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103阅读:18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装配连接松紧度的旋钮 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领域,各种各样的设备在组装过程中,大都需要进行某些部分 松紧度的调节,这就需要使用到调节旋钮。而用于调节的方式通常都是螺接或 其它具有无级调节的结构形式。但是,常规的旋钮结构简单,使用的时候易造 成作业人员手部的不适。对于需要经常调节松紧度且长期从事该工作的作业人 员来说,使用极为不便,故此,寻求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舒适度高的调节用旋 钮,机械领域松紧度调节旋钮研究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克服常规旋钮使用不便,易 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包括一体化结设 的连接杆及把手,所述调节旋钮在与连接杆轴向垂直的平面内旋转,其特征在 于该把手在旋转平面内向至少两个方向各延伸一握持部,且该握持部在背向 旋钮旋松方向的一侧壁设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凹陷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可以是若把手延设的握持部为两个,则两个握持部分别朝向同一直线相背的两个
方向;若把手延设的握持部为三个,则相邻两个握持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此外,该连接杆为螺纹式连接杆或嵌槽式连接杆。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在该旋钮的握持部上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 的凹陷部,提高了作业人员操控的舒适度,同时也提高了旋钮产品的美观度。


图1是本发明旋钮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旋钮的外观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为克服常规旋钮使用不便,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设计并提供 了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用于机械工程设备中需要进行调解松紧度的部位, 例如家庭吹吸机伸縮杆的调节定位机构等,该旋钮包括一体化结设的连接杆1 及把手2,该调节旋钮通过手动调节把手2可在与连接杆1轴向垂直的平面内 旋转,从而进退连接杆1的接入深度,实现松紧度的调节。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旋钮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正视图和俯视图所示该把
手2在旋转平面内朝向相背的两个方向各延伸一握持部21、 22,且各握持部在 背向旋钮旋松方向(根据连接杆的形式或松紧调节结构所定)的一侧壁设有符 合人体工程学的凹陷部211。该凹陷部211能完全贴合作业人员手指的轮廓, 从而当该旋钮需要从紧固状态旋松时,只需手指对应握持在凹陷部微微用力即 可,而不会使手指受到伤害。此外,该微弧状的凹 部211还具有不易脱手的 优点,用户在进行松紧调节作业时,由于与手指的贴合度提高,手指用力时会受到一定朝向旋钮中心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如此设计制成的旋钮,即便在不 使用的情况下,依旧具有美观的视觉感受,提升了整机产品的视觉性能。
除上述实施例外,随着握持部数量的增加,人体握持的舒适度和操控的便 利性会逐渐增加。本发明旋钮的握持部可以多于两个,但一般不超过六个,并 在每一握持部背向旋松方向的一侧壁也设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凹陷部211;且 所设的凹陷部可以为单弧式的,也可以是多弧或波浪式的,凡此基于本发明申 请重点的旋钮结构设计,能够取得上述优点的技术方案,均应归入本发明申请 的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包括一体化结设的连接杆及把手,所述调节旋钮在与连接杆轴向垂直的平面内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在旋转平面内向至少两个方向各延伸一握持部,且所述握持部在背向旋钮旋松方向的一侧壁设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凹陷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 手延设的握持部为两个,且两个握持部分别朝向同一直线相背的两个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 手延设的握持部为三个,且相邻两个握持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杆为螺纹式连接杆或嵌槽式连接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包括一体化结设的连接杆及把手,所述调节旋钮在与连接杆轴向垂直的平面内旋转,其特点是所述把手在旋转平面内向至少两个方向各延伸一握持部,且所述握持部在背向旋钮旋松方向的一侧壁设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凹陷部。本发明的松紧度调节用旋钮应用后,通过在该旋钮的握持部上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凹陷部,提高了作业人员操控的舒适度,同时也提高了旋钮产品的美观度。
文档编号B25B29/00GK101664914SQ20091018291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王鸿智 申请人:王鸿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