块后侧;一顶块容置于所述本体的顶块槽内,顶块具 斜面,顶块的斜面顶抵固定件,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滑块具一圆孔,所述固定件即容 置于所述本体的顶孔与滑块的圆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可快速调整滑移而便于使用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移位动作示意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移位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 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齿合图。 图ll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快速移位示意图。 图l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 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 其主要包含本体IO、活动块20、滑块30、固定件40及一弹性元件41, 其中;本体10作用端凸伸开口 13,于开口 13后侧具横向的长孔槽11,长 孔槽11后侧具容置槽12,长孔槽11与容置槽12间互为相通状, 一活动块20具与本体10的开口 13相配合的头部23,于头部23后 方形成齿部21,齿部21具直线排列的斜齿22,活动块20的斜齿22为 左边面倾斜,右边面则是呈直线的状态,活动块20的齿部21可于本体 10的长孔槽ll内滑移;一滑块30容置于本体10的容置槽12内,滑块30具一圆孔32,滑 块30上具斜齿部31可与活动块20的斜齿22相啮合;一固定件40及一弹性件41是容置于滑块30的圆孔32上,固定件 40压抵于本体10的容置槽12边面上,使滑块30的斜齿部31与活动块 20的斜齿22相啮合。当所有元件容置于本体10内,整体组合后即如图2所示。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活动块20的齿部21 可于本体10的长孔槽11内滑移,且因活动块20的斜齿22与滑块30的 斜齿部31皆为左边面为倾斜状,而右边面直线的状态,因此本体10的 开口 13与活动块20的头部23所构成的挟持处于旋动螺合件时,活动块 20不致往本体外侧脱开。请参阅图4所示,因活动块20的斜齿22与滑块30的斜齿部31是 皆为左边面为倾斜,右边面则是呈直线的状态,故要将本体10挟持处开 口縮小时,只要用外力将活动块20往右推,此时滑块30受活动块20的 推力而后退,弹性元件41被压縮,如此即可将活动块20固定至本体10 适当位置。请参阅图5所示,当要将挟持处增大时,因活动块20的斜齿22与 滑块30的斜齿部31右边面是呈直线的状态,故滑块30的斜齿部31与 活动块20的斜齿22会呈相卡制的状态,且不能直接将活动块20向左移 动,须将滑块30往下扳,弹性元件41被压縮,此时活动块20的斜齿22 与滑块30的斜齿部31呈脱离的状态,方可将活动块20滑移调整至本体 IO适当位置处。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是新增一延伸杆 60,该延伸杆60的长度可延伸至握柄处,于滑块30上新增与之相配合 一拉动杆34,而于本体10上具凹槽15以向拉动杆34提供位移空间,一 枢销61可枢设于滑块30的拉动杆34和延伸杆60上,当整体组合完的 后即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活动扳手于操作时,人手是握持于扳手的握柄处,当 要调整活动块20位置时可拉动延伸杆60,使延伸杆60带动滑块30的拉 动杆34,则滑块30是会往后移动,如此即可做调整活动块20的位移, 且延伸杆60的长度可延伸至握柄处,于操作时可单手握持于握把上,当 作调整动作时再用大拇指扳动延伸杆60即可,整体操作的动作连贯顺畅。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将本体10的长孔 槽11更改为断面成I形状,活动块20齿部21更改为[形状,亦即本体 10与活动块20的套合结构与图1是呈相反结构,亦即使活动块20的齿 部21夹合于本体10的长孔槽11上。请继续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为控制滑块30后 移的实施例,本体10的容置槽12后侧具顶孔16,顶孔16后为顶块槽 14, 一固定件40容置于本体10的顶孔16与滑块30的圆孔32内, 一顶 块50容置于本体10的顶块槽14内,顶块50具斜面51,顶块50的斜面 51顶抵固定件40。请继续参阅图1 0所示,当滑移顶块50,顶块50的斜面51最左处 顶抵固定件40,固定件40即顶抵滑块30,使滑块30的斜齿部31可与 活动块20的斜齿22相啮合,当滑移顶块50,顶块50的斜面51最右处 顶抵固定件40,固定件40下移,滑块30的斜齿部31即与活动块20的 斜齿22相脱离,如此即可调整活动块20相对于本体10的位置,如图l 1所示。请继续参阅图l 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活动块20具齿 部22,固定块30是枢设于本体10的容置槽12内,固定块30周面具螺 旋部37,并借一弹性件41的顶撑而齿合于活动块20的齿部22上,其整 体组合后即如图l 3所示,借此当旋转固定块30,固定块30的螺旋部 37即旋转,根据螺旋的旋转原理即可连动活动块20于本体10上移位至 适当位置,而可达到一微调的功效;另,如将该固定块30往下拉移,该 弹性件41即会受力而压縮,此时该固定块30的螺旋部37即会与该活动 块20的齿部22分离,而可进行一快速移位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最大的优点在于1 、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因活动块20的斜齿22与滑块30的 斜齿部31皆为左边面为倾斜,右边面则是呈直线的状态,因此活动扳手 于旋动螺合件时,活动块20不致往本体10外侧脱开。2 、 因活动块20的斜齿22与滑块30的斜齿部31是皆为左边面 为倾斜,右边面则是呈直线的状态,故要将挟持处縮小时,只要用外力 将活动块20往右推即可,如此即可将活动块20快速调整滑移至本体10 适当位置处以旋动螺合件,操作上较为简便。3、 整体的元件少,且成本较低,以简单的结构即可控制活动块 20的快速滑移。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滑块及一弹性件;本体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长孔槽,长孔槽后侧具容置槽,长孔槽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一活动块具与本体的开口相配合的头部,后方形成齿部,齿部具直线排列的斜齿,斜齿为左边面倾斜状,右边面是呈直线状,齿部可于长孔槽内滑移;一滑块容置于本体的容置槽内,滑块具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一弹性元件一端抵顶于滑块后侧,弹性元件另端压抵于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滑块具一圆孔,弹性元件一端容置于滑块的圆孔上,弹性元件另端压抵 于所述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固定件容置于所述滑块的圆孔上,该固定件受弹性元件的弹力而 压抵于所述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 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延伸杆,延伸杆延伸至握柄处,于所述滑块上具配合的拉动杆,而于所述本体上具凹槽供拉动杆提供位移空间, 一枢销枢设于所述滑块的拉 动杆和延伸杆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 述本体的长孔槽更改为断面成I形状,活动块齿部更改为[形状,亦即 使活动块的齿部夹合于所述本体的长孔槽中。
6 . —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本体、活 动块、滑块及顶块 ,本体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长孔槽,该长 孔槽后侧具容置槽,长孔槽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该本体的容置槽后 侧具顶孔,顶孔后为顶块槽; 一活动块具有与所述本体的开口相配合的 头部,后方形成齿部,齿部具有直线排列的斜齿,斜齿为左边面倾斜状, 右边面呈直线状,齿部可于长孔槽内滑移; 一滑块容置于所述本体的容置槽内,滑块具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 一固定件容置于所述本 体的顶孔内并抵顶于滑块后侧;一顶块容置于所述本体的顶块槽内,顶 块具斜面,顶块的斜面顶抵固定件,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 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 块具一圆孔,所述固定件即容置于所述本体的顶孔与滑块的圆孔内。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滑块及一弹性件;本体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长孔槽,长孔槽后侧具容置槽,长孔槽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一活动块具与本体的开口相配合的头部,后方形成齿部,齿部具直线排列的斜齿,斜齿为左边面倾斜状,右边面是呈直线状,齿部可于长孔槽内滑移;一滑块容置于本体的容置槽内,滑块具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一弹性元件一端抵顶于滑块后侧,弹性元件另端压抵于本体的容置槽边面上,使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块的斜齿相啮合;借此将挟持处缩小时,只须外力将活动块往右推,即可将活动块快速滑移至本体适当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快速调整滑移而便于使用的功效。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1115938SQ20072010014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5日
发明者刘坤荣, 衡彦均, 衡重邦, 郑国忠 申请人:刘坤荣;衡彦均;衡重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